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模式探究

2019-03-20张雪茹

成功 2019年4期
关键词:理念交流教材

张雪茹

扶沟县第二高级中学 河南周口 466000

一、何为“生本”

“生本”即“以学生为本”。具体来说,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积极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自主活动,在获取知识中解决问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生本”的精髓在于发掘学生的天性和潜能,给学生自然发展的空间。从“生本”理念出发,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六环节”,抓住“三核心”,是“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模式的重要实践之路。

二、“生本”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特点

“生本”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生本”理念下,课堂教学呈现出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鲜明特点:

(一)突出学生主体

“生本”理念认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学生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自己。“生本”理念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师本”课堂,教师口若悬河讲个不停,学生坐在教室里表情木然“思绪万千”。即便有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也不过是走形式而已,无法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主体地位无从落实。“生本”课堂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要放弃讲解,抛出有价值的问题,为在课堂上保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成果展示、自主交流、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使用”教材

“生本”理念的教材观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这样的教材观支撑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即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

(三)“以学定教”

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实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师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最后是善待学生差异。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学会善待、宽容、欣赏,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三、“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

针对这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必须更新教学模式。根据其以生为本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我们围绕“六环节”,抓住“三核心”的具体操作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一)“六环节”及其操作

课堂教学的“六环节”,指的是目标导学-自主学习-互助探究-交流展示-点评拓展-总结反馈。具体来说,其操作流程是:

1.目标导学。指课前教师先展示学习目标,对目标做出必要、精要的阐述,使用恰当的引语导入课堂。

2.自主学习。指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相关内容,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努力独自完成导学案。

3.互助探究。指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及自主学习所反映的问题,引导小组根据所遇到问题展开针对性的讨论。

4.交流展示。指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组织口头或书面交流展示。

5.点评拓展。指教师在学生展示完成后,结合学生展示内容的难易,由老师或学生给予恰当点评、补充或指正,老师适时给出变式,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

6.总结反馈。指主要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对当堂学习知识、方法规律进行回顾整理,针对性设置习题当堂检测,检验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教师做出及时补充和必要的总结。

(二)“三核心”及其操作流程

1.自主。指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精神。强调教师课堂教学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性,引导学生能动的学习,教师更少的干预课堂。

2.合作。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主要是狠抓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常规训练,如讨论习惯、回答习惯、听讲习惯、作业习惯等。

3.探究。指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和探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情感。

猜你喜欢

理念交流教材
如此交流,太暖!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