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省理工学院学科专业与产业互动:历程、特征与启示

2019-03-19杜燕锋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麻省理工学院跨学科学科

杜燕锋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随着高等教育与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密切程度的加深,高校社会职能发生了变化,由人才培养的象牙塔逐渐转变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站”。高校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影响其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水平,以及人力资源供给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正如斯坦福大学前副校长弗雷德·特曼所言:“大学不仅是知识传播和探求真理的处所,也会对一个区域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密度和所在地区的声望产生巨大影响。”[1]因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互动发展。由高等教育创造出来的知识质量以及这些知识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广泛应用性,对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国家层面“双一流”建设、“新工科”建设及省域层面“广东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等背景下,从国外借鉴的视角,探讨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学科专业与产业的互动历程、特征及经验,以期为我国高校学科专业与产业的互动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麻省理工学院学科专业与产业互动的历程

麻省理工学院在美国赠地学院运动开展背景下于1861年创办而成。从其发展历程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工程技术学院阶段、理工科大学阶段、综合性理工大学阶段[2],不同发展阶段学科专业与产业之间的互动情况亦不相同,即工程技术学院阶段的被动适应、理工科大学阶段的主动调整、综合性阶段的适应与助推。

(一)工程技术学院阶段:学科专业被动适应产业

这一阶段主要是从麻省理工学院建校的1861年至20世纪20、30年代。随着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国内环境安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国内产业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制造业发展速度得以提升,其生产总值远远超过国内农产品生产总值;另一方面,美国工业生产总值所占比例与农业生产总值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尤其是1884年工业生产总值所占比例(53.4%)首次超过农业生产总值所占比例(46.6%),标志着美国成功跨入工业化国家行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赠地运动开展前,美国一些学院仍然沿袭殖民地时期的古典课程模式,这些古典课程无法适应美国强国和发展实业的需求。因此,美国政府颁布《莫雷尔法案》,通过政策引导的手段,引导获得赠地的高校做出相应的调整,注重科学和实业课程的发展,以适应国家产业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着眼于追求自然科学与工业实践的结合、让科学服务于经济的麻省理工学院应运而生。

从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之初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其学科多以当时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实用性较强的工科学科为主,如农业教育、工艺机械教育、农学、生物学等;专业设置上则开设了以科学和技术为主的实用性专业,如机械、土木、建筑、采矿和实用化学等。之后,经过十多年发展,为了进一步适应马萨诸塞州经济产业发展需求,麻省理工学院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开设一些电气、化学、造船等工程类学科专业。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的发展需要催生麻省理工学院的产生及其相应学科专业的设置,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科专业被动适应着产业发展需要。

(二)理工科大学阶段:学科专业主动调整适应产业

这一阶段是从20世纪20、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技术更新的加快以及美国工业生产及科研水平的发展,人们对新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多,基础科学越来越在工业中得到重视。而当时的麻省理工学院只是单纯的工程学院,其物理系等理学院系几乎微乎其微,作为物理学家的康普顿(Karl Taylor Compton)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以及工科的发展是建立在理科等基础学科发展之上的,工程技术的发展应该建立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因此,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理工教育,如加强基础科学,成立独立的理学院[3],包括化学、生物学与公共卫生学(1943年,此学科的学院组建成为独立的两个学院)[4]、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学院,把基础学科提高到与工程学科同等的地位,强化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的联系,使应用科学的发展建立在基础科学的基础之上;对物理系进行重组,加强基础物理的研究,通过建立光谱学实验室和伊斯特曼理化试验室等,提升物理系在学校中的地位,使其上升为可以独立进行教学与科研的基地;以物理系的建设和完善为突破口,建立理学院、工程学院和建筑与规划学院等,并发展相应学科专业;以及发展政治、经济、文学、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5],进一步优化调整了相应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学院布局,加强学科专业与产业的适切性。

这一时期,麻省理工学院通过主动转型、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来与产业互动的做法,使其很快从一所单纯性的工程学院成功转型为理工科大学,其培养的人才不仅满足社会需要,得到社会青睐,其基础研究的发展,也对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麻省理工学院的声誉得到了快速提高,人们也更加相信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开始步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了。

(三)综合性理工大学阶段:学科专业适应并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这一阶段,美国经济开始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学科专业适应产业发展的同时,开始呈现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

具体而言,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美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教育在科学技术中的作用,美国更是将科学教育看作是推动和加速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促使科技知识呈现出大爆炸式发展的同时,一些新技术新发明也层出不穷。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类型提出了新要求,原有单一的技术人员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无法较好地胜任快速更替的科技工作,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综合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美国高等教育开始了新的变革,也为美国一些高校的转型提供了外部环境。一方面,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建立独立的人文学和社会学学院来大力发展人文科学教育,并将人文社会科学放到与理工科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种文化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为其自身转型为综合性理工大学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麻省理工学院面向马萨诸塞州经济产业发展需要,不仅在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工业管理学院(该学院之后更名为斯隆管理学院,并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管理学院之一)[6],而且根据马州对医药产品的需要,在政府支持下,新增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开设生物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生物学、制药工程等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大脑与认知科学等。此外,麻省理工学院注重跨学科发展等,采取辐射实验室模式,建立若干个跨院系、跨学科的实验室和实验中心(如电子研究实验室),推动工程类、技术类等学科与基础学科等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进一步淡化学科界限,促使技术的科学化与科学的技术化趋势日益凸显[7]。高校学科领域的高度专业化与综合化促进了学科间的深度交叉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航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出现等等,都是在交叉学科或学科融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技术,并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可以说,麻省理工学院在向综合性理工大学阶段转型时,其学科专业开始从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向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转变。

