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特征与作用探析
2019-03-20刘桂华韩明旭
刘桂华,韩明旭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近年来,中国电影行业进入突飞猛进阶段,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由于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不断渗透,我国国民的思想意识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降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国民思想意识形态的不良影响,应加强对国民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主旋律电影由此登上了大荧幕。主旋律电影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尤其是近几年来深受观众的喜爱,如《红海行动》《战狼2》等,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爱国热”,在一定程度上对早已经市场化的中国电影市场产生了冲击,与主流电影相比,主旋律电影的特征更为鲜明,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并对此进行进一步深化。
一、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特征
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实质上是国家对国民进行潜移默化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所传递的不只是娱乐效应,更多的是思想理念。所以,主旋律电影的创作都会秉持相似的创作理念,进而形成其独具一格的特征。
(一)中国主旋律电影多以英雄模范人物作为主角
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电影的主题背景;第二种类型是以革命历史事件作为电影的主要内容;第三种类型则是以重大的现实事件作为电影的题材。不难发现,这三种类型电影的主角多为英雄模范人物。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电影本身以及市场的影响,中国主旋律电影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早期的主旋律电影的英雄人物多为非常完美却与现实生活不符的高大形象,而这样的形象往往让人们缺乏真实感。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以及市场的需求,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人物形象开始发生转变,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更加接近现实,更符合人们内心所认同的形象,而电影《焦裕禄》则被认为是主旋律电影人物形象转变的里程碑。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国主旋律电影中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也在不断变化,英雄不再是大公无私、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美形象。英雄人物开始更加接近现实,会为自己的个人情感生活所困扰。电影《任长霞》中的主角任长霞,作为地方的公安局长,她恪尽职守,力求将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但同时她也是一个妻子和一个母亲,正是由于她对工作和老百姓的无私奉献,她无法成为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使得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之间产生了难以解决的矛盾,而这样的矛盾却让她这样一个在老百姓看来无所不能的公安局长无所适从,无法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英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英雄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英雄也是人,会有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人物形象更会让人们产生共鸣。
电影《战狼2》中的主角冷锋更是打破了以往电影对英雄人物形象固有的塑造。主人公冷锋被塑造成不忍战友家人遭地方恶霸的欺凌而将恶霸打死,继而被开除军籍,这样一个遭遇“人生滑铁卢”的人物形象。《战狼2》从人物形象着手,主人公冷锋与以往英雄的性格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在面对危机时,他不忘军人的使命,同时与女主人公的情感情节,又将其塑造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英雄人物形象,增添了英雄人物的人情味,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主人公大多数是英雄模范人物,但人物形象却随着时代以及市场需求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英雄不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完美形象,英雄也可以是普通人,也会有儿女情长。而这样的英雄人物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更贴近现实生活。
(二)中国主旋律电影以传播主流思想为核心,具有时代性
中国主旋律电影作为国家对国民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鲜明的特征是通过电影向人们传播主流思想。正如列宁所认为的电影可以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导向。而宫崎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则与中国主旋律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电影中将本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主旋律电影所传播的主流思想与时代背景存在着必然联系,不同时代背景下电影的主体内涵、人物形象、价值认知、文化传承等必然有所不同。例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主旋律电影大多为抗战题材或者以领袖人物为主体,这一时代所强调的是不忘历史之鉴,继续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弘扬基层干部等普通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焦裕禄》《任长霞》等电影成为主旋律电影的主要模式。不可否认的是,主旋律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其所传播的主流思想不只有正面功能,在某个特特殊时期,所谓的主旋律电影成为反动者实施阴谋的武器,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到了当下,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主旋律电影更多的是传播普通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国家的强大。《红海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军人的伟大以及国家的强盛,激发了观众满满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主旋律电影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创作目的是为了向人们传递主流思想,而主流思想往往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不同时代下的主旋律电影必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三)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兼具审美娱乐与教育的特征
首先,电影本身具有审美娱乐的功能,而主旋律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风格类别其审美娱乐的功能并没有弱化。虽然“主旋律”电影的风格特征相对严肃、正统,但不妨碍我们发现其中的“美”和“娱乐性”。例如,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向我们展示的是人的“真善美”,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人性中的美;而《可可西里》影片将草原辽阔的自然美完美地呈现出来;到了现代,主旋律电影中的演员大多数为俊男靓女,带给我们视觉上的美好享受。
