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临夏州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
2019-03-20
一、临夏州林业概况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全州林业用地197231.86公顷,其中有林地53976.19 公顷、乔木林地53976.19公顷、疏林地1886.19 公顷、灌木林地60953.84 公顷、未成林地9208.51 公顷、苗圃地182.82 公顷、无立木林地10383.26 公顷、宜林地60613.59 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53.1 万立方米。全州森林覆盖率为11.51%。
二、全州分区林业现状和生态问题
为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林业建设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按照分类施策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全州划分为西南部阴湿山区、中部川塬区和半干旱区、东北部干旱山区,结合分区特点,分析林业现状和生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一)西南部阴湿山区
该区域位于临夏州西南部太子山沿线,涉及42 个乡镇。该区域的主要特点是:区域海拔都在1800 米以上,雨水较多,原生植被较好,天然次生林分布较多,资源分布均匀,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是全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属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该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乔木林和灌木林结构不合理,林分退化比较严重,水源涵养功能不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该区域绿化的重点方向是:以构建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区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见荒植绿,见缝插绿,全面实施灭荒行动,加快防护林修复和矿山恢复,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因地制宜发展啤特果产业,加强国道、省道、县乡公路和村社道路绿化美化。
(二)中部川塬区和半干旱区
该区域涉及54 个乡镇,其主要特点是:区域海拔都在1700 米~2000 米之间,雨水较少,森林资源主要以人工林、四旁树和经济林为主。该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中幼林比重较高,林分质量差,立地条件较差,植被恢复难度较大。该区域绿化的重点方向是:坚持能栽就栽、能造则造的原则,加强宜林荒山荒地绿化,大力开展沿河沿库沿路绿色林带建设,扩大防护林规模;强化城镇面山和建成区绿化美化,保护湿地面积,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提升景观效果;积极推进陵园墓地、景区周边和村社四旁绿化和退耕还林,培育壮大林果产业。
(三)东北部干旱山区
该区域涉及28 个乡镇。该区域的主要特点是:属黄土高原特征,气候干燥,降雨极少,植被稀疏,且分布不均,森林覆盖率低。该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资源少,水土流失严重,环境脆弱,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不强,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大,陡坡耕地撂荒地和弃耕地较多,植被恢复难度大,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任务繁重。该区域绿化的重点方向是:采取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草)相结合,退耕还林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以适宜造林的荒山荒地和陡坡耕地撂荒地(弃耕地)为面、以乡镇和村社周边为点、以公路沿线和河流两边为线,坚持先上水、后造林,加大水土保持林建设力度,持续加快生态修复,实现生态明显好转。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州林业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州委“六抓”思路举措,紧盯国家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重大政策机遇,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机制,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着力打造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升级版,统筹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加快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和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力争到2020年,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22 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整体增强,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西南部太子山沿线基本实现整体灭荒、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中部半干旱区和川塬区宜林荒山荒地基本绿化、林果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东北部干旱山区适宜退耕地全面实现退耕还林、荒山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基本实现山水临夏、绿色临夏、美丽临夏的目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和森林产品。
(一)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加快推进荒山造林。近年来,随着造林绿化工作的深入推进,临夏州西南部阴湿山区和中部半干旱区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已全部造林,剩余的主要是立地条件较差、零星分布的宜林荒山荒地和撂荒地弃耕地。要把连片造林和补“天窗”造林、退耕还林和地埂造林相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能造则造,不留死角。东北部干旱区立地条件差,要把荒山造林与退耕还林结合起来,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的原则,统一规划、整流域推进、集中连片、分步实施。对每年确定的目标任务要不折不扣落实到具体的地块,提高造林绿化工作实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将25 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 度~25度坡耕地基本农田以及效益低下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适宜退耕还林的全部实施退耕还林。要按照整流域整山系统一规划、分年度稳步实施的原则,集中安排指标,实行整乡、整村、整山系、整流域整体推进。要结合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确定适宜发展的林种,能栽经济林就栽经济林,能种生态林就种生态林,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目标。针对部分村社群众外出务工较多,土地无人耕种、弃耕撂荒较多的现状,要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支持能人大户、合作社、企业与群众协商,合法流转农户土地实施退耕还林,有效解决土地闲置问题,盘活土地资源。
(二)全面推进林业改革。加快推进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个体大户通过林权流转、陡坡耕地承包等途径,发展家庭林场和林业合作社,支持家庭林场和林业合作社承担林业建设项目,对国家实施的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林果产业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优先安排家庭林场和林业合作社承担,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使其成为林业建设和生态保护的主体,逐步将政府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对资源比较富集、条件具备的国有林场,通过租赁、转包等途径,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按照国家和省上支持一部分、州县配套一部分、个人缴纳一部分的机制,加大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森林保险,逐步建立起符合临夏州森林保险的体制机制,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三)完善林业建设投资机制。州上要制定扶持群众造林、个体造林、合作社造林和家庭林场的政策措施,在贴息贷款、土地流转、电力设施、交通建设、水利工程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林业建设聚集。根据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使用“转移支付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不得低于60%”要求,每年将生态转移支付60%当中的20%资金用于林业生态建设,有计划、大规模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切实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国家、地方、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解决林业建设的必要投入。用足、用活、用好林业建设各类资金,对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生态建设资金和林业专项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四)全力开展扶贫攻坚。抢抓国家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政策机遇,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以补短板为突破口,以增强造血功能为根本,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优化生活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增收为目标,林业建设与扶贫攻坚有机融合,生态改善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深入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花椒、啤特果、核桃、大接杏为重点的林果产业,加快培育家庭林场和林业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林下经济,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落实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不断扩大森林资源管护范围,实现资源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的。
(五)全面落实林业生态红线。州级相关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划定林业生态红线,将林地、湿地和物种保护红线分解落实到8 县(市);县(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林地、湿地、森林管护力度,全面落实县级政府负责制,严格落实林业生态红线制度,守住林业生态资源存量,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确保林地森林面积不减少。
(六)加强目标责任考核。要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的目标管理,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年中进行中期评估,年底进行专项考核,综合评价;充分利用考核评价结果,推进工作,对建设成效明显的县市和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在项目资金安排时给予倾斜支持,对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