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出版单位社会效益提升创新机制研究
2019-03-20施小占张建初李志杰
施小占,张建初,李志杰
(苏州大学出版社,江苏 苏州 215021)
新技术以及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直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与习惯。这使得我国传统的出版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文化体制变革为出版单位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而使得传统出版行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体现在经济效益规模的增长上。在此过程中,高校出版单位也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文化出版物呈现出高产低质的特点。更有部分高校出版单位将运营权进行外包托管,而承接出版权的外包企业将经济效益作为考核的唯一指标,完全不考虑社会效益。然而对于高校出版单位来说,其办社宗旨主要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全民的终生教育服务,为振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更注重的是出版的社会效益。因此,高校出版单位必须重视其出版物的社会效益,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创新机制来有效保障出版物的社会效益。
一、高校出版单位注重社会效益的必然性
(一)注重社会效益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当今社会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高校出版单位作为文化出版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更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当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产生矛盾的时候,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基本原则,这才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二)注重社会效益是高校出版单位的历史使命与宗旨
高等院校出版单位主要的任务在于各级别院校教材、工具书、参考书以及其他学术指导图书的出版印刷,此外高校出版物还能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该校学术研究水平的高低,为科研进步而服务,为人才培育而服务,这就是高校出版单位的历史使命与宗旨。2015年由教育部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单位出版工作的正确方向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这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出版单位的功能定位与使命宗旨。
(三)注重社会效益是高校出版单位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下高校出版单位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一方面是各种新媒体的冲击,如微信公众号、知乎、新浪网易等,它们在各种专业知识的传播上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等优势;另一方面各种数字出版物相继诞生,电子书搭配智能手机阅读传播成为一种时尚,更适合新兴青年群体。因此,传统的高校纸媒出版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于高校出版单位而言,要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坚持社会效益原则。也就是将大众所需的知识诉求点予以精准分析,出版更多专业水准高、制作精良且具备社会影响力的学术力作,如此不仅能够加强高校产学研的结合,还能够服务广大社会学子,构建稳健增长的受众读者群体,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奠定社会资源基础。
二、高校出版单位提升社会效益的创新机制
(一)坚持科学专业的出版定位
高校出版单位要始终坚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基本宗旨,因此就应当对出版物的内容、方向以及产品进行科学专业的定位,如理工类高校的出版社,其出版物应主要定位在理工类专业领域,艺术类高校的出版社应以艺术教学、艺术理论为主要出版方向,等等,这样的定位有助于高校出版单位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并且有选择性地打造出一批具备高专业水准的内容出版物。借助学科专业的优势,高校出版单位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在出版领域中的地位,既能够加大本校的专业教学宣传力度,提升专业优势,同时还能够服务整个社会,为其提供高精尖的内容出版物,切实体现出高等学校出版单位的社会价值。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该校优势专业为人文社科及经济管理专业,因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出版物的定位上就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学科优势,相继出版了一系列专业特色鲜明且高水准的著作,从而在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的学科领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巩固了在此领域的出版地位。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2015年3月出版的人文著作《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上市后仅仅一周时间当当网、亚马逊等知名网上书店就售罄一空,此后更是长期占据畅销榜首位,前后累计印刷高达13万册,服务了近百万高校学子,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对于高校出版单位而言,依托母校专业优势进行精准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唯有集中精力发掘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出高精尖作品,才能够形成巨大社会影响,为其树立品牌和好口碑,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发展。
(二)品质为先,实施出版精品化战略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出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内容物的出版受到了严峻挑战,特别是新媒体和数字出版物兴起后,以高校出版单位为代表的传统出版企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唯有实施出版精品化战略,坚持品质为先,服务社会,才能够在出版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国家教育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出版单位只有将出版内容的质量以及精品出版作为考量指标,摆脱片面的经济指标的考核方式,才能够推动出版单位推出更多具备深度思想、专业精湛以及制作精良且广受社会读者喜爱的作品。由于高校出版单位所出版的出版物大多数为高校教材和学术专著,理论性强,受众群体有限且出版成本高、周期相对较长,使得出版单位不仅经济效益低,出版品种、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影响了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提升。因此,高校出版单位实施出版精品化战略就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国家及政府部门对高校出版单位加大了投资力度,相继出版了一些记录历史、传播文明、服务当代的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国家级重大出版项目,高校出版单位应抓住机遇,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精品化出版战略。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2013年出版的国家级出版基金项目专著《先进燃气轮机设计制造研究》,不仅充分发挥了西安交大航天学院及机械学院的专业优势,同时更是汇聚了资深的编审队伍和优秀作者,严把质量关,打造出了具备高专业度、制作精良的图书专著项目,其中涵盖了8种不同专著单品,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及政府部门给予了持续的资助,项目高水准完成,产生了良好效益。
此外,实施出版精品化战略还要做到“走出去”,高校出版单位打造的精品图书能够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社会效益不言而喻。
(三)坚定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高校出版物进行多次抽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内容不合格,质量不佳。出版单位要想真正提升出版物内容质量和出版单位社会效益,仅仅依靠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牢牢践行出版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与使命,将社会效益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严格把关方能确保整体出版物内容质量的提升,真正做到为社会大众读者服务。
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社会各界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特别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要的位置,兼顾经济效益,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而确保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高校出版单位作为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与阵地,应当牢记中央的思想主张,重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当两者出现冲突的时候,应当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导向。
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更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优秀出版物的组稿、编辑与发行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出版行业的特殊性直接决定了出版人才德行的重要性,道德品质,特别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思想品德等,是考量出版人才的核心因素。每一个高校出版人员都要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党的“三严三实”要求,在工作中自觉遵守《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从而做到价值观与行为的协调一致发展,牢牢树立起高尚情操和职业精神理念。
三、结语
当前,高校出版单位面临着向数字出版物转型的趋势,同时也面临着市场中商业化出版单位的激烈竞争。然而,不管外界如何变化,高校出版单位始终要将社会效益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此理念支撑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机制,坚持高校出版单位的历史使命与宗旨,坚持品质第一,读者第一。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精品化战略,推出更具专业优势的高品质学术专著及教材品类,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性,切实做到为广大社会读者服务、为学术水平提升服务、为推动人类文化的进步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实现转型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真正做到为社会大众服务,发挥自身最大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