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以来大众传媒中科学传播研究探析

2019-03-20姜牮旗

成功 2019年4期
关键词:渗透性科普受众

姜牮旗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3

大众传媒是科学与受众、政府、世界之间的桥梁,是科学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特征决定了科学传播的特征。在科学内容的媒体报道中,大众传媒不仅起到信息把关作用,而且具有科学的权威性和渗透性,营造了良好的崇尚科学、探寻科学的氛围。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传播、科学文化、公众理解科学等研究在国内逐渐兴起,与此同时对大众媒介的科学传播能力的研究也同步展开。综观目前的研究历程,大致经历了初步的功能界定和传播方式的转变两个阶段。

一、大众传媒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

大众传媒是信息传播过程的中介和桥梁,是科学传播的重要手段。而科学信息又是科学传播的内容和主体,所以大众传媒在科学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科学传播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众传媒作为传播科学最有效的工具,更是肩负着传播科学精神的重任。

大众传媒在科学传播中的信息把关作用。大众传媒是科学传播内容的甄选者和决策者。在一定程度上,大众传媒就是科学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它决定着传播什么,对谁传播和怎样传播。

大众传媒在科学传播中的权威性作用。大众传媒产生之初主要是一个信息传载的工具,但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其功能逐渐多元化。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不仅具有传载信息的功能,还具有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授予社会地位等多项功能。

大众传媒在科学传播中的渗透性作用。大众传媒通过对科学文化的传播、科学科研成果的推介、科学制度和法规的传播、科研工作者及生活的报道等方面反复的渗透性传播,逐渐引导社会大众形成和加固了正确的科学观。

大众传媒对传播受众心理态度形成或改变的促进作用。从传播的定义中可知,传播的任务和目的就是促使人们形成一定的心理态大众传媒以其广泛的普遍性和极强的渗透性营造的科学信息环境,不断地促成和改变着科学传播受众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意向,使人们逐渐树立科学意识,并且用科学知识指导行动,促使人们对科学在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功能做出新的评价和判断。

二、大众传媒进行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漏洞

科学传播是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实现个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全民终身科学教育和互动过程,加强科学传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众传媒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引起了科学界、传媒界及受众的普遍关注。然而大众传媒在按照传播规律对科学信息进行二度创作,将科学话语转换为适于大众理解的传媒话语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诸多的问题:如以想象与猜测重构科学内容,传播内容很少涉及科学研究的本质;以夸张和煽情编排科学内容,传播手法一味迎合受众需求而忽视科学传播的规律;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传播科学内容,传播模式缺乏交互性与平等性;以大众媒介从业人员为主体采编传播内容,传播主体较少吸纳科学界内部专家及同行;以公众的收视率为主要追求指标,传播效果较少考虑欣赏指数与满意度。

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媒体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偏好所做的建构,公众经由媒体了解的科学,往往偏离了科学本身的形象。这不仅危及科学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科学传播准确、快速、有效地进行。

三、科学传播中的传媒责任

大众传媒是科学普及的一个主要途径。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大众传媒要承担科学技术普及的任务。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众传媒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生存发展,也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公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大众传媒作为公民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主渠道之一,应该发挥应尽的作用。大众传媒的科普具有公益性特点,这是提升大众传媒社会形象的价值所在。大众传媒自身的商业性功能,决定大众传媒的科普有一定的商业性,这使科普的内容选择力求更趋新闻价值标准,更易于为受众接受,但也可能使传播出现有悖科学性的问题。根据公众自身发展对科普信息的需求,提高大众传媒的科普功能必须遵循传播学的规律,实现传媒与受众的充分和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大众传媒在科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因此,要加强大众媒体建设,强化科学传播。建设学习型、研究型的媒体;寻求科学传播的长期效应;建立评估反馈和激励机制;提高科学传播能力,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改变传播方式,在科学传播中凸显人文价值。

猜你喜欢

渗透性科普受众
不同固化剂掺量对湿陷性黄土强度和渗透性的影响
煤热解挥发物对炼焦煤塑性体渗透性的调控研究
视唱练耳课程与作曲技术理论的交叉渗透性探究
科普达人养成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科普漫画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