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雍兴公司在陕西的发展
2019-03-20张一诺
文/张一诺
抗战时期,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陕西兴办实业,对于解决后方民众生活需要和支持抗战均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它是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战时政治经济的产物,其发展经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战争的进程和时局的转换,但它却使陕西的工业水平在短短十年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陕西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雍兴公司档案是陕西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中比较完整的一个全宗,它共有1718卷,3940册,内容包含雍兴公司的创立会议记录、营业计划书、组织大纲、基本章则、职工待遇、来往函件等,能够全方位地体现雍兴公司发展的轨迹,也是研究陕西抗战史和近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史料。
一、全面抗战催动工业西渐
雍兴公司,全称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抗战时期中国银行投资创办的一家适应当时社会、民生需要的工业企业。它的发展贯穿了整个20世纪40年代。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稍具工业基础、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多为日本侵略者占据。为保存民族工业命脉,国民政府发起了工业西渐运动,动员和组织东南沿海的工矿企业内迁。如何在后方重建这些企业,保存工业实力、支持抗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时,时任中国银行西北区行总经理的束云章向宋子文提出了创办西北地区中行所属企业的计划。他根据中国银行对西北各省所做的经济调查情况,分析战争局势及战时民生需要,提出了经营纺织、机器、燃料等工业的计划。
二、雍兴公司初建
雍兴公司于1940年3月间在香港开始筹备,并于1940年3月21日召开了发起人暨公司创立会议订立章程,公推宋汉章为临时主席,宋子文为董事长、束云章为总经理。会议决定总公司设立于甘肃省天水县,以“发展西北经济、提倡生产事业”为目的,资本总额初步定为二百万元,主要经营业务为自办或投资一般工矿及其他生产事业,受一般工矿之委托代为管理与经营。
1940年8月18日,雍兴公司由宋子文呈请甘肃省建设厅备案正式成立,额定资本总额二千万元,分为二万股,每股一千元。在这次备案的营业计划书中,雍兴公司计划开办十三家厂矿企业。由于公司下设各厂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为了方便管理,还设有驻秦办事处(亦称西安办事处)、驻陇办事处(亦称兰州办事处)和驻渝办事处(简称“渝处”)。因西北地区气候适宜植棉及畜牧,棉毛产量既丰,品质亦好,极适于棉毛纺织之经营,故雍兴公司以棉毛纺织业的发展为首要目的。其他各厂的设立,纯属辅助性质,如制革厂需要制造各厂所需传动皮带,机器厂主要是为制造纺织机器及公司下设其他各厂添置配件。又因西北地处边陲,交通不便,故组织运输处以供各厂机器及原料产品之运输,为解决汽车燃料及各厂原动燃料起见,则设酒精厂及开采煤矿。此外为各厂印刷账簿、表册之便利,则有印刷厂之设立。设立各厂之间互相协作,自给自足,以减少后方物资之困难。
三、雍兴公司在陕发展
中条山保卫战后,由于日寇始终未能越过潼关,进入关中和西北,关中抗战形势渐趋稳定。此时,束云章认为天水局限一隅,无论从物资集散、吸收职工及交通便利等方面考虑,均不能适应工矿企业发展的要求。而且公司下设各厂在甘肃省的仅兰州四厂,在陕西境内的有九个单位之多,指挥管理诸感不便,遂于1941年12月间将雍兴公司移至西安办公,并将驻秦办事处裁撤。
抗战期间,雍兴公司创办的企业在陕西的有九家之多,包括蔡家坡纺织厂、蔡家坡动力酒精厂、蔡家坡西北机器厂、业精纺织厂、长安制革厂、长安印刷厂、益门镇动力酒精厂、广元动力酒精厂、陇县煤矿。蔡家坡三厂的发展状况即是雍兴在陕西所设各厂发展状况的缩影。这些工厂在创办初期,虽然遇到了交通运输不便、物资缺乏、机器设备购置不易、物价暴涨等种种困难,但由于雍兴公司资金充足,下设各厂之间又能互相协作相互协调,这些工厂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1.蔡家坡纺织厂
