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温度对豇豆蚜发育与繁殖的影响①

2019-03-20吴青兰吴海峰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孵化率豇豆成虫

吴青兰 吴海峰

(儋州市气象局 海南儋州571799)

豇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属半翅目蚜科,别名苜蓿蚜、花生蚜,是豇豆、菜豆、蚕豆、豌豆、绿豆、大豆、花生、苜蓿等200多种寄主植物的重要害虫[1-3],主要以成、若蚜群集于豇豆、蚕豆等豆科作物的嫩梢、花序、心叶、叶柄、荚果等处刺吸危害,导致受害严重的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卷缩,并影响开花结实[4]。此外,豇豆蚜还能大量排泄“蜜露”,引发煤污病,并可传播40 多种病毒病,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5-6]。目前,对豇豆蚜的防治主要为化学防治,因影响豇豆蚜发生危害的关键生态因子基础信息不清,造成大频率、高剂量等不合理用药问题十分突出,导致产地生态环境、产品安全和害虫抗药性等问题日趋严重[7-13],严重制约了豇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温度是昆虫能否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键生态因子,也是有效监测与防控害虫的关键影响因子[14]。郑丽娇等[15]总结了多种农作物蚜虫天敌种类及其为害特点,但未阐述特定蚜虫在不同作物及不同生态环境的发生规律。Bale[16]发现,环境温度对蚜虫有驯化作用,但未报道温度对蚜虫发育与繁殖的影响。陈永年等[17]建立了温、湿度与烟蚜各虫态存活率、雌虫产卵量的二次回归关系式,但未明确烟蚜生长、发育、繁殖和存活的适宜温度。王堇秀[18]发现,不同温度对胡萝卜微管蚜发育历期、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均有极显著影响,确定25℃最适合胡萝卜微管蚜的生长、存活和繁殖,31℃时对其生长、存活和繁殖不利。迄今为止,温度对豇豆蚜发育与繁殖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初步探讨不同温度对豇豆蚜发育与繁殖的影响,以期确定豇豆蚜发育与繁殖的适宜温度,为有效监测与防控豇豆蚜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豇豆蚜采自海南儋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豇豆,于室内用豇豆苗继代饲养。

1.2 方法

1.2.1 试验方法

挑取体色、大小一致的雌成虫,按每片小叶20 头接到清洗干净的新鲜豇豆叶片上,置于不同温度(12、16、20、24、28、32、36 和40℃)人工气候箱内饲养[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4 h(光照):10 h(黑暗)],待其产卵24 h 后除去雌成虫,收集卵,每个温度均设3个重复,每隔24 h 观察1 次,分别观察记录不同温度下豇豆蚜的平均每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

1.2.2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SAS 软件Duncan’s 新复极差法处理(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对豇豆蚜每雌产卵量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温度下豇豆蚜的每雌产卵量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豇豆蚜的每雌产卵量先显著增加,至28℃后显著降低。40℃时豇豆蚜不产卵;12 和36℃每雌产卵量分别为6 和4 粒;16 和32℃的每雌产卵量分别为12 和15粒;20、24和28 ℃每雌产卵量分别为46、48和50 粒,显著高于其它温度。说明20~28℃适宜豇豆蚜产卵,16 ℃以下低温和32 ℃以上高温均不适宜豇豆蚜产卵。

图1 不同温度下豇豆蚜的每雌产卵量。

2.2 不同温度对豇豆蚜卵孵化率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温度下豇豆蚜的卵孵化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豇豆蚜的卵孵化率先显著增加,至28 ℃后显著降低。12 和36 ℃的卵孵化率分别为25.67%和25.33%;16 和32 ℃的卵孵化率分别为62.67%和61.33%;20、24和28 ℃卵孵化率分别为89.33%、 90.67% 和92.67%,显著高于其它温度。说明20~28 ℃适宜豇豆蚜卵孵化,16 ℃以下低温和32 ℃以上高温均不适宜豇豆蚜卵孵化。

图2 不同温度下豇豆蚜的卵孵化率

图3 不同温度下豇豆蚜的发育历期

2.3 不同温度对豇豆蚜发育历期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不同温度下豇豆蚜的发育历期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豇豆蚜的发育历期显著缩短。12 ℃的发育历期最长,达32 d,显著长于其它温度;16℃的发育历期为25 d;20和24℃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9 和15 d,显著短于12和16 ℃,显著长于28、32 和36 ℃;28 ℃的发育历期为11 d,显著短于12~24 ℃,显著长于32 和36 ℃;32和36 ℃间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分别为6 和5 d,显著短于其它温度。上述结果表明,20~28 ℃适宜豇豆蚜发育,16 ℃以下低温和32 ℃以上高温不适宜豇豆蚜发育。

2.4 不同温度对豇豆蚜成虫寿命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温度下豇豆蚜的成虫寿命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豇豆蚜的成虫寿命,明显缩短。12 ℃的成虫寿命最长,达15 d,16 ℃的成虫寿命为14 d,两者均显著长于其它温度;20、24 和28 ℃的成虫寿命差异均不显著,分别为10、9和8 d,显著短于12和16 ℃,显著长于32和36 ℃;32和36 ℃的成虫寿命分别为3和2 d,显著短于其它温度。上述结果表明,32 ℃以上高温均不适宜豇豆蚜成虫存活。

3 讨论与结论

温度是昆虫能否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的关键生态因子[14]。了解不同温度对豇豆蚜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对有效监测与防控豇豆蚜的危害具有重要基础信息支撑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豇豆蚜的发育与繁殖具有明显差异,20、24 和28℃的每雌产卵量分别为46、48 和50 粒,卵孵化率分别为89.33%、90.67% 和92.67%,均 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发育历期分别为19、15 和11 d,成虫寿命分别为10、9 和8 d,均 显 著 短 于12 和16 ℃,但显著长于32、36℃。总体认为,20~28 ℃适宜豇豆蚜的发育与繁殖,16 ℃以下低温和32℃以上高温均不适宜豇豆蚜发育与繁殖,其中28℃最适宜豇豆蚜的发育与繁殖。上述结论为豇豆蚜的有效监测与高效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撑。

生理接受是在行为接受的基础上对环境的进一步适应和选择。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不同温度对豇豆蚜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发现20~28 ℃适宜豇豆蚜的发育与繁殖,16 ℃以下低温和32 ℃以上高温均不适宜豇豆蚜发育与繁殖,40℃时豇豆蚜不产卵,但该结论还有待田间进一步验证,以期为深入研究豇豆蚜与生态系统的互作机制及微生态调控豇豆蚜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信息支撑。

图4 不同温度下豇豆蚜成虫寿命

猜你喜欢

孵化率豇豆成虫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豇豆先生变魔术
豇豆魔王
清淡豇豆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