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平台对食管癌患者放疗间歇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019-03-20李雪梅张永玲隋一玲

癌症进展 2019年2期
关键词:食管癌公众护士

李雪梅,张永玲,隋一玲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哈尔滨 1500010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信息交流平台之一,也被应用于医学知识的科普及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指导中。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1],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2]。目前,放疗是除手术外治疗食管癌常用的方法之一,且疗效显著[3]。但放疗也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治疗效果。自护理论由美国护理学家奥瑞姆于1971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人具有自我照顾的能力、权利和义务,并且通过学习达到自理的需要[4]。自我护理能力好的患者往往拥有较好的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5]。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放疗相关知识的了解,主动积极面对放疗过程中的各种不适,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随着网络的发达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公众平台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接受,且提升了信息普及的实效性。本研究探讨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对食管癌患者放疗间歇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进行放疗的8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理诊断为食管癌;②年龄18~65岁;③能够使用微信;④具有自我护理能力;⑤既往无严重慢性疾病及严重并发症;⑥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或心理疾病史,意识清醒,思维及语言能力正常。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管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及首次入院时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1.2 护理方法

放疗间歇期,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采用口头宣教、播放视频资料、发放食管癌放疗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手册,内容包括饮食指导、行为指导及如何减轻放疗带来的不适等。

放疗间歇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建立“放疗圈”微信交流群,微信群管理人员由1名护士长、3名主治医师、3名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组成。食管癌患者首次放疗结束时,协助患者扫描“放疗圈”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加入微信交流群,并以开放式问题调查患者对食管癌放疗知识的需求。总结患者需求后,针对这些问题,管理小组成员轮流于每日上午定时在公众号发送一条相关知识,内容包括食管癌的相关知识、生活护理、常见的不良反应、心理调节方法及如何减轻不适等。发送内容以患者需求由高到低排序,必要时可重复发送同一内容,内容由护士长与医师共同制定。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可在微信群中提问,管理员每周对反馈信息整理1次,对30%以上的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每周五固定时间,至少1名医师与1名护士共同在线,与患者在微信群内进行实时交流,回答疑问。对平时发言比较少的患者,私聊或电话联系,了解具体情况。对食管癌放疗知识缺乏而导致发言较少的患者,给予单独讲解;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1.3 评价方法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6]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问卷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及自我护理技能4个维度,共43个条目,即健康知识水平14个条目、自我概念9个条目、自护责任感8个条目和自我护理技能12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4分,最高得分为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0~57分为低水平,58~115分为中等水平,116~172分为高水平。问卷于患者首次入院时及二次放疗前的放疗间歇期由护理人员发放,并指导患者逐条填写,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放疗间歇期,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为(135.78±12.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28±14.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57,P<0.01)。

表2 放疗间歇期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比较(x- ±s)

3 讨论

3.1 微信公众平台提高食管癌患者放疗间歇期的自我护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放疗间歇期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由美国护理学家奥瑞姆提出,该理论强调护理的目的在于增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通过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教育,转变患者被照顾的理念,可以调动和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护责任感[7]。恶性肿瘤本身会引起患者躯体疲倦、免疫功能降低,加上伴有多重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恢复情况[8]。应用微信公众平台不仅能够延续性地在放疗间歇期对患者进行生活帮助,也能够通过动画视频等对其进行正能量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放疗间歇期的生活质量。

3.2 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健康知识普及较传统模式的优势

微信公众平台集合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将一些健康教育信息、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护患沟通技巧等制作成flash动画形式,有利于患者及家属获取相关专科疾病知识,有效避免了传统培训模式文字枯燥、形式单一、患者及家属难以理解的缺点。微信公众平台也有效克服了地域、时间的限制,患者只要手机联网,打开平台,就能随时收到信息,使相关内容的展示变得更加直观和便捷[9]。微信公众平台能够保证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连续性、时效性以及可重复阅读性。传统模式缺乏实时性、不间断性,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相关内容,简便快捷、受限制少、针对性强、成本低廉,也节省了护理管理的人力、时间及费用[10]。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及情绪不稳定,放疗期间会伴有不同程度放疗导致的并发症,使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及兴趣下降,治疗依从性下降,过分依赖家属的照顾,无法很好地理解和实践自我护理知识,放疗间歇期更难以对其进行回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缺点。

3.3 培养专科护士,提高健康教育能力

微信公众平台是患者与医师、护士沟通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开放性沟通方式。Johnston等[11]认为,护士在晚期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支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护士为患者提供信息和技术、心理支持,使患者以坦然的心态接受治疗,促进自我护理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微信中发布的疾病相关知识、回答患者的健康问题等,都必须是规范的,不能与治疗原则相悖,这就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高质量和可持续的沟通,可选派护士参加相关的专科护士培训班学习,取得国家和省级颁发的专科护士证。学习后对全科的护士进行培训,提升全科护士的知识水平。对患者提出的个性化健康问题,经过与其负责医师沟通后由专科护士进行回复,体现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影响力,也能够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利于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放疗间歇期,既是缓解放疗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积极恢复体能、储备能量、接受下一次放疗的过程。因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会直接影响治疗依从性,充分调动患者的正向心理,克服因疾病导致的依赖性,使患者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才真正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微信公众平台的交流,可促进护士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沟通能力的提高,实现双赢。综上所述,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可提高食管癌患者放疗间歇期的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得到延续性的知识普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食管癌公众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