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研究代表性成果概述
2019-03-20庞书纬
庞书纬
(青海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0)
截至2019年3月,根据笔者在“中国知网”上的检索,涉及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学术论文共500余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十八大到“2·19讲话”
从十八大闭幕到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会议,可以视为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研究的发轫期,鲜明的政策性是这一时期相关研究的重要特点。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主持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尹韵公的《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在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历史进程和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化的时代背景下,开展舆论斗争应注意策略,既要旗帜鲜明,又要深入细致、以理服人。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陈力丹的《习近平的宣传观和新闻观》从建立现代传播体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等方面,梳理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在十八大之后的新发展,作者指出,媒体“竞争力不仅来自技术上的先进手段,更来自公信力”。
此外,还有学者从新闻思想史的视角,呈现了习近平新闻思想的发展历程,具有代表性的是丁柏铨的《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论习近平新闻宣传观的发展》,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习近平“新闻宣传观”从发轫到大致成型的历程,并指出其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从十八大到“2·19”讲话的三年多时间内,尽管学术界尚未明确提出“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概念,但相关研究已基本涵盖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主要方面,为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研究的具体化、专题化创造了条件。
二、从“2·19讲话”到十九大
从2016年“2·19讲话”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可以视为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研究的形成期,相关研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概念化、历史化、专题化特点。
在学术界较早使用“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提法的,是尹韵公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新理念》,作者重点解析了以“新闻舆论”代替“新闻宣传”提法的意义:“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不能像过去那样只管从上而下的灌输式宣传即可,而应当更加注意信息传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流动,注意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和互动性”。
关于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理论渊源,龚莉红的《习近平新闻舆论话语权思想研究》指出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充分借鉴了现代传播的“把关人”理论和“话语权”理论。在新闻舆论实践中掌握话语权,除坚持导向外,还应当突出“平民性”的报道取向。
在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中,党性与人民性是一对核心范畴。在《坚持党性原则 尊重新闻规律》中,陈力丹认为,在新闻舆论工作的实践中,党性原则具体化为舆论导向,坚持舆论导向,就要在思想上将导向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实践的层面,澄清了一些人长期以来存在的认识误区。
三、十九大召开至今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一时期可以视为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研究的成熟期,相关研究最大特点是将其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框架当中,从而具有了高屋建瓴的理论视野和统筹全局的现实关怀。
十九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丁柏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作用》一文,全面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意义。作者同时分析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之间的关系,认为“公信力是其他三种力的基础”,而“具有传播力是实现引导力和发挥影响力的前提”。新华社课题组集体编写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是这一时期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分十个方面,系统全面地归纳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脉络,呈现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该书一大特点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提出问题时,大多从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和部署的高度,考察其新闻舆论思想的不同侧面。在具体问题分析过程中,则结合最近几年新闻舆论工作实践,做到文风清新、深入浅出。
这一时期关于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中核心概念、重要命题的研究,呈现出更加深入的趋势。如丁柏铨在《论习近平的新闻舆论工作党性观》中则指出,在党性与主体创造性的关系上必须“坚持前者”,同时应看到“后者有很大空间”,只有在坚持党性基础上充分发挥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新闻才能做到“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
四、结语与展望
作为与时俱进、兼容并包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随着2018年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进《宪法》,关于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研究还将进一步丰富,成果间对话关系也将进一步形成,共同促进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研究向着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