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左江花山岩画看壮族的习俗文化
——以纪录片《越人故事》为例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左江花山岩画

谭 韵

(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一、引言

《观崇左》影像创作活动是广西艺术学院与影视与传媒学院影视编导系创作团队与崇左市政府的一次校地合作,是一个集学术与实践为一体式的实践创作活动。而纪录片《越人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作品,该片中以崇左花山岩画申遗成功为创作背景,通过三个平凡的生活人物来反映花山申遗后对这个地方的文化、习俗、生活的影响。《越人故事》的影响创作是对中国人文生活类纪录片创作中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索、呈现、传递、传承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积累传承在当下文化背景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花山岩画与壮族古代民族的关系

纪录片《越人故事》影片的开始就引用了关于花山岩画的传说蒙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一个叫作蒙大的人被地主的压迫却无力反抗,一个神仙告诉他只要在纸上画兵马,兵马就会成真。后来蒙大画上的兵马真的成真打倒了地主,最后画上的兵马变成了花山的岩画。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花山岩画究竟从何而来,又与壮族有什么联系?这一系列的学术话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纷纷开始了探讨研究。也出现了众多的说法。其中壮族先民骆越是壁画族属的定性,诸多学者认为花山岩画与骆越族群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史策等大部分的学者认为是壮族先民。近年来由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多学科学者经过长期考察与调研,结合历史资料的查阅壮族先祖称谓的变化族证实了花山崖壁画的族属是壮族先民。

(一)稻作文化与现今壮族饮食的探索

学者梁庭望、韩斌文等人对花山岩画和稻作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崖壁图像的长期研究,提出了壮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培植方法的民族之一的观点。而壮族的特色食品五色糯米饭、糍粑、粽子等都以稻子为主要原材料。经过田野调查而我们现今去到花山周围的村庄赖江屯、珠连村、耀达村等等都一直延续着种植稻田。

(二)花山岩画符号化与集体舞蹈说

在花山岩画图腾中绝大多数都是数个乃至数千个人物集中在一个画面中,很少看见单个人物出现的画面,就算有也是在比较偏的一角。可想而知,群体生活是先民满足自我需求和欲望的主要方式,而一种集体的精神信仰也必然需要集体来进行延续。在远古时代,信息的传递并不发达,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于自然界客观世界的认识,为了能够抵抗外部的侵害,因此更多依靠集体协作完成生命的延续,和对生存的保障。宁明县的学者黄汝训进行了调查及检索资料,认为岩画中所展现的是骆越民族的歌舞习俗。而我们在拍摄纪录片《越人故事》时也对宁明歌舞团的舞蹈进行了实地了解,现在的花山舞蹈例如乐舞和武舞很多动作的都是从花山岩画的人物动作延伸过来的。有的舞蹈动作与花山岩画的图腾人物双肘向上,五指张开的形态极其相似。

三、花山岩画对壮族现今文化发展影响

(一)民族文化的商业化发展

一个地方的文化和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以及与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因素等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花山岩画的申遗成功,对当地的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政府对于花山的建设也计划开展了许多新农村项目建设。纪录片《越人故事》的拍摄地就在赖江屯,而赖江屯是花山旅游试点建设的地点之一。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追寻神秘古老的骆越文化,整个村子都进行了整改,建设了村史馆等等项目。

政府方面,已经倾力打造了花山民俗旅游村,让村民们依托花山岩画的民族文化特色来发展经济,在发展中保护民族特色。自从花山申遗成功后对左江花山岩画的宣传页取得了新的进展,将花山的民主文化向商业化发展推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运用了群众喜欢的方式进行宣传,将左江花山岩画的壮丽、人文景观和左江花山申遗成功的宣传标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树立宣传广告牌的方式对社会宣传。二利用花山岩画图腾的符号化进行视觉传达,在崇左宁明县城还是村庄都能随处可见花山人物的图腾标志。三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实现跨区域宣传。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欣赏花山岩画的壮丽的同时,触摸壮族骆越文化习俗跳动的脉搏,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壮族村民的生活现状

一方面现如今居住在花山岩画附近村庄的村民,许多老一辈的壮族村民都还是会讲少数民族语言“壮话”的,而小一辈的村民已经不太会讲壮话,多数讲普通话、白话为主。村民日常生活的服饰也变得简化,老一辈的黑衣壮老人还会在头上扎带头巾。每当到壮族较为盛大的节日时,壮族的男女都会精心打扮,男的会捆上红腰带,带上银饰。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左江流域的村民虽然都知道花山岩画,甚至听说一些传说等等,但是他们对于左江花山岩画的文化的认知依然是笼统的、模糊的、空泛的。

(三)少数民族艺术作品创作的源泉

纪录片《越人故事》是《观崇左》影像创作活动中的一部作品。花山岩画一直以来都是学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花山岩画的申遗成功,将鲜红的壮族民俗文化推向了更多人的面前。越来越多的人文生活类纪录片将花山岩画与壮族民俗文化作为创作背景,以点带面地将以某个民俗传承人,或是以传统食物、传统服饰来传递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不止影视作品受到花山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舞蹈、美术、音乐领域艺术作品创作的重要源泉。通过影像传播的方式更具有影响力地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给更多的受众。

四、对花山岩画与壮族民俗文化的思考

(一)传统的壮族民俗文化的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快”文化的发展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花山的申遗成功带动了整个左江流域旅游业的发展,各个区域的建筑进行翻新,一些民族的活动例如歌圩也越来越具有商业性质。

壮族的民俗文化,饮食、服饰、舞蹈都与花山岩画的图腾有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又深受它的影响。纪录片《越人故事》拍摄的田野调查中也发现左江花山岩画流域居民的传统民俗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产生了新的变化,但是民族文化不是少数人的价值取向,而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沉淀,不能只为迎合当今主流的文化,而完全放弃自身的特色。随着新一代人的成长,壮族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山歌、语言、服饰、饮食渐渐地离我们越来越远。对于这花山岩画所延伸映射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二)创新与宣传

通过拍摄纪录片《越人故事》的前期拍摄调查发现,花山岩画在国内虽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花山岩画与世界的诸多世界级文化遗产相比知名度还远远不足。影片中通过对赖江屯的村民、建设旅游项目的工人、村支书的人物采访,也反映出了当地居民对希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了解花山文化有着热切渴望。

对花山岩画的宣传策略应该提出创新,在结合最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渊源基础上,打造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品牌化”的花山岩画旅游产业链。加大舆论宣传的投入,结合当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有效传播,宣传的着重点落在与花山岩画研究成果有关的文艺作品上。在影视人文生活类纪录片中引用与深入地挖掘花山岩画背后所凝结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将壮族的民俗包装推向世界。

五、结语

花山岩画中映射的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是神秘而丰富的,是影视创作的重要源泉,成为一种凝聚世界民族探寻的能量,形成了一种我国独有的精神文化世界,渗透在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而这也正是我们影视创作尤其是人文类纪录片创作的核。

猜你喜欢

左江花山岩画
“五花山”的由来
木棉花英雄花
题花山寺壁
悠悠左江情
巫山
花山恋
花山,锦绣画图
花山追梦
孜孜荣岩画
阴山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