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

2019-03-20莫生光

成功 2019年4期
关键词:变式原则概念

莫生光

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庙乡初级中学 广西河池 530715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情境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良好问题情境的创设,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本文分析了目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教学现状,阐述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水平进行深入探讨。

一、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教学存在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问题情境教学应用与实际教学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致使问题情境创设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1]。一是情境创设缺乏科学性。教师在对所涉问题进行情境设计时,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致使情境创设教学未能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其教学价值。二是问题情境创设未能真体现出数学性。对于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本质,教师理解的不全面,在设置问题时,主观性较多而客观性不足,致使影响了问题情境创设的实用价值。三是问题情境的实效性无法实现。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忽略了教学的实效性,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数学学科的本质。

二、初中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原则

(一)启发诱导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善于运用启发诱导原则,从数学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为问题创设出发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因此问题情景创设要利于学生自觉地应用所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对于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并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中直观性原则的运用,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图像与函数关系式时,可以应用直观性原则,引导学生去分析、总结二次函数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四)及时反馈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在错误—理解—纠正的不断循环认知中,更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要以学生反馈的信息为问题情景创设依据,引导学生参与辩明正误的讨论,从而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初中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方法

(一)抓住问题是情境创设的关键

问题情境创设中,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是关键。对于问题的设计,要以引发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为立足点,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问题设计有梯度,有连贯性。

(二)以概念教学扩展过程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要结合概念的表述、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概念的辨析等阶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学习探究数学概念的规律,引导和帮助学生展开认真观察、深入分析、归纳类比、概括总结等思维活动,寻找新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思考方法,促使学生在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增强数学学习能力[3]。

(三)结合变式教学方法,精心创设变式问题情境

在对数学定理和命题进行教学时,通常运用变式教学方法,既是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不同情形、不同层次揭示问题的本质及不同知识点内在的联系。变式教学方法,利于多题重组,一题多用,利于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学的重难点、重点,精心设计有梯次的问题情境,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扩宽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及深度。由此,教师在教学备课中,要立足教学重点内容,学生对知识点地掌握情况,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调整,同时要深入钻研教学方法,重视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通过对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要随势随情而变,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想法,也要认真听取学生的一些方法,从而精心创设变式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质量[4]。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题的导入、教学的解题都离不开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时,要以数学教材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教学目的,努力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数学教学环境,让问题情境创设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变式原则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