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自媒体视域下的科学传播模式

2019-03-20王祺炜

传媒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伪科学专业性科学

王祺炜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一、引言

现如今由于互联网的大面积普及和发展,社会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不仅可以为专业的科学工作者、爱好者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平台,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参与科学传播的条件,从而提升了社会公众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二、科学传播的意义

科学传播的过程就是大众对科学技术的认知、交流、分享的过程。人民群众通过科学传播来接近、认知科学,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国民素质,还能直接提高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是人类对于事物价值等方面认知的智慧结晶,通过广泛的传播和普及,能够让群众加深对事物的认知,从而在劳动过程中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因此,科学技术才有传播的必要。现阶段,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增长有2/3来自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科学技术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弱,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只有重视科学传播才能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普及到群众之中,从而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国家的工业生产水平。

三、自媒体视域下科学传播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一)科学传播模式中开放互动引发舆论失焦

在传统的科学传播中,其渠道和受众往往是固定的,因此其舆论导向相对也比较固定,如今由于自媒体科学传播中较强的开放性与大众化使得科学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舆论导向多样化,并且难以控制和预测,从而出现了舆论的失焦,例如:纪录片《柴静调查:穹顶之下》,该纪录片全片103分钟,旨在引起政府和群众对雾霾的重视,但是却出现了“阴谋论” “私有化鼓吹”等失焦舆论导向,使得科学传播的效果失去保障。

(二)科学传播模式中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冲突

自媒体科学传播模式由于其开放性,使得传播者和传播内容存在非专业性,使其与科学的专业性特征发生了冲突。自媒体科学传播模式的出现,其意义在于让群众参与到科学传播之中,从而达到科学信息的普及,但是由于群众的科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会出现传播内容的非专业性,然而,专业性是科学传播的基本要求,非专业“科学信息”的传播会使得科学传播的公信力下降,从而影响科学传播的效果,甚至出现传播谣言的情况。

(三)自媒体科学传播模式容易被利用传播伪科学

自媒体科学传播模式有着成本低、大众化的优势,由于其高度的开放性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监管,因此会有人利用自媒体传播伪科学,并从中获利。现阶段我国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占3.27%,群众科学素养普遍偏低,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会出现利用伪科学来骗取群众钱财的情况出现,例如:保健品市场乱象,在2018年12月20日公安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共破获保健品诈骗案3000余起,追赃1.4亿。

(四)自媒体科学传播模式的网络民主缺陷

自媒体科学传播模式拥有大众化、个性化的特征,但是现阶段的科学传播模式依然缺乏网络民主。由于自媒体科学模式的大众化使得在科学传播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错误观点压倒正确观点的情况出现。自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由于现阶段群众的科学素质偏低,因此导致了民主权的滥用,使得真正有发言权的专业人士的意见无法表达,反而让错误的信息得以传播,影响科学传播的公信效力,降低了科学传播的效果。

四、自媒体视域下科学传播模式的管理措施

(一)建立有效对话机制避免舆论失焦

通过建立有效“公众”与“科学”的对话机制,可以将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从而避免舆论失焦。但是大多数的科学界专业人员不善于将专业的科学知识通俗化,缺少与大众沟通的热情,同时大众对于科学知识在领悟方面有欠缺,因此虽然自媒体也构建了“公众”与“科学”的对话平台,比如科学工作者开通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但在实践中的作用较弱。为了提升对话机制的效果,相关人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构建对话机制:

第一,分层次对话,针对受众的不同,对话机制应包含不同的内容和方向,比如根据年龄段偏好的差异,为不同年龄的群众提供不同的信息,使群众更容易接受,从而有效的引导舆论;第二,专业性对话,在对话机制构建的过程中,通过聚合权威的科学专家,能够确保科学信息的精准传播,提升公信力,有利于正确引导舆论;第三,通俗化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科学的视角进行论述,从而实现了科学信息的通俗化,让群众更容易理解,使得舆论引导工作也更容易展开。

