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2019-03-19张颖举程传兴

中州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西部乡村旅游现代农业

张颖举 程传兴

摘 要:对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试点的调查表明,中西部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农村的产业振兴、城镇化进程以及农民的就业增收,但也存在滥用特色小镇概念、盲目建设问题,并且多数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化基础较为薄弱,运营过于依赖乡村旅游,一些地方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产生了房地产开发倾向。应深刻理解中西部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农业特色小镇的性质,厘清政府与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角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特色小镇概念,建立更清晰、可量化的特色小镇创建和认定指标体系,科学开展特色小镇的评定和管理工作,推动农业特色小镇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坚持以农为本、三产融合发展原则,严控房地产开发,促进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业特色小镇;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中西部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9)01-0050-06

一、引言

由于特色小镇概念在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存在认识不同、使用混乱现象,本文首先就特色小镇概念进行界定,厘清研究对象,确定讨论范畴。传统意义上的特色小镇概念从行政区划角度出发,认为特色小镇是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建制镇。相应地,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评审和认定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均系建制镇,许多省市以建制镇为单位建设特色小镇。2015年,浙江省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首次从空间功能角度,提出了新的特色小镇概念,即特色小镇是集聚特色产业、融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一体的发展空间平台,明确指出特色小镇非建制镇、非产业园区。随着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和模式被国家认可,以及被各地广泛学习和效仿,此特色小镇概念日渐风行,这种非镇非区型的特色小镇也在全国广泛出现。由此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界定和建设方式,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特色小镇建设进程中出现了特色小镇概念使用混乱甚至滥用现象。为了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和促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2017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印发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政策层面认可了浙江省提出的非镇非区型特色小镇概念,将特色小镇界定为: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传统意义上的建制镇型特色小镇被明确为特色小城镇,即特色小城镇是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本文的特色小鎮概念与上述国家政策文件中的概念保持一致,相应地,本文将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型——农业特色小镇界定为:以现代农业为主导,具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

由于特色小镇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受到了各级政府从土地审批、融资到税收、财政奖补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加上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因此也受到了社会资本的追捧。多重因素交织下,全国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作为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型,农业特色小镇在促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具有叠加效应。加之休闲农业领域的易进入性、“农旅”的易结合性、农产品加工业的高附加值性,使农业特色小镇成为特色小镇建设浪潮中的一个捷径和发展重点。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地区,尤其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小镇由于在选择特色产业上还有难度,便不由自主往相对容易的休闲农业类特色小镇上靠拢。①中西部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面临“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风险。同时,中西部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盲目效仿、直接照搬东部地区经验和做法的现象,忽视了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农业产业化基础和城镇化进程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研究和解决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的这些现实问题,未雨绸缪地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找寻符合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建设模式和路径,具有明显的紧迫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国内有关农业特色小镇的研究呈现“一多一少”的特点。首先是涉及农业特色小镇的研究较多,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实质上包含了对农业特色小镇这一细分类型的研究。学界普遍认为当前特色小镇存在跟风建设、产业匮乏、发展模式趋同等问题,应坚持因地制宜、产业建镇原则,防止一哄而上、避免千镇一面。这对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和启示。其次是对农业特色小镇的专门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阐述农业特色小镇的概念特征、发展意义和原则。例如,王思明(2017)总结了农业特色小镇的概念和类型,吴奶金等(2017)、张新民(2017)提出了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原则和路径。二是介绍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先进省份主要是东部省份的经验模式、典型案例和发展现状。例如,王玮(2018)、余茜(2018)、候小伏(2017)等分别总结和分析了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和典型案例。总体来说,当前对于中西部省份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较少,采用大规模调查和实证方式分析中西部地区农业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的研究更是匮乏。这可能与中西部地区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刚刚起步,实践部门和学术界更多地把关注重点放在了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意义、发展的路径和先进经验的借鉴上有关。这不利于从总体上把握中西部省份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和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选择河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份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试点进行广泛调研,归纳和总结中西部地区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取得的成绩,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

