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TBL-PBL”《统计学》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19-09-26陈周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经管类教学模式统计学

□陈周燕

民办高校是改革开放的缩影,经过40年的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民办高等学校一共735所(417所民办本科院校、318所民办专科院校),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量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2015年,教育部等部委发布《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教育资源向民办本科高校倾斜,也进一步指明了民办高校的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民办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关系到民办高校持续性发展的教学质量问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民办高校的教师多来源于刚毕业的应届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欠缺教学方面的经验;而很多民办高校出于资金成本、时间成本考虑,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不到位,导致教师教学工作做的不到位,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学生学习兴趣缺乏,课前、课中、课后都养成了懒散的习惯,教学效果不佳,培养人才的质量有待考量。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模式改革为例,探索民办本科高校课程模式变革的方向。

一、“TBL-PBL”教学模式概述

TBL教学和PBL教学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新兴教学模式,主要被应用于医学教育改革。TBL(Team-based leaning)教学模式,即基于团队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前预习和准备,是一种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际行动能力。PBL(Problem-based leaning)教学模式,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研究性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侧重点(如表1所示),课题组将二者进行融合,形成了以问题为基础、以团队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TBL-PBL”教学模式。

表1 TBL、PBL教学模式的比较

“TBL-PBL”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该模式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要目的,以团队学习为主要形式,在过程和形式上都有别于《统计学》课程采用的传统知识灌输式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ERP沙盘模拟课程之所以受学生喜爱,成绩好或不好的学生都能按时出勤并完成课程任务,主要原因有:一是因为这是对抗性课程,学生有想要赢的心态;二是因为这是以团队形式完成的课程,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而将“TBL-PBL”教学模式应用到《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正好能体现出竞争和合作形态。

二、经管类专业“TBL-PBL”《统计学》课程模式的构建

(一)目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模式。为了解民办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模式的现状,研究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为调研对象,从“基本信息”、“课程认识”、“学生态度”、“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效果”、“课程考核”6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调查方式,于2018年6~8月发放并回收问卷450份,其中有效问卷435份,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占到95%以上,男女比例为1:3.6,符合经管类专业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调查发现,66.9%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统计学》课堂中充当被动接受学习者的角色,61.38%的学生从未参加过相关的统计实践活动,但愿意以参加统计实践来学习该门课程。研究表明,有88.51%的学生对《统计学》课程模式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的难易程度方面。56%学生反映统计学课程比较难学。学生基础薄弱、学生思想认识不足和教师教学方式不对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多为文科背景,理解能力较强但抽象能力较弱;75.17%学生认为学习该门课程作用不大。根据行为动机理论,学生不重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自然不会在该门课程上多下功夫,遇到问题不主动解决,直接放弃或跳过;课程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重点不突出、内容贴合课本但脱离实际、课堂互动方式仅限于提问等,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无味,自己只是教学的边缘者,最终兴趣缺乏,不投入学习。

2.课程的教学模式方面。教师主要是延续了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课堂后布置课后习题以巩固知识点。该模式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有其自身优点:如适合大班教学、适合知识点传授等,但对学生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学习自觉性方面。民办本科高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和推理,学生兴趣不高,教师与学生互动少,学生感觉学起来吃力,自然得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调查发现,有90.08%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个较为开朗的人,喜欢和人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是他们想要的教学方式。

3.课程的考核方式方面。以平时(30%)+期末考试(70%)两部分组成,这样的考核方式操作简单,但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水平。民办高校学生思维活跃、考试能力较弱,传统的评价法不能真实反映其学习水平。在大数据、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背景下,除考核学生的笔试能力外,更应注重实践成绩的考核,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二)构建经管类专业“TBL-PBL”《统计学》课程模式。在教学模式设计上,徐金梅等(2012)介绍了TBL教学法的设计原则和步骤;钟丽莎等(2013)分析了PBL教学法和TBL教学法的基本教学过程和特点,探讨了PBL和TBL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结合应用情况;王晓杰等(2014)提出了团队组建、问题设计、学生课前准备、团队学习、团队陈述解决方案讨论、总结与评价的六程式将TBL与PBL教学法相融合的教学方案,用以解决文科类课程课堂教学的问题。课题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出以活动建构教学理论、实用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统计学》“TBL-PBL”课程模式。