通过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让科学信息更容易让群众理解,从而有效地将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引导。

(二)统一传播标准达到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平衡

统一传播标准可以维护自媒体科学传播中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平衡。如今,自媒体为大众普及了海量的科学信息,例如:据2018年1月19日的今日头条的数据显示,目前今日头条平台上有1万多位科学内容创作者,共产生了4352万篇的科普相关文章,其总阅读量达到了5593亿,因此在科学信息的传播数量方面,自媒体科学传播模式有着极大的优势,但是数量不应当是衡量传播效果的唯一标准,保证自媒体科学传播模式的效果,可以通过统一以下两种标准来实现:

第一,统一传播的质量标准,在传播过程中,应当保证科学信息的准确性与专业性,在传播模式开放性极高的今天,需要在传播者大众化的情况下,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把关,避免错误的信息传播,也就是说,要对传播内容严格把关,即使传播者是“非专业”的也要保证其传播的内容是“专业的”从而解决传播过程中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冲突问题;第二,统一传播的数量标准,数量标准应该代表被公众所了解的信息数量,更侧重于传播的效果,在传播过程中,应当提升“非专业”受众对“专业”信息的了解程度,从而达到信息传播过程中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平衡[1]。

(三)提升传播内容的质量,防止伪科学传播

为了提升传播内容质量,防止伪科学传播,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自媒体平台把关,各大自媒体平台应当加强对发布文章的审核,通过设置黑名单提醒、屏蔽关键词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伪科学”信息的甄别能力;第二,加强法律管控,很多“伪科学”其本质上是借助“伪科学”来打广告,从中牟利,因此应当对传播“伪科学”的人员进行法律上的惩罚,从源头断绝“伪科学”的传播;第三,增强自媒体科学传播正能量,“伪科学”的传播有一部分原因是其对应的科学信息没有占据传播的主要位置,因此,应该增强对权威先进科学知识的传播,用正确的科学知识去针对性地批判“伪科学”从而揭露其本质;第四,鼓励专业人士加入,通过让更多专业人士投身到自媒体中,可以向大众充分普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从而进一步引导群众识别“伪科学”。

通过自媒体把关、法律管控、增强正能量传播、鼓励专业人士加入,可以使科学传播内容的质量不断提升,从而防止伪科学的传播[2]。

(四)科学传播模式法制化管理弥补网络民主缺陷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部门应当认识到自媒体已经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渠道,为了避免因其大众化特征而产生的民主权滥用行为,所导致的网络民主缺陷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自媒体科学传播模式的法制化管理。民主化的质量应当通过法律完善来提升,法律制度的建设力度要与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扩大成正比,这样才能使自媒体科学传播健康有序的展开。无论是互联网还是自媒体科学传播,都不应该是法外之地,为了保障自媒体科学传播的民主、自由,应当使科学传播符合法律道德的要求,如果缺乏法制化管理,就会使得自媒体中的个性化特征被人利用,从而引发反社会言论和活动。法制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自媒体大众化产生的民主主权滥用行为,通过让一些有意识地利用自媒体平台传播错误信息,并引导错误舆论导向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可以大幅度减少负能量的信息的传播,从而为专业人士提供话语权,实现平等的民主,只要能够承担违法的责任,所有人都有言论、创作、出版的自由,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自媒体科学传播模式的法制化管控,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从而实现网络民主化[3]。

五、结论

综上所述,自媒体视域下科学传播模式可以通过建立有效对话机制,来避免舆论失焦,统一质与量的传播标准来保持传播过程中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平衡,同时提升传播内容的质量可以防治伪科学的传播,加强自媒体科学传播的法制化管理,能够有效弥补网络民主的缺失,进一步完善科学传播模式。

猜你喜欢

伪科学专业性科学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半小时才燃脂”是伪科学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华盛顿大学开“反胡说八道”课
科学拔牙
伪科学的属性、特征和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