二、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成效

1.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

中西部农村的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大部分农村缺乏二、三产业基础,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波及该区域,通过从无到有的创造或者引进二、三产业实现产业兴旺的可能性较小。这就需要中西部大部分农村在不放弃工业化、城镇化可能的情况下,基于自身的农业基础,从农业农村端找寻乡村振兴的驱动力,而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就是促进其产业发展的有效抓手。一方面,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可以依托已有的传统农业基础,通过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构建属于第一产业的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并在此基础上向二、三产业延伸和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休闲农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向前带动第一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可以说,这是中西部大部分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切入点和易发展点。以四川省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为例,该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村域内河流沟渠纵横交错,林盘众多,土地肥沃,但村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户以小聚居的方式散居在各个林盘,村庄经济以传统的粮食种植为主,村民收入低下,是中西部典型的平原型村庄。2013年以来,该村通过美丽乡村和稻香小镇建设,实现了村美、民富、业兴。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如下:第一,以粮油生产为重点,积极发展规模农业。建成了2000多亩的优质粮油基地、500多亩的稻田综合种养基地、100亩的草莓种植基地。②第二,以粮油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了粮食烘储中心和粮油加工中心,年烘干粮食约200吨,仓储粮食约2000吨,加工粮食2万多吨,生产菜油100多吨。③第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首先,将农田景区化,2000多亩的优质粮油基地在小春种油菜、大春种水稻,形成了农业观光带。④其次,高标准修建村庄对外联系主干路,将村庄与崇州市稻香旅游环线相连,搭上了崇州市乡村旅游的快车。同时,依托村域内水系和林盘风光,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理念,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了阡陌交错、林盘掩映、稻田围绕的田园新村。第四,延伸发展其他类型的第三产业。依托良好的农业农村风貌,五星村吸引了一大批文创、餐饮、民宿项目入驻。通过稻香小镇建设,五星村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引领、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2.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中西部的农民数量多、收入低、增收渠道窄。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少、农业农村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是制约当前中西部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如前所述,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的产业振兴。不言而喻,繁荣的农村一二三产业,必将扩大农民就近就业的机会,增加农民的各项收入。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和平乡为例。该乡是中西部典型的山区型贫困农村,全乡总人口22072人,其中贫困人口4793人,贫困发生率达23%。⑤如何促进农民的脱贫增收是当地政府长期思索和努力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和平乡基于“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和平生态农业旅游小镇,多元筹资2.9亿元,建成了11200亩的高标准蔬菜生产园区、年产12万头猪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园区,以及花卉苗木观光园区和休闲农庄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项目。这些大型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投产和运营,带动了和平乡9200余人就地就业和增收,促进了1883人脱贫致富。⑥尤其是生态农业旅游小镇附近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在园区务工、开办农家乐、跟随种植蔬菜等方式,实现了人均收入的跳跃式增长,从2012年的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12000元左右。⑦可以说,和平乡生态农业旅游小镇的建设,是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农民脱贫和就业增收的缩影。

3.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

中西部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区,虽然近年来城镇化速度较快,但城镇化程度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同时,中西部的城镇化发展存在“头重脚轻”问题,农村人口多直接流向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小城镇总体上仍处于规模小、设施差、功能弱的滞后状况。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社区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特色小镇,不仅能立竿见影带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更能聚集各类生产要素,诞生各种创业创新因子,从根本上促进中西部的城镇化发展。以地处中部平原的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镇为例,建设现代农业特色小镇之前,这里与中西部大部分农村一样,农业基础不稳、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在此情况下,王庄镇政府携手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中鹤集团,从土地规模化流转与小麦专业化种植和加工入手,建成了3万亩高标准智慧农田和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园,实现了该镇粮食生产和加工的规模化。王庄镇还建成了标准化肉羊肉牛养殖园、特色林果种植园、蔬菜种植园等产业园区,延伸发展了集约化养殖、规模化林果种植、设施蔬菜、农产品仓储与物流、健康食品、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了现代农业的腾飞。现代农业飞速发展也带动了该镇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近年来,王庄镇政府和中鹤集团在镇区合作建设中鹤新城项目,累计建成房屋120万平方米,入住农民2万余人,实现了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⑧

