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以赣南医学院红色卫生史博物馆为例

2019-03-19曾新华肖呈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博物馆育人文化

曾新华,肖呈生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2012年 5月,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立大会指出,博物馆作为大学精神文化品格的集中展现地,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营造科学与人文氛围的重要实体,是校园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没有博物馆的城市或大学是贫乏的,博物馆被称之为“记忆的剧场”“沟通分歧的桥梁”“史实的货仓”。[1]高校博物馆一般由高校结合自身办学资源、科研优势以及当地特殊文化资源整合而成,富有专业或地方特色,展示的一般都是独特的地方文化和育人资源,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建设好高校博物馆,发挥好高校博物馆的育人功能,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当前高校博物馆育人现状分析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通过实景呈现、观众参与等方式让人深入其中,强化感受,潜移默化影响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1博物馆育人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是高校越来越重视博物馆建设。根据中国博物馆协会高校专业委员会相关统计资料,我国高校及高等教育机构约有近300座高校博物馆[2]。高校博物馆与大学发展相得益彰,大学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博物馆发展提供土壤,而博物馆则有助于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如今,高校博物馆已成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国内的高校博物馆也发展迅速。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分享了一组数据,“中国的高校博物馆每年新增8至10座;80%属于建筑面积在4 000~10 000平方米的中小型博物馆。有博物馆的高校占比约10%,所以还有很大发展潜力。”[3]二是建立博物馆协作育人机制。目前中国博物馆协会下设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定期召开全国高校博物馆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刊物《高校博物馆通讯》(半年刊)和研讨会论文集。高校越来越注重发挥博物馆育人功能,高校博物馆之间成立联盟,加强协作。除了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各个地区和高校也陆续成立地方和专门类别的博物馆育人联盟。其中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黑龙江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等区域联盟相继建立。

1.2高校博物馆正逐渐从“象牙塔”走向公众高校博物馆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进入新时代,高校博物馆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传承人类文明,创新大学文化,推进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改革,培育大中小学生优秀的精神品质[4]。高校博物馆围绕人才培养这一高校的根本任务,开展了大量科普、展示和宣传教育工作。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博物馆也逐渐走出“象牙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共社会服务,如科普工作中。牛津大学博物馆群通过ASPIRE项目为全英国的博物馆及文化机构提供知识分享与交流的平台。剑桥大学博物馆全年面向公众举行各类展览、讲座和演奏会。我国约有70%的高校博物馆全天候向社会开放,20%预约开放。在对外开放与社会教育方面,国内的高校博物馆也做了诸多尝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累计接待50多万名参观者。据《解放日报》2018年4月统计: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办馆7年来,共举办1 500场主题展览和教育活动,观众突破110万人次[3]。

1.3高校博物馆育人资源不均衡,使用率较低高校博物馆建设规划性不够。伴随着高校分布的不均匀,植根于高校土壤和范畴的高校博物馆也出现了分布不均衡的现象,由此造成的问题就是尚未建立博物馆的高校欠缺了这一非常重要的育人资源。同时,高校博物馆功能发挥不够。除了部分重点、知名度高以及社会影响力大的高校博物馆外,很多高校博物馆的开放时间短、面向受众群体狭窄,并且由于形式较为单一、设备陈旧,很难吸引更多人群分享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个别高校的博物馆仅限于每年一次的新生入学教育和偶尔临时性的参观任务。陈展方式也显得单调乏味、宣传动员不够以及满足于表面的实物形式,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是很多普通百姓对高校博物馆的基本印象。

由于中国高校博物馆起步较晚,因此在建设和运作方式上,主要借鉴属于文化系统的大中型博物馆,往往忽略了教育系统博物馆的特点。总体来看,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步伐差异较大,作为育人职责的主要功能尚未得到充分而有效的挖掘,大多处于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状态。但是,对博物馆育人功能的认识,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2012年5月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成立就是一个例子,目前该联盟的成员数量已经达到了71个。

2 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理论

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枢纽,是联系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博物馆文化育人是借助博物馆所展示和呈现出来的文化现象达到育人目的。

