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往教学在初中随迁子女中的实践研究

2019-03-20姜卫健

成功 2019年4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子女班级

姜卫健

南通市小海中学 江苏南通 226015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校初中部各班占比高达60-70%,这个群体中不乏优秀的孩子,但不可否认,大多数孩子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育水平有限,导致他们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性,影响了孩子学习的进步,素养的提高。

一、课堂交往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首先,教师要尊重随迁子女并以他们为主体,营造适应他们发展的平等畅通的课堂交往环境。其次,学校大部分时间在进行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各学科教材中都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内容。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就能通过课堂交往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和认知出发,充分利用各学科的不同特点,挖掘各种德育因素,广泛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踊跃展示,做到知识的科学性与思想性和谐统一,使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有机结合。第三,教师还要加强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利用教材及多种资源,精心创设意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在各学科教学交往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只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思想的实际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就一定能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双丰收。

二、活动交往

学校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校园艺术节、青春仪式、趣味运动会和各种竞赛等。在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各种文明礼仪教育与之相结合,使教育内涵更加丰富,又不断拓展了外延。除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外,每周班级组织主题班会活动,主要内容就是针对本周全班同学的一些“习惯养成”。一周可以定一个主要目标,有点评、有奖惩。老师通过每周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对自己一周行为进行综合、对照、反思,全面剖析自己、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找出优点和不足,在认识自我、反醒自我中提升自我评价能力,在肯定否定自我的心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随迁子女还可以通过参加家务劳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良好习惯,在活动中大家互帮互助,守秩序、讲卫生、讲文明、尊重他人,将行为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出自己良好的素养和精神面貌。

三、阅读交往

开展阅读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开启节假日和寒暑假阅读模式等。可以请语文老师确定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从他们提供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加以选择,还可关注名家推荐的书籍和参考新课标推荐的书目等,引导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让他们通过阅读和交流,爱上阅读,让好书陪伴孩子,以书香去浸润孩子,用阅读点亮人生。发动孩子建立班级图书站和小书柜等,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提供阅读用书,为这些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基本保障。语文老师可以阅读课为主阵地,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课上学会阅读的方法,运用方法促进阅读,提高了随迁子女的阅读兴趣。

四、氛围交往

学校和班级氛围对随迁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为此学校和班级要不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如:建立校史馆、开设宣传栏、塑励志雕塑、楼道口设置警示语和悬挂展示学生的书画。班级设学习园地、信息栏、好人好事栏、卫生角、黑板报,粘贴名人名言、励志故事等,融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设立环境委员负责环境卫生工作,每周一次大扫除,让教室窗明地净,学习用品、卫生物品摆放整齐;要求每个人做好个人卫生,服装整洁,座位干净;做到上下楼梯安静有序靠右行,课间休息不追闹,预备铃响就“静息”;做到“有痰不乱吐、见到垃圾要捡起”,努力达成“无尘教室”的目标。优美的环境能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浓厚德育氛围。

五、家校交往

学校的责任不仅要提高学生自身道德素质,同时还要力求影响和带动家长,营造家庭的文明氛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学习榜样。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师对孩子要多元化评价,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动、同步,并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这是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在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要努力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文明素养,才能促进家庭教育。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告家长书、家长问卷调查和家校平台以及家访,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家长开设各种公益讲座,编辑《心育》小报等方式,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教理念,既融洽亲子关系,又创造和谐的家教氛围。通过不断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和文明观念,提升了家庭教育的质量。

随着交往教学活动的开展,随迁子女逐步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做到安静有序,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学习变得勤快,既提升了这些孩子的素养,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子女班级
班级“四小怪”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班级英雄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