三、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滥用特色小镇概念

调研发现,中西部特色小镇建设进程中存在特色小镇概念滥用现象,这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中表现尤为明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存在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概念混淆问题。中西部很多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实际是农业特色小城镇建设。这些名义上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实际上的农业特色小城镇建设,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由政府牵头建设,一般以乡镇政府为建设主体。二是特色小镇项目规划范围大,一般进行全镇(乡)域规划。三是项目规划和建设内容多具有宏观性和概念性,不少农业特色小镇规划实际上等同于本乡镇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与农业特色小城镇建设概念混淆的原因:一是特色小镇概念本身就存在不同界定,近年来国家层面评审、认定和授予“特色小镇”称号以建制镇为单位的做法影响了地方政府对特色小镇的认知和建设方式的选择。二是中西部大部分乡镇在吸引大型农业投资项目方面存在困难。而以建制镇为单位开展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其建设规划可以是概念性和宏观性的,其具体建设项目可以是零星分散的,开展起来相对要容易很多。三是中西部乡镇的已有镇区本身就面临发展不足的问题。在没有明确的产业项目落地的情况下,盲目规划和建设大型的农业特色小镇项目区,易形成烂尾工程。若另辟土地打造特色小镇,势必在縣域经济布局中形成低密度分散扩张的态势,有可能在打造初期如火如荼,后期缺乏市场主体进驻,陷入徒有空壳的发展境地。⑨四是农业产业在产业形态和产业布局上具有分散性,不适合将其项目边界范围限制在几平方公里范围内。产业化的农产品种植规模一般较大,种植范围一般涉及整个镇域甚至更大范围,农业观光景点、乡村休闲度假设施又普遍呈点状自然分布。另一方面,存在特色小镇概念扩大化的问题。由于特色小镇和现代农业的概念都比较宽泛,存在把农业产业园区、田园综合体、乡村房地产开发项目、乡村旅游景区等都冠名为农业特色小镇的现象,这有意无意间歪曲了特色小镇的概念,违背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引发了专家学者、媒体和公众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诟病。

2.起始建设盲目

调研发现,中西部的农业特色小镇存在一拥而上、盲目建设问题。盲目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求多”。一些县市、乡镇政府对特色小镇建设表现出极大热情,因而出现乡乡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的现象,这些特色小镇又以农业和旅游类为主。暂且不论这些特色小镇是否具备产业基础、是否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单就“撒胡椒面”式的建设方式来说,就极易造成有限资源的低效和浪费,不符合集中力量培育基础条件较好的特色小镇的政策初衷。二是“贪大”。农业特色小镇规划与建设面积少则3平方公里左右,多则5平方公里以上。而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国建制镇的建成区平均占地2.19平方公里,建制乡的建成区平均占地0.62平方公里。⑩从土地面积看,建设一个农业特色小镇项目往往相当于再造一个或两个建制镇镇区。虽然农业特色小镇项目有其占地面积特殊性,但总体上来说,农业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面积过于宏大和超前,极易形成烂尾工程。三是“蛮干”。不少乡镇在缺乏农业产业化基础和企业参与的情况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寄希望于通过“炒概念、编规划、讲故事”的方式获得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投资项目和优惠政策的支持。农业特色小镇的打造,如果不从市场需求端去考虑建设可行性,发展前景堪忧。

