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2019-03-20张云云

成功 2019年4期
关键词:尺度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张云云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8

社会实践是有效延伸高效课堂。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更是大学生增长知识、认识社会、全面成长的重要渠道。

一、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在高校培养人才中社会实践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进行培养,同时,现阶段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教学的功能和目标,在向大学生传授特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还要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使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相关会议指出,“大学教学要对社会实践予以重视,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科学研究、技术研究、推广和服务活动。借助开展社会实践,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不断提高,为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社会实践是高校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融入社会、了解和奉献社会、培养品格、促进才能增长等。社会实践既可以促进大学生理论知识能力提供,同时还能让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使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1]。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科学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我们可知,将实践引入到马克思理论体系中乃其中心思想所在。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而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的一个基础条件也是实践,由此便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大厦。针对费尔巴哈对“实践批判的”、“革命的”活动意义的不了解,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抨击,将“革命”也就是改造世界这一实践的最本质特征指明了,进而又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足以可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并非是对世界作出解释,而是对世界进行改造,但应弄明白的是,对于解释世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并没有否认,反之,在它看来,改变世界必须先解释世界。这里,我们和当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联系。大学生社会实践只停留在用所学知识和现实社会实际相联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已学知识进行加深和巩固的层面上,换言之,我们所说的实践仅仅在解释世界。由此一个悖论便形成于了大学生的具体社会实践过程中:第一,没有真正落实马克思主义;第二,没有在行动中未遵循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出发点,片面的认为的实践的一项最重要内容就是认知。正是受这种错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影响,所以才让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初衷渐行渐远。马克思还指出:“环境的变化与人的活动在本质上并未有何不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其只是变革的实践。”进而能够知晓,主体见之于课题的对象性活动是改变实践生活环境与人的一项基础条件。人们通过改造客观世界以及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整,也让人的自身得到改变。由此可以了解到,我们既要多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实践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更要充分认识到人在实践中的自觉能动性。就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问题,此观点将其充分点明:对大学生来说,脱离了其内在需要的社会实践是无法对其产生作用的。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可知,所谓实践也就是人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方式。如今,人们虽然充分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但却将实践性忽略,在很多人的思想中均普遍存在原先决定性作用的客观性。其实,我们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可知,马克思把人的实践当做人类认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并不是将其作为外在认识。他认为,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就是实践原则,若要坚持实践性就必须对客观性予以坚持落实[2]。因此,便让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现实困境中继续开展。

马克思曾提到:“动物知识遵循其所属的那种尺度和需要进行改造,而人懂得根据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展开生产,同时懂得随时随地都在对象运用内在的尺度。”这里“种的尺度”即客体的规律和本质,而“内在的尺度”即将主体的需要和目的体现了出来。由此恶意看出,只有和客观规律以及主体需要相符的时间才是和人本性相符的实践,才能称得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来说,探讨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是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实效新的有效路径。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实践主体的、实践外在支持的完备性、实践组织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践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实践主体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在这些角度上,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性提高使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入手得到的重要启示。

猜你喜欢

尺度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宇宙的尺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