由于当时后方纱布奇缺,西北地区为棉花的重要产地,极适于棉纺织业的经营,雍兴公司即决定在宝鸡附近、陇海路沿线筹设棉纺织厂。1940年10月7日,雍兴公司在西安中国银行召开纺织厂筹建谈话会。会议决定设厂地址要交通便利,并有山陵足资掩护,即安排李紫东、王瑞基负责勘觅。厂址位置最终选定在蔡家坡火车站与蔡镇之间各约一公里处,距岐山县城18公里,占地375亩。1941年3月20日征地完成后,即着手厂房建筑,初步即按一万二千锭设计。该厂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边筹建施工、边修配设备、边安装投产的办法,于1941年11月底完成建设和纱机装置。因当时后方原动设备极为缺乏,该厂所使用的原动设备多是从郑州、洛阳、西安、重庆等地搜购而来的旧式锅炉引擎,由十余马力至一百二十马力,大小十余种单位。经修配后凑合使用,总计马力不过三百匹。1942年1月正式开工生产,因原动设备所限仅开800锭,以后陆续增加,至1942年12月底逐渐开至5600锭,当年棉纱产量共为一千九百七十余件,所产棉纱自8月份起全部由军需局统制。1943年,该厂已能够年产棉纱约五千件,供政府征购,用于供应后方军民衣被所需。到1944年底,该厂即发展成为共有纺纱机一万零二百锭,每月可产二十支及十六支棉纱约七百件上下的大厂。
2.西北机器厂
因西北各地机器制造工厂大多设备不全,雍兴公司各厂相继成立后,深感机器之缺乏与修理诸多困难,且发展纺织工业必须从自制纱机着手,雍兴公司为经营其所开办的棉纺织工业及其他工厂而专门设立了配套的机械修造企业——西北机器厂。该厂于1941年1月开始筹备,3月破土动工,4月份即开始为蔡纺厂修配所购买的成通公司纺纱机半成品,同时还开始为蔡酒厂研制酒精蒸馏设备等,到7月底该厂就承担了雍兴公司所属各厂的机器设备修配工作,实现产值24.5万元。1942年,该厂已能够为雍兴公司下属各厂制造大部分所需设备,当年修制总值共为478万元。1943年到1945年是雍兴公司西北机器厂的主要发展时期,经理吴本蕃健全了工厂的经营管理机构,增加了工程技术人员。这一时期西机厂除修造纺织机械外,西机厂还研制生产了许多自用机器设备,使该厂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抗战胜利前,该厂已拥有各种生产设备260多台,职工800多人,可以独自承担全程纺织机械的制造任务,这在当时的中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3.蔡家坡动力酒精厂
雍兴公司在蔡家坡还建有蔡家坡动力酒精厂,该厂与西北机器厂相邻,占地约245亩。由于当时“海防、滇缅相继禁运,汽油来源日见困难”,为了解决公司下设各厂机械设备、原料的运输问题,公司决定筹设酒精厂自制酒精,以代替汽油。1940年10月6日,雍兴公司召开了筹设蔡家坡酒精厂谈话会议。由于“地处陇海沿线,交通便利;出产高粱、苞米、大麦、小麦均甚丰富,原料之取给无虑缺乏;地势低洼,取水较易;左近有糟房廿余家,产酒甚丰,如欲利用土法制成之酒蒸取酒精,则就地取材,极为方便;附近多山,便于凿洞防空”,会议认为将酒精厂设立在蔡家坡最为适宜。蔡家坡动力酒精厂于1941年1月间开始筹备,共投资150万元,机器设备共有紫铜五百加仑、酒精蒸馏塔三座及其他附件,其中蒸馏塔及附件均由西北机器厂生产。1941年12月正式开工,即能够每日生产95%的动力酒精800加仑。1942年,该厂为降低成本,改用液体发酵直接蒸馏,酒精产量有所减少,年产量为二十二万两千加仑,所产酒精自11月起即归军政部第一交通分处统制。至1945年,据该厂年度营业报告书中介绍“如大量接收征购土酒,则每日产量可达一千五百加仑”,所产酒精除本公司运输所需自用一小部分外,其余十之八九均供政府征购。该厂创办之初,专门从事动力酒精制造,由于原料价格激涨,工缴日昂,若照原定计划专制酒精,则不敷成本。故除了力争扩大自身酒精生产外,还利用余力研究其他业务的发展。1945年,由于汽油供给有了来源,该厂就减少了动力酒精的生产,扩建为面粉厂,安装了西北机器厂自制的大型面粉机,到当年9月已经能够日产面粉两千袋,供应公司各厂及市面应用。为达到厂无废物,以尽其利,除面粉加工科外还附设有酿造科和淀粉科,兼营酱油、味精、食醋、淀粉等调味品。
抗战期间,这些工厂为抗战生产供应了大量物资,解决了当时后方民众的生活需要,在抗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1944年4月14日《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筹设经过及最近概况》中介绍:“各类产品如棉纱、酒精、面粉、火柴等,均归政府统制,其所值约占全部生产总额90%以上。”
虽然,雍兴公司是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战时政治经济的产物,其发展经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战争的进程和时局的转换,但它却使陕西的工业水平在短短十年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日后陕西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