3.产业化基础薄弱

特色小镇不会凭空而来,而是地方经济长期酝酿积累的一次华丽转身。 B11 对农业特色小镇来说也是如此,其建设需要依托相对发达的农业产业化基础。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数量、产业发展的层次、产业发展的环境等方面还处于落后水平。并且从中西部内部来看,不同地方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差异也较大。相应地,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化基础总体较为薄弱,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对河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试点的调研表明,小部分农业特色小镇具有明显的产业支撑,大部分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化基础薄弱。具有明显产业支撑的农业特色小镇,一般具有三个特点:多位于某种农产品的生产优势区;多以大型企业为主体运营;多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为核心业务。与此同时,产业化基础薄弱的农业特色小镇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多由乡镇政府或村集体组织建设和运营。往往只是一个概念性项目名称,缺乏实质性的农业产业化投资项目和明确的企业主体。二是产业定位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主。主要依靠果蔬采摘、花木观赏、自然风光、餐饮民宿等体验项目来赢利和发展,名称不同、内容相似、本质相同。三是“农旅”融合的层次较低。农产品以观光和鲜食为主,农产品的产业链条短,乡村旅游的季节性强。

4.出现房地产开发倾向

当前的特色小镇建设热潮,背后的一大推手是房地产企业。包括农业特色小镇在内的特色小镇建设正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新“掘金点”。不可否认,农业特色小镇适当地开发一些住宅项目和商业地产确有必要,有利于特色小镇集聚就业人口和发展生活功能,但问题的关键是产生了一些“假小镇,真地产”项目。调研发现,部分农业特色小镇项目实际是“只有农业之名,难见农业之实”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地产企业之所以冠以农业特色小镇名目进行房地产开发,主要原因在于以特色小镇名义拿地成本较低、休闲农业领域具有易进入性。但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一旦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就会拉高农业产业经营者的土地使用成本,使本来就脆弱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难以为继。有可能房子盖完了,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就停滞不前了。借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名目进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蕴藏着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这是因为中西部大部分小城镇的房地产本身就面临“去库存化”的压力,农业特色小镇的房地产开发将加剧这一局面。如果中西部地区的特色小镇,尤其是农业特色小镇不能有序规划和建设,特色小镇或会迎来一波烂尾高峰,产生一批“鬼镇”。特色小镇真正的特色需要因地制宜,最重要的是要带动产业和就业的发展,只有为了产业和就业发展形成的特色,才具有可持续性。要防止特色小镇成为“房地产小镇”,防止打着特色小镇的旗号去掀起新一轮的房地产热。 B12

5.过于依赖乡村旅游

根据主导产业的不同,农业特色小镇可以分为生产加工型和休闲观光型两大类。生产加工型农业特色小镇要么专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某一环节,要么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并以此为基础,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拓展。休闲观光型农业特色小镇基本以特色农业为引子,重点发展乡村旅游。调研发现,中西部休闲观光型农业特色小镇居多。休闲观光型农业特色小镇迅猛发展的原因,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经营的高收益性。二是休闲农业概念具有宽泛性。这使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各种名目的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层出不穷。三是休闲农业具有起步容易、见效快的特点。缺乏农业产业化项目的乡镇可以借助一些具有现代农业萌芽的种、养、加项目,较为快速地打造所谓的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四是政策的激励。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的支持政策,以及开展了特色小镇的评审认定工作,这也激发了基层政府和市场主体建设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的热情。事实上,中西部适合开展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地方十分有限。这是因为中西部的农村多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较难提炼农业特色,大部分农村不具备乡村旅游吸引力。在当前乡村旅游市场整体发展过热的背景下,农业特色小镇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而大部分农业特色小镇又恰恰在乡村旅游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原因在于大部分農业特色小镇提供的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且多数农业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还处于亟待完善的阶段。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缺乏竞争力的产品供给和服务,最终会导致大部分依赖乡村旅游的农业特色小镇举步维艰。

四、促进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 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特色小镇概念及创建和认定的标准

