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企业员工激励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2019-03-20□马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民族措施制度

□马 玲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技术、资金、人力等因素为该地区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助力各不相同。临夏回族自治州作为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境内有回族、汉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31个少数民族,总人口220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2%[1]。因此,做好员工激励对民族地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国家对西北地区经济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州内企业经济的发展势头开始加大,但员工激励制度方面的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一、员工激励的定义及激励制度的制定原则

(一)员工激励的定义。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员工激励是指企业通过设计适当的奖酬形式和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个人目标的过程。员工激励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通过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达成一致,进而更加努力地去完成组织分配的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个人目标的双赢局面。有效的激励会激发员工的热情,促使他们产生更加强烈的工作动机。在激励政策的刺激下,员工会产生超越自我和超越他人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员工潜在的能力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而如何在工作上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全体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最高层次目标,也是帮助一个企业开拓创新、获得持续生存发展的重点。

(二)制定员工激励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1.公平性。“公平”是实施员工激励的基础。如果员工激励的措施无法体现公平,不仅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利益受损的员工受到打击,对企业失去信心。最终达不到企业实施激励措施的初衷,甚至会破坏企业内部的稳定。此外,公平性不是指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公平”。有功则奖,有错则罚。针对不同的事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要做到对员工一视同仁,对具体事件区别对待。

2.公开性。实施员工激励的另一个关键原则就是公开性原则。将员工激励的措施进行公开,一方面可以彰显员工激励制度的公平性,形成一定的示范作用,从而促使其他员工把这种激励作用带到工作中,增强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公开员工激励措施可以帮助企业内部管理透明化,形成内部的监督机制,使企业更好的运行。

3.真实性和及时性。企业一旦制定员工激励的措施,就要保证实行到位,而且要保证及时实行,不能将具体实施时间不断拖延,也不能出现表里不一、特殊化对待的情况,否则会让企业激励措施流于形式,发挥不了真正的激励作用,同时也会让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从而不利于企业后续的内部制度建设。

4.合理性和针对性。企业制定员工激励措施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合理性。员工的教育背景、生活水平、自身发展需要都会对企业实行激励措施产生影响。对于民族地区企业的员工而言,能够发挥员工激励作用的措施必须是符合员工实际情况的,激励措施不符合员工实际情况,会造成激励失效的结果。就少数民族员工而言,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和消费水平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是需要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所以,合理的员工激励措施要从员工的个人需求、家庭状况等方面考虑,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激励。

二、完善民族地区企业员工激励制度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大多数民族地区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多以中小企业形式存在。这些企业通常发展战略单一并且保守,不会有进入更大的竞争市场去竞争和扩张的战略。正是由于这些企业固有的定位理念,所以才会疏于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然而一旦有管理体系健全的外地企业进驻民族地区,这些小型企业会因自身体系不健全而无法立足于市场,甚至出现员工大量流失的现象,最终会以很快的速度被挤出市场。因此,完善企业内部员工激励制度是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一步,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发展的关键。

(二)有助于企业引进外部人才。民族地区企业多以家族企业形式存在,这些企业的管理层以家族成员为主,由家族成员代代继承,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基本上也是固定的。就算有变化,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变,这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发展速度缓慢的重要原因。一个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仅依靠内部的经验代代传承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引进新理念和新技术,才能保证企业不与市场脱轨。所以,完善企业内部员工激励制度,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民族企业,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帮助民族地区企业获得持续生存和发展。

(三)有助于激发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将企业比作一艘大船,那么企业员工就是承载这艘大船的海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因此,只有让员工对企业感到满意,才能对自己的工作有积极性,才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真正的努力。而在民族地区企业中,最大的弊端就是管理者往往会更加注重自身利益,并且为了自身利益的维持和增长而将目标转向员工,从员工层面缩减开支。这样做或许能获得短期利益,但长期下去,势必会导致员工与企业“离心”,员工的精神和物质层面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也无从谈起。

三、民族地区企业员工激励制度的现状分析

以临夏州为例。从企业规模来看,临夏回族自治州内的企业因为经济水平、地理位置、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企业规模都比较小,经营范围也仅限于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这些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并不激烈,“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完全能够满足企业的盈利要求。因此,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并不完善,尤其是在员工激励制度方面的建设更是疏忽;从企业发展理念来看,员工激励这一理念在民族地区企业中兴起不久,且未形成潮流之势。管理者对这一概念生疏而模糊,并不清楚员工激励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大多数企业对员工激励的认识停留在单纯的物质层面,认为员工受到激励的来源仅限于物质层面的奖励,员工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往往被忽视。企业管理者的焦点几乎都放在如何增加利润之上,很少有主动思考或者学习怎样通过加强员工激励来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从企业管理水平来看,民族地区企业中的管理者自身素质普遍较低,企业的创建者多以自有资金创建企业,因而企业多以家族式的形式存在,管理企业的方法基本对其他企业的模仿以及代代经验传承,所以,对管理人员的任命通常以血缘关系为依据,以此来保持对整个企业的控制,而普通员工很少有晋升机会。

总的来说,在民族地区企业中,员工激励并未深入企业管理的核心层面,也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很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

