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台新闻创优要注重“以小见大”

2019-03-20吕悦怡鹤山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以小见大鹤山残疾人

吕悦怡 鹤山广播电视台

“以小见大”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这里所说的“小”,主要是指所写的新闻事件比较小、不太起眼;而这里所说的“大”,主要是指主题重大,有强烈的针对性、普遍性和重要指导意义。可以说,善用“以小见大”,能够由一滴水见到太阳的光辉。县级媒体记者在新闻创优中注重巧用、善用“以小见大”手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立足本土抓题材

与国家、省和地市级媒体相比,县级广播电视台在硬件和人才资源上都处于薄弱地位,但是,基层是新闻题材的宝库,县级台是最接近生活的媒体,这是上级媒体无法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新闻题材的大小,不能仅看新闻事件的表面,就事论事。题材是否重大,不仅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大小,更取决于题材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不少表面上看来是极其平凡的小事,却往往是能揭示重大主题的新闻题材。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采访中注意抓大事的同时,切不可忽略小事,而应时刻保持敏锐的新闻触角,及时捕捉到闪耀着思想光彩的“小事”。

多年来,笔者一直工作在县级台新闻采编一线,也创作了许多与本土生活息息相关的好新闻,而这些作品,大多是看似平凡的小题材。其中,获得全国县(市)广播电视作品一等奖的电视新闻专题《梧坑村的选择》就是笔者在农村采访过程中发现的题材。当时,梧坑村只是笔者和同事在采访摄制鹤山农村农业发展成果专题的其中一个点,在与该村村民李坚强交谈时了解到他的故事后,我们从中发现了他的故事是一个更大的亮点,于是对他进行了深入采访,采写摄制了新闻专题《梧坑村的选择》。该专题以李坚强由耕户到离乡发展从商、后又再度回乡耕塘的故事为线索,通过他在梧坑村发展中不同时期作出的选择来展现整个梧坑村乃至全国农村的发展历程,以小见大,以点及面,让观众感受到了农民群众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喜悦。

二、巧妙构思抓角度

一般的新闻报道,同类题材很多。因此,县级台记者要善于思考,以多维度的思维方式布局谋篇,寻找报道的最佳角度,让作品更具个性,这样才能在同类、相似或相近的题材中脱颖而出,更有冲击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事件,从不同角度来看,都能反映事物本质,这主要看记者的洞察和思考能力。

鹤山台的广播新闻述评《文化下乡遭冷遇的思考》是采取逆向思维进行构思的。这个题材是记者跟随市文化部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时挖掘的,记者原本计划报道“送书下乡”活动的积极影响,但却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这类下乡活动不再受基层农民的热情欢迎。对此,记者马上调整思路,逆向思维选取报道角度,紧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评述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化下乡”活动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主题。该作品获得了2012年度广东新闻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在新闻采编过程中要采取多维构思,善于在共性中寻找独特个性,抓住了独特性,有了好角度,作品才会有分量。

三、挖掘主题抓立意

所谓“立意”,指的是对作品中心思想的提炼、确立和升华。在广播电视的创作实践中,许多作品主题是类似的,要想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就必须使它的主题思想更富创意。引用清代儒将左宗棠的一句话就是“择高处立”,即主题思想要站在可以俯视全局的制高点,赋予其高远立意。

2014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史无前例地举行了一次残疾人主题活动。笔者马上意识到,这当中释放的是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强烈信号,于是开始策划做一期相关专题。然而,鹤山残疾人事业虽然发展较好,也涌现了很多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典型,但是从全省、全国范围来看,这类型题材比比皆是,诸如“在市委市政府关心关怀下我市残疾人工作硕果累累”这类型的主题实在是太“小”了,我们希望能从更高的层面来经营这个题材。

采访过程中,笔者在与一名残疾青年谈话中获知他不用上班也能每月从老板处领取工资,从而顺瓜摸藤,发现了“出租残疾人”这个奇怪现象。于是,笔者从这个事件切入,采写了广播新闻述评《尊严的涵义——“出租残疾人”引发的思考》。作品通过采访不同社会层面的残疾人、企业主、当地和上级残联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层层深入,逐步推进,点面结合,以小见大,凸显和升华了残疾人“尊严的涵义”这个主题,为如何帮助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赢得社会尊严,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指出了一个方向。同时也引发大家去思考: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满足残疾人生存基本需求的同时,我们该以怎样的新观念、新方式去关注残疾人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残疾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作品的主题与中央提出的“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以及“要使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的精神都是不谋而合的。由于视角与众不同,立意高远,具有重大社会意义,该作品获得了2014年中国影视大奖提名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立意高远,并不是要刻意拔高。如果把新闻作品比作一个人,那么,新闻内容是肢体,立意就是精神、灵魂。肢体要有力度,精神要有高度、厚度,力度和高度、厚度结合,才能从整体上打动人心,被受众接受。这样一来,看似很“小”的题材,也会拥有沉甸甸的分量,才能产生大影响,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四、灵活表现抓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写得好坏决定着新闻作品的成败。细节是新闻作品“以小见大”的常用手段。情节是骨骼,细节是血肉。细节最传神,写好了细节,就能把人物、事件表现得生动活泼,写出真情实感来。

早年,笔者负责采访三峡移民被安置到鹤山后的生活生产情况。移民刚到第三天,当中一名孕妇临盆在即,但由于血压过高随时有生命危险。笔者马上带上录音设备,把当地政府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送孕妇到医院的过程全部录制,清晰记录下每个细节。当新生儿平安诞生后,笔者立刻连线台里同事,第一时间播出题为《新生命.新家人.新希望》的广播短消息,通过电波,及时把新生儿的啼哭以及新生儿家人的激动心声传送到千家万户,和所有鹤山人民分享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在这条时长28秒的短消息中,对细节的准确巧妙处理,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例如开篇处新生儿先声夺人的啼哭,新生儿父亲真情流露的话语,当地干部群众焦灼和喜悦交织之情等,都让短消息充满真情实感。新闻播出后反响热烈,台里收到众多市民来电,纷纷表达对这户移民一家的关心。而通过新生命诞生这一新闻事件,反映了安置地人民和三峡移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了三峡移民在新家人的关心关怀下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通过小事件表现了大主题,成功地实现了“以小见大”。该作品获得了广东新闻奖三等奖、江门市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可以说,思路、角度、立意都明确以后,一个好作品的骨架结构基本立起来了。但是还要注重抓好细节,通过声画语言的运用等手段,让整个作品骨肉丰盈、形神俱美。

总之,县级台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要注重灵活地运用“以小见大”表现手法,通过小事件,揭示鲜明、深刻的主题,小中见大,使新闻报道更具感染力,从而赢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在新闻创优中脱颖而出。但是,“以小见大”并非雕虫小技,这种表现手法对新闻记者的理论素质、业务素质、采访作风和表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层新闻记者必须勤学习,多锻炼,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才能为群众献上更加鲜活的新闻。

猜你喜欢

以小见大鹤山残疾人
守望新春
齐心协力 共谋发展
齐心协力 共谋发展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
用“鹤山魂”点亮心中梦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