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研究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舆情时代信息

李 迪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一、引言

网络互动与咨询已经成为我国众多高校生活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在全媒体时代下,所有师生都是信息的产生者、发布者、传播者、参与者。从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高校网络舆情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到高校校园和社会的安全和谐稳定。因此,对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特点

(一)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

相对于传统媒体,在全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信息传播的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所有的新闻事件均能够通过网络实现较大范围的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覆盖范围也非常广,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话题或者热点,受到大众的讨论,最终形成舆论。

(二)信息传播交互性明显

在全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已经从传统的单向传播升级为当前的双向传播,甚至多向传播,在受众与传播者间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性,受众与传播者能够使用网络终端对高校内出现的新闻事件,进行交流与评论,受众也可以通过留言平台将自己的看法观点直接发表,整体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性,互动性越来越强,渠道也越来越便捷。

(三)网络信息可进行匿名传播

在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发布过程中,由于其是通过记者实地采访的方式采集信息、整理信息、传播信息,整体的新闻权威性很强,真实性更高,可靠度更好,但是在全媒体网络时代下,信息传播表现出较强的匿名性,发布信息者只需在互联网终端就能够将新闻发布,发布者的身份可以选择隐匿的方式,这就直接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很多情况下对于新闻的来源,真实性不能做到有效考量[1]。

三、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网络舆情工作重视不够

从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很多高校仍旧没有认识到网络舆情危机就在高校日常当中、就在高校身边。对于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重视不够,大多认为这只是宣传部门的事,没有成立专门的舆情工作部门和工作队伍,因此都由学校宣传部来负责,人员投入有限;在工作经费投入方面也很小甚至没有,这严重影响到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展开。另外,传统的网络舆情工作模式仍旧没有有效更新,目前大多数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仍靠人工来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舆情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果。

(二)网络舆情应对迟缓

从当前很多高校出现的网络舆情危机来看,在整个事件的初期到微信、微博等客户端进行二次传播,再到网络舆论形成热议,通常情况下均不是一步形成的,从最初的诱因到最终形成网络舆情,直至最后的危机爆发,各个环节之间均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就是网络舆情酝酿时期,将最简单的新闻事件升级成为了公共危机,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与高校舆情应对迟缓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没有将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在出现了突发事件之后,很多高校并不是想方设法将事实全面查清楚,从而有效控制网络舆情,而是采取掩盖事实的手段,推诿责任,对媒体敷衍了事,不仅不利于有效控制舆情发展,还增加了矛盾,将媒体推到了学校的对立面,影响到后续工作的主动性。

(三)新闻信息传播门槛非常低部分师生对于负面报道较为关注

在全媒体时代下所有的师生均是信息的发布者,这就导致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门槛越来越低,一些人为了提高阅读量,博取更多人的眼球,对于学校内部、社会上等一些负面新闻报道非常关注,通过负面报道的方式,引发出更多人的关注与讨论,从而形成网络舆论,这种情况给高校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2]。

四、提升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效果的相关对策

(一)构建第一时间网络舆情应急机制

针对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全媒体时代的特征,构建第一时间网络舆情应急机制非常关键,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高校应构建舆情应对领导小组,确保第一时间能够做出有效快速的反应,及时全面的查明真相,并将真相事实全面公开,对事件性质给出明确客观的判定。将事实真相及时理清,这不仅有助于表明校方的态度,同时对于将问题后续高校处理,可提供出更为有力的参照与依据,有利于查清责任的具体归属,更好抢占舆论先机。

(二)加大对网络舆情工作的投入力度

针对当前网络舆情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的实际,高校只有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投入力度,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保障,才能更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可通过雇佣舆情分析公司或者在高校内自建网络监控平台的方式,形成一支专业的网络舆情工作团队,来提供更为坚固的高校网络舆情日常监控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研发属于高校自身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高校内最新的舆情资料,通过舆情展示、舆情分析、信息处理、信息采集等方式,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控,为高校决策者提供出有效的网络舆情预警。

(三)充分与利用主流媒体将信息全面适时公开

透明公开的信息是控制高校网络舆情的关键所在,也是澄清乱象的前提。因此,在高校出现网络舆情问题之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将事件的信息及具体的调查进度全面公布,充分借助权威的主流媒体发声,将事实公开,有效稳定与引导舆论导向,确保言论朝着正向的方向积极扭转。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可构建新闻发言人制度,这对于高校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时代、更好地应用互联网技术,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全面公开,营造出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与网络环境较为关键。构建新闻发言人制度,需要高校培养优秀的新闻发言人,这就需要高校加大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招聘人才和内部挖潜两种方式,选拔优秀人才担任高校的新闻发言人,为高校更为有力地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提升网络舆情工作水平打下基础。

(四)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对于更好更为有效地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降低网络舆情出现的概率和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重要,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高校应从当前自身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高校先前出现的各种类型的网络舆情事件,结合政府部门网络舆情工作经验,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从而更为规范地实现自身网络舆情工作的引导与处置,打好网络舆情工作主动战。

(五)启动善后修复机制

部分情况下,虽然高校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网络舆情,但是网络舆情危机仍旧出现,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在第一时间处置之后,构建危机修复机制非常关键,因为这种网络舆情事件对于师生思想生活及教学等方面均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高校社会形象,有着更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网络舆情危机结束之后,高校应在重塑、修复高效舆论形象方面加大投入,除了传统的对师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之外,还需要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上,加入投入力度,进行高密度的舆论引导,使用大版面的报道来冲淡先前负面舆情给高校带来的负面影响[3]。

五、结束语

做好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非常重要,在全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表现出新的特点,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全面认识到当前校园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切实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提升高校在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工作的能力。

猜你喜欢

舆情时代信息
订阅信息
消费舆情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舆情
舆情
舆情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