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动画技术在可视化预览中的应用

2019-03-20孙启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预览可视化动画

□孙启明

快速动画技术,是基于传统动画技术发展之下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新的动画制作方式,快速动画技术在“泛动画”时代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近年来快速动画开始被应用于动画专业教学、动新闻制作以及影视可视化预览当中。可视化预览常被应用于电影、电视的分镜头的表达,相较于传统的可视化预览方式,快速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其表现力和制作成本等方面得到改善,iclone是在此趋势下应运而生的动画制作技术,并随着社会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一、快速动画技术,可视化预览的定义

(一)快速动画及iClone技术。快速动画技术是基于传统动画制作技术之上,在“泛动画”概念和社会生产需求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以用低模、简单动画的形式,进行快速的动态视觉预览的动画制作技术,iClone实时3D动画软件是由台湾甲尚科技研发的动画制作工具,自2007年在大陆发布了第一个版本之后,到2019年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iClone与传统的主流动画制作软件有很多不同之处,此软件可以将故事剧本或概念快速导入导演故事阶段。软件中自带3D人物库,并且人物库中的角色已经完成建模、贴图、甚至是骨骼绑定,配合其配套软件Crazytalk、CharacterCreator还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根据实际需求完成角色形象和身材比例等细节的修改,对材质的修改可快捷链接Photoshop中修改贴图,传统的Max、Maya等三维建模软件所搭建的角色、场景模型也可以和iClone软件实现实时互换,使其在创建时易于使用和扩展外部资源,在动画制作的早期阶段大大减轻了工作量。软件还对“舞台”、“演员”、“动画”、“场景”、“输出”、“媒体”进行了列表样式的布局使其更加简明化,更易于操作。

(二)可视化预览。可视化预览的英文为Pre-Visualization,简称Previz,也被译为“电影预演”、“预演”,以影视试听语音来形容一般被人们称为“动态分镜”、“3D故事板”,指的是在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所提供的可以预览最终效果的技术支持,其实质是借用“Maya、iClone、Max”等制作软件,根据导演的分镜头台本,使用3D模型将所要展示出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呈现,不求画面的质量有多好,是使用低模、简单的动画制作更加直观展示演员角色的走位、人物与背景的配合、摄像机机位角度等大致的方向,以供制作人员可以比单一的二维分镜头脚本更加直观地绘制、拍摄。

二、快速动画iClone在各类影视作品可视化预览中的应用

(一)快速动画在各类影视作品可视化预览应用的概况。在电影电视作品创作和制作的整个过程中,分镜头设计就是反映电影和电视作品的叙述语言,故事框架的逻辑是控制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镜头设计其实是电影电视导演的理解和表现的仔细思考;也是导演电影的整体设计和施工蓝图。

传统的电影电视工作中,导演将设计和蓝图简单地以文字形式展现出来,工作人员只能从简单的文字中理解和揣摩导演的意图,两个不同的人之间对于文字的理解会无法避免地出现分歧,演员、摄影师等工作人员不能完全理解导演对镜头的设计,就会增加拍摄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对于非真实的带有虚幻和想象的镜头表现,都只能靠着编剧和导演的文字或口头描述来表现应该展现什么样的场景,但到底这个场景具体布置是什么样子,什么样的场景配合什么样的特效、表演,工作人员无法有一个直观的概念。所以影视工作者们也在不断探索着如何改进前期预览手段。在1932年迪士尼开发了一种名为“徕卡”的技术,把所绘制图画的分镜头拍摄下来,再将图画和声音相配合,使得预览更加流畅,然后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在拍摄“星球大战”时改进了技术,《星球大战》使用了实际拍摄的材料:其他视频中的空白镜头和角色模型,以剪除预览。1980年科波拉(Coppola)拒绝使用预可视化这个词优化过程:其方法是镜像带有预先录制的演员轨道,并实时监控拍摄合成画面和轨道,实时编辑,实时直观,确定拍摄效果,随时调整,同时也代表着到来的非线性编辑时代。真正的3D技术在可视化预览中的应用是在1993年,Spielberg拍摄了《侏罗纪公园》之后,预可视化技术逐渐从特技技术部门独立出来,成为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前视觉。

