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改下如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起来

2019-03-20李君梅

成功 2019年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课堂教学

李君梅

四川省罗江区七一潺亭中学 四川德阳 618000

在新课程改革之中,要想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创设自主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真正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活”起来。

一、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缺陷就是一言堂、满堂灌、脱离学生主体。大多数教师以自己的讲叙为主,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还总怕自己讲不明白,出现知识点的遗漏;学生几乎没有自主活动的时间,更不要说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参与教学的时间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受到限制,主体性表现不出来。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果一味地采取同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

(二)缺乏对学生自身学习能力重视

很多教师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重要性,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时总想包办代替。还有些教师在做课后复习题时,不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降低,还会使学生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许多学生都是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被动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这门课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初中教材理论性较强,概念较抽象,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感到难以理解;2.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空洞的说教和枯燥的理论无法吸引学生;3.学生功利心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中考中所占比重不大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提不起兴趣。4.学校本身把道德与法治课当成“豆芽科”给学生以错误的信息引导,对道德与法治课不重视,更不要说有兴趣。

二、新课改之中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

(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师讲生受的局面必须改变。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时间,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二)以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合理呈现教学素材

根据人脑对外界符号刺激的接受速度和深刻程度来说,文字信息不如图片信息直观迅速,图片信息不如音像动态信息更能激发人的思维,而我们的课本所提供的素材大多是文字资料,少部分是图片资料。为了增强材料的有效性,我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课本材料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抵制诱惑,谨防网瘾》一课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经不住校园周边流动摊点的“美食”诱惑,改变以往“说教”的方式,借用电视“法眼”栏目录制的“青春的阴霾之身边的诱惑”专题片,直观、深刻地展示了流动摊点食品的不卫生状况,有专家的食品安全鉴定,有学者、法官的科学分析,很容易得到学生们的认同,比起老师、家长的禁止性说教更有效。在认识“网瘾”的危害时我将教材中关于“沉迷网瘾的悲剧”的文字性素材变成视频素材,直观生动地揭露了沉迷网瘾的危害,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好。

(三)趣味幽默的语言,生活化的课堂,带领学生走入道德与法治课堂

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初中教材中的很多插图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经历是种财富”,学生亲历亲为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开发的课程资源。因此,应挖掘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身边生活的实际,尽量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把抽象的理论寓于感性的生活现象之中,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让课堂情趣盎然。

(四)巧妙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渲染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道德与法治课本身具有理论抽象、知识点难以理解的特点,如果教师把道德与法治课上成了纯粹的理论性的讲解课,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就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有时声音戛然而止,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反省,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于大声处留有“空白”,给学生以琢磨思考的余地和联想回味的空间,这无疑会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事物的把握,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同凡响的震动。

(五)联系时政,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引入时政信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科功能的原则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灵魂和生命线,也体现着道德与法治课的活力与价值。脱离实际生活的道德与法治理论是苍白的,空洞无力的。把时政、事实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环保常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沙尘暴发生时的情景,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沙尘暴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乱砍滥伐森林树木、过度开垦、放牧等因素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的,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又加强了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

总之,在全社会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小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还是情感的体验,都必须打破旧的思想,开拓创新,采用新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切实做好课堂内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课堂教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