其次,主旋律电影的教育特征最为鲜明。正如上文提到的主旋律电影大多数以重大历史、革命事件或者现实事件为题材,通过塑造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形象来传播符合时代特征的社会主流思想意识形态,激发人们内心的共鸣,继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主旋律电影的存在意义就是传播主流的价值取向,对人们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想意识导向。
例如电影《铁人》,主人公王进喜在面对没有搅拌机的情况下,不顾自己身体的疼痛,毅然地跳进了水泥池子里,充当“人体搅拌机”。当时的情景,铁人不可能思绪万千,这是一种本能,一种融入血液的“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人生追求。这部电影向我们传递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倡导国人在面对国家发展和利益面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奉献精神。
而《红海行动》中中国政府以及军队为了保护中国公民的安全,实行大范围的撤侨行动,蛟龙突击队未经上级允许,为了自己心中的责任和使命,冒着死亡的危险,拯救了更多的人,唤起了观众满满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中国军人的敬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更加尊重军人。
不可否认的是,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相比,其审美娱乐性稍逊一筹,但我们需要去挖掘其中的美,而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在发挥其教育作用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其中的审美娱乐性。
二、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作用
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文化现象,其存在的意义则是通过文化娱乐的方式对国民进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正确引导,而其发挥的真正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主旋律电影可以使人们了解历史,认清现实
主旋律电影大多数以历史、革命事件或者现实事件为题材,电影情节的展示以及演员完美的演绎,向人们高度展示了历史事件,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历史事件联系社会现实,以古为镜,对历史变迁以及社会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此外,通过主旋律电影可以弥补文字的枯燥,使得更年轻的一辈人有兴趣了解历史。
例如,《开国大典》向我们展示了在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之后,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响了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天险。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样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通过电影的方式向我们高度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当时的历史事件。
电影《孔繁森》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的党员干部甘愿忍受高原恶劣的生活环境,坚守在西藏高原带领藏民脱贫致富的英雄形象。
对于当代的我们来说,这些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离我们的生活太过遥远,正是由于主旋律电影向我们高度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以及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才使得我们能够对当时的历史情境以及英雄人物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继而内心得到鼓舞。
(二)主旋律电影可以激发人们的政治情感
主旋律电影本身带有一定的政治导向,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由于影院的空间相对封闭,往往会营造出一种“真实感”,让人们在观看电影时不自觉地流露出真实情感继而产生共鸣。正是受到情感的支配,通过对影片政治人物的或爱或恨或同情的情绪流露,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片中含有的政治信息。例如,电影《周恩来》中陈毅元帅让总理要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及人民群众在长安街泪送总理情节让人们对政治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所敬仰,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政治情感。借助电影情节的推动,人们在观影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情绪得到爆发,对于影片所传达的政治观念或者政治价值导向起到强化的作用。
通过影片情节的呈现,人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被一些情节所影响,对于政治人物认知受到一定程度的驱动。此外,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情节往往更能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例如,《红海行动》中国家为了公民的安全,不惜一切代价实施撤侨行动,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受到电影情节的影响,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我国几次撤侨事件,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继而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主旋律电影对于人们政治情感的激发实质上是其社会化的一种表现,通过道德化、伦理化的情节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继而对人们进行政治情感上的导向。
(三)主旋律电影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
主旋律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榜样人物的影响,继而在进行日常活动时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力,对自身行为形成一定的规范作用。
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他人或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榜样人物的行为往往会对人们产生导向作用。人们在观看主旋律电影时,会为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所吸引,继而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尤其是在政治生活中对其进行模仿,对自身行为加以规范,形成一套自我约束,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例如,电影《焦裕禄》主人公不怕艰难,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坚守第一线的形象,使得广大基层干部为之动容,继而在其工作过程中以此为榜样,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
主旋律电影对于人们的影响不只是思想上,更多的是使其成为行为的驱动和导向。
三、结语
现阶段,由于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和碰撞,意识形态领域的博弈日益激烈,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主旋律电影作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从主旋律电影目前的特征来看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突破以往的创作理念,继而创造出更具特色的主旋律电影,实现文脉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