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2019-03-20

成功 2019年4期
关键词:动手数学知识思维

韦 丽

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大河社区大河小学 贵州黔南 558100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智障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性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大脑思维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思维中建立数的概念有一定困难,计算及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普遍较差。动手操作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促使学生的左右脑协调发展,使思维在操作中发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小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得以形象化,能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

新课改强调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已成为教师们着力的地方,因此教师们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得到提高,但往往起不到想要的效果,其实原因很简单,由于时间较短导致学生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很多实际情况下,学生们的动手操作活动只能进行到一部分,很少能完成,所以导致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怎样去真正解决该解决的问题。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动手操作活动的目的在真正意义上没有达到,因为学生们没有对知识进行通透、彻底的理解。

比如一些教师在讲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时,就设计了动手操作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他们的计算。上课前让学生们分别找到这些形状的物体,然后让学生们分别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宽高,通过推理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出公式。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与课堂计划完全不符,由于教师每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计划,要确保教学进度,所以就会理所应当的缩短学生们动手操作的时间,导致学生们还没有完成操作便草草结束,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和分析结论是怎么得来的,到最后往往只能是教师自己直接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使得动手操作活动失去了原本的目的和意义。

可想而知,这种不完整的动手操作过程和直接灌输公式没有什么多大的差别,总之都是教师最后直接给出答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方面做出改变,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务必得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能够将动手操作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通过动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识,这是最终目的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结果。

二、正确的引导

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导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保障。因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够强,导致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的时候,我们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时没有进行积极的引导,要委婉地给出了问题的结论,事实上,学生的思维根本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对问题没有进行分析和思考,也就不存在数学方法的提升。教师不能单纯地为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和顺利进行而在动手操作中给出学生越位的暗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时应当适时地和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要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而导致自己胡乱动手操作,但与此同时,教师也不能越过动手操作环节,不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而是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只能使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感,而实际的技能得不到提升,因此也掌握不了知识,得不到真正的成长。总而言之,教师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绝对不是越位给出学生明确的答案,而是要侧重于方法策略上的点拨,能够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思考,从而获得新的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才是教师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到。

三、及时的提升

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所谓的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意思。对学生来说,掌握知识的过程当中,动手操作是关键,因为动手操作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提升学生思维,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是最重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即调动身体多种感官来感受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进而提升思维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旧的模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再能满足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需要,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找到适合学生们的方式,让学生们得到及时的提升,让动手操作给数学课堂"活"起来。

猜你喜欢

动手数学知识思维
我也来动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