2.1高校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育人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是一种特有现象,体现为具体的物质文化和抽象的精神文化。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指引,积极教化,使人走向正面的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在美国,博物馆被认为是用来教育下一代的所有机构中最值得信任和最客观的[5]。

高校博物馆大多是结合地方文化资源特色,利用高校独特优势建立起来的,它是高校开展地方风土人情、独特文化以及特色教育的重要基地和载体。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体系,是以高校博物馆为载体,探索挖掘博物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并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所有育人要素的统称。这一体系的挖掘需要高校顺势而为,结合现代科技,以更加生动的内容、更加有力的展示手段和更加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来熏陶、感染和影响学生。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体系建设重在各方联动,贵在博物馆资源利用。

2.2博物馆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每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都各有其特点,有着它的历史,经过代代相传,相沿成习。高校博物馆是对校园文化精华进行梳理、积淀和提炼的结果,是展示大学文化底蕴、传播大学文化传统的最好场所,它使师生自发、自觉地融入校园文化中,代代相传。

高校博物馆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弘扬大学精神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利于营造出一种向学向上的浓厚氛围,渲染出一种求是求新的人文气息,是一本立体的、直观的教科书。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各种载体、活动和文化形式实现立德树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博物馆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的和落脚点上是一致的。博物馆是历史与文化的集合,博物馆丰富的藏品是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也是重要载体,而博物馆也正是通过参观体验等系列活动将其背后的文化现象呈现给参观者,实现了文化育人目的。博物馆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可以实现互利共赢、相得益彰。

2.3博物馆文化育人与弘扬红色文化在我国,博物馆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首都博物馆时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承载着实现“中国梦”的光荣使命。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和凝练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以及坚韧不拔精神的重要资源。在许多院校主题博物馆中,有不少是根据史实设置的革命历史展览,有的是参照革命旧址模拟建设而成,这类博物馆让参观者真切地感受到当地跨越时空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育人,重在潜移默化教化学生,培养他们爱国爱家爱校的高尚品格。用老一辈革命家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伟大精神来感染学生,这是红色文化育人的内容,也是高校博物馆应该承担的时代责任。

3 赣南医学院红色卫生史博物馆育人实践

如何发挥好博物馆的研究优势、馆藏优势、专业优势、教育资源优势,夯实文化育人之基,铺就文化育人之路,是很多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2016年3月,赣南医学院红色卫生史博物馆开馆,成为国内首家研究、宣传和展示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的专题性博物馆。该校充分利用这一红色卫生文化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家国情怀政治导向确立,倡导面向基层价值取向认同,加强献身医学职业性向培养。

3.1确立陈展主线任何一座博物馆都有“灵魂”,它通过博物馆静态的陈展和讲解员动态的讲解呈现出来。该馆确立了两条主线,一是通过文物、照片、史料、故事等,介绍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史;二是将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为主要内涵的红医精神作为另一条主线,紧紧贯穿于陈展和讲解全过程。

3.2建立后续支撑任何一个博物馆的后续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科研支撑,这样博物馆才有生机。为此,该校建立了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等机构,持续为博物馆提供新史料、新题材等,不断充实和补充陈展内容。同时,邀请相关院校成立红医联盟,协作共进,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育人功能。

3.3与大学生思政课结合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博物馆育人离不开思政课堂。一是将傅连暲等红色医生人物故事、中央苏区卫生防疫运动等红色卫生经典案例融入思政课堂,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二是在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地感受文物、史料中蕴涵的红色医生们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革命情怀。

3.4将博物馆育人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博物馆以实物展示、实景呈现、现场参观与解说、畅谈观后感和讨论、网络宣传等方式,增进观众的情感共鸣与认同。一是创新活动。通过开展“红医文化”专题讲座、举办讲演和征文比赛等,让大学生感悟峥嵘岁月的艰难困苦和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英雄品质。二是培训大学生讲解员。讲解员培训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讲解员更具亲和力,引发同辈学生共鸣。