图1 经管类专业“TBL-PBL”《统计学》课程模式

“TBL-PBL”《统计学》课程模式包含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条件。如图1所示。其中,教学目标是课程模式的方向标,起指导作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能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点;二是能正确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能锻炼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是课程模式的内核,由课前、课中、课后三模块构成,通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和总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中心角色,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可有效避免学生因兴趣缺乏而不学习的现象,保证学习效果。教学评价的结果是考察教学过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该课程模式中,教学评价不再是教师个人的事情,还将学生自评、互评考虑进来。教学条件是整个课程模式实施的保障,起支持作用,包括排课情况、教师素质、学生态度、硬软件设施等。

三、经管类专业“TBL-PBL”《统计学》课程模式实施建议

团队组建、问题设计、学生课前预习、成果展示与讨论和教学评价是“TBL-PBL”《统计学》课程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现提出各环节的实施操作建议。

(一)团队组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于2017年6月正式建成经管类跨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实验基地——大经管生态圈,目前已正式运行,其在团队组建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即先由考核组(主要是领导和任课教师)从上课班级中,以竞聘形式,选出各公司的CEO或者负责人,再由各公司CEO或负责人按实训要求招聘公司成员。整个实训过程中,任课教师授予CEO或负责人管理团队成员的义务,CEO或负责人直接对任课教师负责。这种团队组建方式引入竞争意识,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演讲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如图2所示。

图2 团队组建流程

教师在课前建立班群对所带班级人数、男女比例、学习表现进行了解,确定大致团队数量(一般团队成员为5~8人);通知学生准备竞选团队负责人材料,积极参与竞选活动;按正规招聘流程开展竞选活动,通过评分高低选出团队负责人。各团队组员由负责人和班级学生自由选择,如遇到特殊情况,教师可适当调整组员情况。以上工作均应在课程开始前完成。

(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投入程度和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问题设计的依据是《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包括统计工作、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和统计应用4大模块。问题的来源可以是以下几类。

1.和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布置和学生相关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调查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实习状况调查”、“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等。

2.实践类问题。《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身就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存在的。基于校企合作单位,可以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和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联合培养教学,让企业和学生自主协商选择和确定实践主题,运用统计学知识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身在企业,能提早感受工作的压力感,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社会。

3.理论类问题。《统计学》的实践活动必须是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提前准备与理论知识相关问题,学生课下预习,带着问题看书或查找资料,然后于课上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统计量描述章节,可设置“SPSS中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计算有关的描述性统计量”等问题供学生课前预习和准备。

(三)学生课前预习。根据教师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团队负责人组织成员进行课前预习。可分为两种形式: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汇总记录,通过在线查找资料、团队组内讨论、团队组间讨论等方式尝试进行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录,请教教师。面对调研类问题,学生课前预习阶段应完成调研方案设计和实施工作。

(四)成果展示与讨论。以团队为单位,教师组织开展成果汇报、组间讨论或辩论活动,以论促教,以辩促学。学生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有PPT形式、WORD形式或软件(EXCELL、SPSS等)操作形式,学生亦可进行创新发挥。教师从学生汇报的方式和内容中,发现问题并记录,为下一步精讲知识点和总结做准备。同时,教师观察并记录课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工作由三部分组成: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的内容是“努力程度”和“结果评价”;“参与度”、“贡献度”和“合作度”是学生互评应考虑的方面;教师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四、结语

总的来说,“TBL-PBL”《统计学》课程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能改善《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民办本科高校课程模式改革的创新之举,也是高校大学生“增负”的一个有效举措。但该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任课教师成为课程方案设计者、课堂组织和实施者、课程观察和考核者,灵活多变的课堂要求教师有较强控堂能力,要求教师能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参与、讨论的教学氛围;再比如学生在面对更多的课程参与环节时,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教师或团队负责人工作。

猜你喜欢

经管类教学模式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