(二)可视化预览的发展及应用实例。

1.传统技法下的可视化预览。传统的可视化预览还只是刚刚脱离文字形式转化为简单的画面形式,比如《群鸟》这一部作品的故事板还是通过简单的画面展示配合以文字叙述来展示导演的思想,虽然对比起单纯使用简单文字形式的阐述变得较为直观,但仍不能充分展示所要拍摄的画面,拍摄人员还是无法深入和透彻地理解导演意图。

2.发展中的可视化预览。经过文字到图画,可视化预览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中,以简单动画形式进行展示的可视化预览技术开始产生并逐步走向成熟,这时的可视化预览技术将传统的图画转化成简单的动画形式,通过传统的Max、Maya等三维动画制作软件进行建模和镜头预演,将画面和声音以动态的形式进行简单结合,导演可以更直观地来表达自己制作意图,并且通过动态的可视化预览,可以发现在拍摄过程中,包括走位、机位的安排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以减少正式拍摄时投入的时间,也能让整个制作团队以相对统一的思想进行后期的拍摄和制作。但这个阶段的可视化预览使用的还是传统的三维动画的制作手段,相对来说,从建模到动作的调整都有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减少制作的周期和成本,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来进行较为精细的模型搭建,在《黑客帝国》中以安迪·沃卓斯基为主的导演团队就将动画手段运用到了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演员表演、镜头运动、镜头衔接都预先使用虚拟动画的手段进行预演,直观方便,但是所预演的内容,比如车辆建筑都是以简单的几何形体来进行代替,与真实的拍摄制作情况还会有所出入,只能说做出了动态可视化预览的实例,但是表现出的画面内容还较为粗糙。如果导演某一个镜头需要很精致地预演,就需要制作团队消耗很长的制作周期来进行动态分镜的制作,这样一来也是会增加制作的成本。

3.融入快速动画制作技术的动态可视化预览。为了解决动态可视化预览的制作精度和难度,并且满足如今众多特效结合实拍的电影或者全CG电影,近年来也产生了探索快速动画制作技术的热潮,以快速动画软件iClone技术为代表的快速动画技术应运而生,根据制作影片的需要,通过实现完善得人物、场景模型,配合razytalk、CharacterCreator等配套软件,来进行人物模型的制作修改并可快捷调整模型结构、材质、灯光等,并且开发者也建立了相应得网络平台提供不断更新得模型供使用者下载使用。

在3D动画整体创作中,最重要同样也是最复杂的是人物动作的编辑,传统的动态可视化预览是制作人员通过在3DS Max和Maya进行动画制作,过程复杂,周期较长,而iClone中自带动作资料库即时地赋予人物自然的表演状态,并配合时间轴加以串联,使对于角色运动的调整趋向简单化。

随着这些快速动画技术的融入,动态的可视化预览也变得更加简单和便于操作,大大节省了制作团队的制作周期和制作成本,而这种融入了新科技的快速动画所参与的动态可视化预览也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影视、动画的前期制作过程当中。比如在2005年的电影《金刚》中金刚为爱人爬上帝国大厦楼顶和军队战斗的镜头就是使用了动态的可视化预览技术,并且通过先进的快速动画技术在一个较短的制作周期内,将角色、场景、镜头都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和拍摄效果完全一致的状态,比之前的以几何形体代替场景建筑有了很大的提升。使得可视化预览本身就变成了一部有艺术价值的三维动画片。

动态的可视化预览除了可以在拍摄阶段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以为对于后期的剪辑和特效制作而言,则更容易导演构思从而降低工作难度。

三、快速动画的优势和不足及其发展趋势

(一)对比传统的动画制作软件分析快速动画技术的优势。通过分析可视化预览技术的发展过程,可以总结出,以iCione为例的快速动画制作技术,通过快速的角色制作、场景搭建,便捷的动作编辑系统配合其灯光、舞台、特效等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影视制作的前期动态可视化预览的制作周期,可以在较为完整地展现导演意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制作成本。对于动态可视化预览的制作团队来说,可以相对减少工作量,并且解决精细程度和减少制作周期不能同时兼顾的局面。

