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2019-03-20余龙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考试内容执业资格建筑行业

余龙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引言

随着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快速发展,为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在工程建设领域建立执业资格制度。执业资格制度是对社会责任大、通用性强及关系到国家和公共利益的行业所实施的行政准入制度,执业资格制度使得对从事特定专业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步入规范化[1-6]。对于工程建设领域中建筑行业,所实施的执业资格制度是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政府管理部门通过法定程序对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进行考核和准入,对于满足合格标准的人员,给予其在法律法规所赋予权限内从事与执业资格相符的建设活动[1]。

一、执业资格制度发展现状

我国实施的执业资格制度,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自《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建设部第18号令)于1992年颁布实施至今,执业资格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已有二十多年实施历程。在1994年我国颁布《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在全国范围内贯彻实施,其中对执业资格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界定。此后执业资格制度的实行,在我国工程建设各领域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尤其是在建筑行业,执业资格制度得到积极的实施。在建筑行业,我国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各系列的执业资格,如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逐步建立形成了符合我国“新时代”国情的执业资格制度框架体系。执业资格制度的逐步建立对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对行业建立规划化管理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促使作用。

执业资格制度在我国虽有着稳步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制度不断改革深入,执业资格制度所包含的管理制度及注册制度出现了脱节于新时代发展的问题。在管理制度方面,我国建筑行业现阶段采用双轨制管理样式: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与从业人员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在执业资格注册方面,对于注册执业资格证章的管理存在着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在执业资格实施中,部分执业资格在没有国家法律法规作为依据的条件下设置。对于此类执业资格,国务院自2014年开始逐步取消调整了对部分执业资格认定行政审批,如取消了注册物业管理师等[2]。

二、专业教学与执业资格制度关联性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是以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技能型工程技术人员为教学目标。在进入建筑行业初期,毕业生主要是在工程项目现场从事基础性工作,要成为较高层次的工程管理人员,除了需在建设项目上进行施工管理锻炼,另需取得执业资格证书,所取得的执业资格证书,将深远的影响着其个人的职业发展。取得证书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来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以此来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二)专业课程教学与执业资格考试差异

对于执业资格制度考试内容,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课程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上,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存在着差异,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与执业资格需求也有着不相适应的矛盾[3]。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都积极希望将课程内容能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专业课科目的开设接轨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以此来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之前高职院校在该专业设置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主要是依照本科院校的样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偏重讲授完整和延续的理论,对专业知识实训及工程实践的教学认识不足,造成所学内容与工作内容有着较大的差异,与执业资格考试中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有着一定的错位。如注册建造工程师,其四个考试科目所涉及的内容与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存在着不吻合。

(三)专业课程内容实践性不足

对于执业资格考试,报考者通常需要具备符合报考条件的工程建设领域工作年限,设置工作年限的目的主要是设定注册工程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其职业训练、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应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历练。此设置初衷是正确的,也与我国执业资格制度培养注册工程师设计思路相适应的,但与我国新时代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在我国拥有着众多中小规模的建筑公司企业的现阶段,对于这些企业,不具备能力和条件来培养注册工程师,而这些企业却要求刚毕业的学生上岗既具备完备的工程技能,这就要求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涉及到注册工程师训练环节[4]。

对于现阶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专业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着不足,高职院校多数创建时间较短,在工程实践性方面欠缺。在专业教学方面,如何将专业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相吻合,如何使得实训操作能符合工程实际需求,这些问题都是专业教学中应考虑的问题。在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参照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使得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内容与考试内容保持一致。在专业改革方面,改革应适应于执业资格制度的发展方向,以促进专业建设与工程界执业资格制度形成有机的结合。

三、基于执业资格制度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理念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更多的是面向施工现场工作岗位,培养定位是从事建筑项目现场的施工和管理工作,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从教学培养理念上有所改变,不能再依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多以实际工程事例来进行专业案例教学,以实际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流程等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实践操作教学的比重,教学内容需着重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吻合。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再提高培养的层次,以执业资格制度为标杆,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发展型、创新型人才,服务建筑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使得所培养的人才具备综合型专业实践操作技能[5]。

(二)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

对于建筑行业的执业资格考试,从历年考试内容来看,各科目对专业基础知识内容的考查都有着较高分值,这与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传统认识有一定的失衡。在以前的教学中,都认识到工程实践内容教学的重要,弱化了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得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产生断层影响。在高职层面,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性,虽说在专业的理论教学上并不需要学习非常完整和成体系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对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学习降低标准。通过对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往年考试内容分析,各科目考试内容中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查均是考试的重点,专业基础知识所获得的分值将对是否通过考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三)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理念的改变,同时考虑到所面对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理想,教学效果有限。针对学生所具备的文化知识层次,教学方式方法需进行改革创新,在教学中可以将往年执业资格考试的考题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结合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来有针对性的学习专业知识,使学习更具方向性。采用实际工程案例及执业资格考试实务案例考题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其所学内容在以后的考试及工作中如何进行运用,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能有着更清晰的认识。

目前国家对高职教育领域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这促成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软硬件方面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提供条件。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如建筑图纸的读识,使用影像设施来进行教学,将会使得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提升。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代,教学中应善用“互联网+”,充分释放信息传导能量,使得教学内容更全面、更新颖。

(四)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建设综合实训馆

在历年的执业资格考试中,考生都会对考题中与工程实践相关联知识的把握都有着欠缺,如建造师资格考试中各专业的《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考生对于案例的考查常无所适从。在专业课课程的教学中,这就反应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施工有着差异,在学生的专业知识认知中不能形成具有完整性的施工工艺流程。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使用,如何实际操作,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专业实习实训上常是与院校所处的区域内建筑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样式进行,但随之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成熟,企业所能提供的实习项目在不断减少,这就造成专业实习实训短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实习实训硬件需加大资金及人员的投入,积极建造校内建筑综合实训馆,来满足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师所教及学生所学[6]。

四、结语

在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尤其是在建筑行业,随着生产管理的规范化,执业资格制度已有着全面的施行。执业资格制度对建筑行业的快速和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能适应建筑行业所实施的执业资格制度,需要在专业教学上有所改进,在教学方法方式上进行主动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课程的设置及实践教学方面都应对照执业资格制度进行优化创新。在专业教学中应以专业素质为课程教学基础,以符合执业需求的工程实践为教学主导。通过建立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及教学体系,来适应执业资格制度发展需求,促使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能较好的完成执业资格考试,使其在建筑行业的工作中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考试内容执业资格建筑行业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我国成人高考内容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论能力测评导向的高校考试改革
浅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内容及应对策略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
信息技术构建建筑行业新格局
厦门市2009—2014年体育教师入职技能考试内容分析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不利中医护理教学
关于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思考
建筑行业如何开展员工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