首先,在抽象界定特色小镇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列举方式进一步明确特色小镇的基本特征和冠名特色小镇需具备的基本条件,避免与其他概念产生混淆。其次,规范基层政府和市场主体随意冠名特色小镇的行为,严把“特色小镇”名号的使用范围,杜绝建制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项目等使用“特色小镇”名号。最后,建立更清晰、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来规范特色小镇的创建和认定工作,从创建和认定环节淘汰一些不实小镇和问题小镇。

2.推动农业特色小镇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在全国特色小镇建设过热的情况下,应及时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和资源禀赋情况,引导地方政府调整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减少特色小镇建设数量尤其是减少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数量。降低农业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规模,促进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

首先,应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严格划定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边界,避免基层政府或市场主体借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名义大搞新镇区开发或过度的房地产开发。其次,在土地供给环节合理确定农业特色小镇的住宅用地比例,并在其房地产建设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再次,从特色产业方面进行把关,在农业产业选择、农业投资项目等方面设置可量化、可操作的评估指标,在农业特色小镇运营期间考核其农业产业发展内容。最后,建立健全农业特色小镇退出机制,淘汰那些借现代农业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不实小镇。

4.以农为本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农业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型特色小镇的根本特征。从成功的农业特色小镇经验上看,虽然特色农业产业和产品的培育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面临风险多,但從长期看,特色农业产业的效益更高、产值更大、收益更稳定,带动三产融合发展的能力更强。因此,农业特色小镇在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时,尤其在推进农旅一体经营时,应注意守好农业本底,按照“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原则,将自己的核心农业产品做精做尖,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延伸发展旅游、社区等功能,最终形成以农为优势和特色、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5.进一步厘清政府与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角色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中,应进一步厘清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形成完善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机制。政府应定位为引导者、协调者、服务者、监管者的角色,不再直接投资和运营农业特色小镇,而把职能回归到提供制度保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上来。具体应做好农业特色小镇的创建标准、产业指导、布局规划、资源整合、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工作,监管企业行为,确保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不走偏不走歪、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企业则定位为农业特色小镇的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专注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产业链,力争特色农业项目选得准,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得大。

注释

①范颖华:《打造农业类特色小镇:最简单 最复杂》,《中国企业报》2017年5月16日。

②③④⑤⑥⑦⑧此处数据来自作者实地调研。

⑨郝华勇:《欠发达地区打造特色小镇的基础差距与现实路径》,《理论月刊》2017年第12期。

⑩柯敏、周世锋、秦诗立:《五个“不”分类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济》2017年第12期。

B11 《2016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http://www.mohurd.gov.cn/xytj/tjzljsxytjgb/tjxxtjgb/201708/t20170818_232983.html,2017年8月22日。

B12 徐豪:《新型城镇化的新探索:特色小镇要防止“千镇一面”》,《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王思明.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如何精准定位与建设[N].新华日报,2017-09-27.

[2]吴奶金,陈高威,林珊,等.基于新型业态变化的现代农业特色小镇理念与构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3]张新民.农业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7,(28).

[4]王玮,黄春晓.江苏省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12).

[5]侯小伏.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探索及建议[J].中国国情国力,2017,(6).

[6]冯奎,黄曦颖.准确把握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重点——浙江等地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启示[J].中国发展观察,2016,(18).

[7]苏斯彬,张旭亮.浙江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实践模式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6,(10).

Effectivenes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Midwest China

Zhang Yingju  Cheng Chuanxing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pilot projects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with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employment and income increase of farmers in the rural areas of these regions. However,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of concept abusing and blind construction. Moreover, the industrialization foundation of most small towns is relatively weak, and their operation relies too much on rural tourism, and there is a tendency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some places. We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nature of small towns, clarify the role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n their construction, further standardize and improve the concept of small towns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 a clearer and quantifiable index system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identification, scientifically carry out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ir expansion from quantity to quality. Moreover, we should upgrade and transform the quality and benefi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agriculture with industry, strictly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with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Key words:small towns with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modern agriculture; rural tourism; rural revitalization; Midwest China

猜你喜欢

中西部乡村旅游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