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09-26□刘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案例教学内容

□刘 旸 邢 戬

作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投资学》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独立课程。如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准,将《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适时的改进,是关系到金融专业人才输送质量的关键。

一、《投资学》课程的主要特点

(一)基础性。一般来说,《投资学》课程是安排在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基础课程之后,在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专业课程之前,属于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投资学》课程所介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假说等众多经典理论堪称是金融学体系的里程碑,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综合性。《投资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运行规律的科学,是建立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之上,与金融学、统计学、工程等学科密切结合的课程。由于存在跨学科的交叉性,使得课程讲授过程中所涉猎的内容较为广泛,学生的理解也会良莠不齐,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授课效果。

(三)实践性。《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并不是经典理论的推导和介绍,而是投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而课程本身关于股票、债券乃至金融衍生产品的讲解也是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投资理念,使其掌握基本的投资技巧,为将来进入金融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较差。由于课程所涉及的经典理论需要大量数学推导,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而且,理论讲解部分比较难以切合案例教学,因此,学生的活跃度和参与度就难以掌控。部分学生因为理论讲授相对枯燥而注意力不集中,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跟不上课堂进度而放弃学习,导致授课效果两极分化严重。

(二)授课方式单一。由于高校的资源有限以及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多数普通院校金融专业的《投资学》课程基本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即使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也只是穿插一两个相关案例。一个学期48~64学时的课程授课方式一成不变必然会引致审美疲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也没有顺应“互联网+”的信息时代背景,各种新式的信息工具也没有得到充分结合与利用。

(三)课程本土化程度低。现有的《投资学》教材多数属于舶来品,比如博迪的《投资学》等,这些教材来自于世界顶尖的商学院,所以内容取材具有明显的美国特色,这样在教学中难免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当前,我国金融领域正迅猛发展,亟需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将理论基础与我国金融业的实践相结合,必定能为本土化金融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机会。

三、《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团队专业化。普通高校的专职教师多数是具有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专业基础深厚,但相对缺乏实操经验。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引入金融业从业人员作为外聘讲师可以极大地弥补专任教师对实践内容的欠缺性,有助于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例如,在讲授股票投资部分可以聘请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讲解具体实例,在讲授金融衍生工具的部分可以聘请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相关人士进行期货交易实操策略的实践案例等。

(二)教学内容本土化。鉴于现有经典教材多数出自于美国顶尖商学院,缺乏与中国金融市场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教学团队应从案例入手,先积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金融市场实例,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形成案例集,再逐步准备教材撰写的相关素材,争取在5年内出版适合普通院校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投资学》教材,将经典的投资理论与国内的金融实践有机结合,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提升教学效果。以博迪的《投资学》为例,部分章节匹配的案例如表1所示。

表1 博迪《投资学》部分教学内容的匹配案例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传统的以教带学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学生与时俱进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学生参与度是大势所趋。第一,结合国内金融领域的相关案例,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活跃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第二,利用互联网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的各类APP,进行微课、慕课的设计,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兴趣的同时,可以实现随时学习、主动学习的学生主导效果;第三,结合《投资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增加实验环节,如证券交易的实操模拟、EMH的事件研究实验等,多角度、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能力,解决原有教学手段引起的两极分化问题。

(四)考核方式合理化。原有的课程考核基本是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成绩占比70%,期末考试“一卷定乾坤”的规则使很多学生都养成了期末临时抱佛脚的习惯,这样的结果就是学完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更不用说是未来的应用了。因此,考核方式的变更势在必行。为了培养学生在平时学习的习惯,可以将平时考核的占比提升至50%,其中包括课堂考勤、案例分组讨论(以学生的活跃度为评分标准)、实验成绩(以交易的盈亏或者实验报告的质量为评分标准)、随堂测验等环节的成绩;期末考试占比50%,但卷面应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侧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型的学习趋势日渐明晰,教学环节改革的与时俱进不仅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普通高校的《投资学》课程教学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教学团队专业化、教学内容本土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和考核方式合理化的改革与实践,为我国健康发展的金融行业输送质量过硬的应用型的金融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案例教学内容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