3.5加强校地合作一是主动作为。服务地方,拓展博物馆育人形式与受益面。该馆不定期面向社会开放,成为广大社会民众专题科普的基地,成为卫生与健康系统开展党建活动的场所。二是联点成片。学校与地方政府协作,在瑞金叶坪朱坊“中国健康第一村”、兴国鼎龙茶岭红军总医院和红军军医学校旧址等地建设了一批校外实践基地,大大延展了教学空间。

4 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的对策

时代的发展呼吁和激励更多更新的载体和元素加入博物馆育人体系,形成育人合力,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任重道远。

4.1整合资源,创建主题鲜明的博物馆博物馆文化气息浓厚,文化底蕴厚重,虽历经时代变迁,但依然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4.1.1增强博物馆文化育人意识高校作为优秀文化的引领者,理应发挥自身人才和学科优势,充分挖掘文化育人资源,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努力创建院校博物馆,并以此建立文化育人体系,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博物馆的功能不仅限于展示和收藏与学术研究相关的藏品,还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专门场所。十八世纪初期到十九世纪末期,自然科学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性飞跃与当时高校博物馆的专业收藏和研究密不可分[6]。

4.1.2科学确定博物馆主题受财力、发展规模等限制,高校在建设和发展博物馆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找准特色资源和方向。主题就是方向,高校应科学谋划,立足实际,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定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学科特色与地方独特资源,合理确定博物馆的主题与内容。

4.1.3加强育人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强科研支撑,培育独特文化。在收集整理文物史料、提升文化意蕴、打造文化品牌、开发育人功能、开展实践活动、现代技术运用等方面与时俱进,增强博物馆文化育人的生命力。

4.2构建博物馆文化育人体系高校文博工作者应坚持服务育人理念,将高校博物馆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的创新载体、文化育人的文博基地,以及面向公众、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平台[7]。高校博物馆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要坚持与高校的其他育人资源整合,着力构建高校博物馆全方位育人体系。

4.2.1充分发挥博物馆自身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坚持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科学融合博物馆育人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将博物馆呈展内容系统整理,编写成教材,安排专门课程讲解;充分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作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营养可口”的精神食粮,活跃校园文化,提升博物馆文化品位,促进博物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双赢。

4.2.2促进校内育人文化资源联动高校博物馆只有与学校其他主题教育资源整体联动,才能形成更大的育人合力。如校史馆、生命科技馆、标本馆等育人资源,他们都是开展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博物馆应推动与他们的联动,发挥互补效应。高校校级层面应指定或成立专门协调机构,统一整合,打造高校育人文化资源展示、参观一体化或者综合化。

4.2.3激活校内校外文化资源构建高校博物馆外循环育人体系——即全社会联动,政府、学校、社区、媒体应同高校博物馆“协同育人”,如成立高校博物馆联盟,加大与政府及社区的联系,推动校内校外育人文化资源循环,建构外循环育人体系,努力推动社会博物馆与高校博物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得益彰的共赢局面,不断增强高校博物馆的科普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4.3不断增强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的后续力

4.3.1树立“服务地方求发展”理念高校肩负着育人、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高校博物馆只有将自身融入地方社会,才能彰显更大活力,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加强宣传,切实履行高校博物馆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和公众开放,扩大育人覆盖面,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高校博物馆应该走出校园,主动强化人的参与性,用独特性吸引社会观众,利用高校自身优势走特色化道路。如以市校合作方式,共同建设旅游精品项目等。

4.3.2加强高校博物馆数据库建设运用现代技术,建立博物馆文化资源数据库,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实物等有效地转化为数字资源,有效地保存与管理,拓展社会公众了解博物馆文化资源的途径。通过建立博物馆网站、将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与博物馆文化资源结合、博物馆公众号定期推送等方式,更加大众化地实现博物馆立体化的展示。

4.3.3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博物馆的建设,需要突出特色,展示地方风采,这符合政府公益支出初衷。2011年5月,国家文物局与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指出,要将高校博物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因此,高校要积极推动与政府的合作与支持,获取更多政策支持和经费资助,推动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资源的开发利用。

猜你喜欢

博物馆育人文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博物馆
谁远谁近?
露天博物馆
他们用“五招”育人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