以传统的动画制作软件Max为例和快速动画制作软件iClone进行功能和操作的对比,传统动画软件Max的操作界面,基础为三视图加透视或者自由视图为主,操作命令分布在视图窗口的周围包括菜单栏、主工具栏、命令面板选项卡、建模功能区、动画编辑区等17个区域,全部展开有几千个命令而应用于不同的功能而用来作为对比的快速动画制作软件iClone的界面就相对比较简洁明了,所拥有的都是基础动画制作所需要的命令,包括菜单栏,左侧的内容、场景、视觉设置,右侧的调整窗口等,虽然窗口数量相对于Max来说并没有太多地减少但是命令却变得更加简单直接,并且相对于Max而言从属命令减少,基本常用的命令可以直接在窗口中找到,不必像Max一样需要切换模式,比如Max传统模式和可编辑多边形模式下的调整窗口是完全不同的。

iClone还增加了人物、场景、道具、舞台等内容的预设,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所需求的人物、场景模型,并且通过其自带的面部、身体的编辑功能可以快速地改变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身体比例并且配套的服装、配件,也可以直接通过拖拽的方式为模型进行穿着,并且会自动根据模型的体型进行匹配,节省了操作时间。道具和场景方面也是预设有不同的地形、建筑、植物等,通过这些预设的道具可以基本完成需要的场景搭建,大大减少了搭建场景的时间。并且通过配套的软件可以将Max中制作的三维模型转换到iClone中。相对于传统的Max而言,这些节省了Max建模时间的预设素材完全可以基本满足视觉预览的要求。

在动画角色的运动表演方面,在Max中如果想要使所建模型运动需要进行CATrig,也就是CAT骨骼的绑定,给模型做蒙皮、调整权重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而iClone中所自带的预设人物、或者通过配套软件快速建立的角色形象可以直接通过调整关键的骨点进行调整,胳膊、腿、腰部甚至每一节手指都可以单独运动,并且根据人体工程学,每一节关节的运动也会带动其周围的关节进行相应的运动,这样也就大大节省了调节动画的时间,也可以做的比较细腻、真实。除了关节的运动外,其面部的运动也有专门的编辑方式,除了可以通过移动鼠标来控制面部表情和头部运动以外,通过导入文字也可以自动根据文字的内容生成相应的口型。相比较Max而言,调整动作的速度变快了,后期的处理也更加简单方便了。对于可视化预览所要求的简单、便捷、快速的要求而言,快速动画技术支持下的iClone相对于传统的Max都有比较好的表现。

(二)快速动画技术的不足和发展趋势。快速动画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动态可视化预览有着无法忽视的重大意义,但也还有着很多值得发展的地方,比如表情动作的精度和准度,相对于传统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模型的表情、神态的操控也还达不到电影级别动画表演的要求,动作也显得较为僵硬,如果想要调整出比较流畅的动作,就需要投入相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操作,而且在以“快速”为前提的动画制作方式下,制作手段上还可以更加方便。分析快速动画技术在可视化预览中的应用,结合可视化预览的发展历史,快速动画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会向着更直观、更便捷、更细腻的方向继续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行业也在不断进步发展,随着“泛动画”概念的深入,动画产业发展也在迅速作出调整,不仅是传统的电影电视动画发展快速,动画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行各业中,而快速动画就是在这种大环境大趋势下产生的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动画制作技术,以iClone为例的快速动画技术也必定会跟随时代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可视化预览技术也会像过去的几十年中从文字到图画再到动态的可视化预览一样,不断地向着更便捷更直观的方向发展。对于新技术的渴望和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也不断激励着人们投入到对快速动画技术的研究中来,快速动画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处在牙牙学语的孩子,会在今后更多新技术新科技的推动下不断发展,也通过其不断发展带给市场更大的实际效益。

猜你喜欢

预览可视化动画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新品预览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我的动画梦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11月在拍电视剧预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