四、民族地区企业员工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激励的重视度不够。民族地区企业因其自身发展的局限,导致管理者的理念无法完全转变,从而使管理人员对员工激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忽略员工激励的作用。导致管理者忽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以临夏市为例,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存在对员工激励重视度不够的问题,小企业中这个问题尤其突出。管理者通常将关注点放在如何提高利润上,而不关注员工激励,换言之,“员工激励”对企业管理者而言是生疏的,也是无关紧要的。因而员工对工作没有太大积极性,工作热情度也不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可度也大打折扣。

(二)员工激励措施片面化,激励制度不完善。民族地区企业的员工激励存在质和量的片面化的问题。从质的方面来讲,由于民族地区企业并未健全员工激励机制,因此,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忽视员工精神方面的需求。物质方面的激励纵然有效,但抛开精神层面的激励,就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措施;从量的方面来讲,民族地区企业员工激励的方法单一,通常以工资和奖金为主,这种激励机制的力度与员工的付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往往不会让员工感到满意。根据调查,临夏州的大小企业通常以工资和奖金激励为主,以临夏州明清鞋业为例,该公司对员工的激励以物质激励为主,在节假日会给员工发放生活用品、食品、礼金等,但对于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不太注重,员工及其家属的心理问题和需求长期被忽视,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导致近年来明清鞋业的员工对企业忠诚度较低,进而流失率较高。

(三)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激励措施实施水平不高。民族地区企业的管理人员任命多以经验、亲属关系为依据,一个员工在该企业工作时间越长,资质就越老,经验也就更丰富,所以成为管理人员的可能性越大。同时,管理层会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委以重任,以亲属关系维持企业的控制和管理。这些做法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实行员工激励措施的水平较低,无论从激励的实施过程还是激励的结果而言,相较于现代化企业专业的激励机制,明显处于劣势。以临夏州为例,不管是服装行业,还是食品行业,或者日化行业,由于企业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素质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问题,所制定的激励措施只是根据大多数企业普遍实行的对策,就算是当地的龙头企业也几乎没有“对症下药”的应对措施。

五、完善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员工激励制度的对策

(一)从管理者层面加强对员工激励的重视度。员工激励制度是否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前提要看企业管理者是否重视员工激励,是否意识到员工激励对企业的重要性。因此,从企业管理者层面开始重视员工激励的作用,并且付出实际行动,在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后,还要确保实施到位。

(二)加强员工精神层面的激励。在民族地区企业中,对员工的激励应适当侧重于精神层面,以便在减轻员工工作压力的同时,也让员工进行自我进步和成长。

1.成立公司的读书角。图书可以由企业出钱购买,也可以鼓励员工、管理者自带,图书角的图书员工可以在休息的时候阅读,也可以自行借阅。

2.增加员工集体出游次数。小到郊游,大到集体旅行,根据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不同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减轻员工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感情。

3.领导的认可与赞赏。这一项措施不需要花费任何金钱,而且是最有用的。

(1)设立领导信箱。信箱采用匿名形式,员工可以通过书信或者小纸条,将自己对企业的建议和看法写进去,同时信箱必须设立专人管理,而且领导需要认真查看,对于有效的建议要做出及时性的回复,采取相应的采纳措施。这样既可以增强企业决策的民主性,还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这些激励措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的员工而言,无疑是新颖的,也是有效的。

(2)上级的表扬与肯定。这针对管理者而言的,管理者的认可对员工的激励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领导发现下属表现不错的时候,不能视而不见,一定要立即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信任和认可。

(三)完善内部薪酬体系。

1.完善员工薪酬制度。每个企业的薪酬制度都有差别,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薪酬制度的完善是实施员工激励的基本措施。第一,要优化薪酬结构,根据企业的类型、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盈利模式等来建立薪酬结构;第二,除了基本的工资和奖金,还应学习大型企业,设置工龄奖金、绩效奖金、贡献奖金等。同时在学习时,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体现企业自身特色的薪酬体系,不能照搬照抄、生拉硬套,这样不仅对企业的发展不利,还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

2.完善员工福利制度。

(1)关注员工的利益需求。员工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企业可以通过日常的沟通和了解,收集员工的一些需求和想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实时关注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动态,对于家中有突发事件的员工要及时进行帮助和支持。

(2)生活需求方面的支持。员工的自身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决定员工对公司激励措施的需求差异。少数民族地区的员工群体中,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对生活基本需要的渴求高于高层次的需要。而在民族地区,员工的住房、子女教育等基本生活需要十分迫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在这方面给予相关支持,还可以在进行物质激励时考虑到员工的家人,例如儿童节为员工孩子发放小礼物、组织一些员工家庭日活动等。

(四)建立员工培训与开发制度。员工培训与开发制度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针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开发;另一方面是企业针对普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就管理者层面来说,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仅仅拥有完善的员工激励制度远远不够,还需要管理人员有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应定期外派管理层的员工到大型企业学习管理技能和经验;就普通员工层面来说,民族地区企业的员工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建立员工培训与开发体系有利于提高员工自身技能,使员工更加适合任职岗位,同时,随着人本观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企业员工开始追求自身的发展。针对民族地区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员工自身的特点,员工入职前培训、在职培训等应侧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在培训达标之后,再制定进一步的员工开发计划。

六、结语

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人的力量不容忽视,并且会越来越受重视。但由于自身因素和外部条件的限制,民族地区企业在员工激励制度的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留白”,企业内部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完善企业的员工激励制度转变尤为重要,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也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猜你喜欢

民族措施制度
我们的民族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