二、麻省理工学院学科专业与产业互动的特征

麻省理工学院从成立到现在发展为一所世界高水平的理工大学,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积极服务其所在的马萨诸塞州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马萨诸塞州经济产业发展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除了开设与马萨诸塞州产业经济需求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之外,也承担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研究任务,重视应用性人才培养。并与州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协作、各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而马萨诸塞州产业经济的发展,也为麻省理工学院学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空间。麻省理工学院与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保持一种动态适应的互动关系,两者之间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学科专业满足产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麻省理工学院从成立到今天,其学院所设学科专业都是针对马萨诸塞州乃至整个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而设立,是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建校初期的工程技术学院阶段,为了满足马萨诸塞州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麻省理工学院主要通过开设实用性较强的工科学科专业,如机械、建筑、土木、采矿、实用化学等,培养工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来适应马萨诸塞州产业的发展需要;理工科大学阶段,随着马萨诸塞州市场经济的需求,麻省理工学院再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开设化学、电气、造船等工程专业,重视工科学科与基础学科研究;综合性理工科大学阶段,随着麻省理工学院参与社会事务机会的增多,以及与政府、企业、社会等合作解决问题机会的增多,其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科技的结合。因而,与麻省理工学院理工类等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得到了发展。而随着生物科技时代的到来和马萨诸塞州对医药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该区域医药工程领域的研究。麻省理工学院抓住机遇,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新增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并开展生物学、生物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以满足马萨诸塞州经济产业发展需要。总之,从麻省理工学院学科专业设置来看,呈现出文理等基础性学科与工、经、管等应用性学科相结合共同满足产业多样化需要的特征。

(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适切产业发展需要

本科生培养方面,从培养目标看,制定了能够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即强调知识体系的全面性与基础性、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加强学生探索精神的开发与提高。从本科生培养的教学内容看,注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教育方式看,一方面,首创了本科生研究机会 计 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鼓励一些优秀的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锻炼和提高其自身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据统计资料显示,麻省理工学院85%以上的本科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参加过一项或一项以上的科研项目,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8],其中,有不少研究成果被批准获得专利进而投入现实生产。另一方面,重视本科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工程实习项目(Engineering Internship Program, EIP)将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进而培养其实践能力。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培养的最大特点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教学和科研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正如查尔斯·戴维斯评价的那样“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的优势在于它的深度和强度。我们毕业生的首要价值在于他们的自律、分析技能及迎接挑战的信心。”[9]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为马萨诸塞州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和后备力量。

研究生培养方面,重视跨学科研究。在科技发展综合化的趋势下,学科之间呈现出交叉与融合的特点。麻省理工学院正是在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跨学科研究。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即课程的选择不局限在一个单独的院系所设的课程,可以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在几个系进行选择,以保证对主修学科的重视程度及全部课程的完整性与均衡性[10]。除了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外,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方面也要求研究生要有一定的基础,目的在于增进其领导才能、专业、社会道德责任感的兴趣以及广博的知识[11]。正是得益于跨学科培养模式,学院的研究生在成为劳动力时,能够带来其自身研究经验中获得的新观念,把技术从学术界转移到企业界或产业界中[12],进而推动产业发展。

(三)市场、产业影响学科专业发展

德里克·博克(Derek Curtis Bok)曾这样描述大学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我们不知道一个没有大学的城市会更富有还是更贫穷,因为谁也不能预知一个没有像大学这样的大机构存在的社区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但是我们相信,相对来说,很少有其他方式可以像大学那样给一个城市带来如此大的经济效益。大学对地区的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与市场、企业、产业的互动来体现。大学为市场、产业发展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人才等各种智力支持,而市场、产业则为大学提供了丰富的资金等资源支持,促进其学科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是最早的创业型大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市场、产业的影响力愈来愈大,尤其是对这种创业型大学而言,其学科发展重要因素就是市场因素。市场、产业需求是高校学科专业与产业适切发展的外部推动力,市场、产业不仅通过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到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市场、产业也为学校提供其需要的科研经费资源,将学校的学科引向市场、产业感兴趣的领域,这样高校与市场、产业逐渐建立一种合作共生的良性机制,市场、产业影响了学科发展,学科发展的成果转化又服务了市场需求,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产业界提供巨额利润的同时,产业界也会转移一部分利益给高校,为大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促进了学科发展[13]。

市场、产业影响学科发展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学科专业建设,也可以通过企业、产业与高校的合作研究,即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带动大学学科专业发展等。以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科发展为例,产业与高校之间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是其影响学科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学科非常强大,究其原因,除了其拥有顶尖的学术团队、学术人才支持外,也与麻省理工学院能快速的与市场、产业需求相适应,从而获得市场、产业的资源支持有关。据相关资料显示,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成果和发明每年可为美国经济增收200亿美元,在全美50个州中,由麻省理工学院师生创立或通过学校进行技术转让、专利许可建立企业的总数达4000多个,其中1065个与麻省理工学院相关的企业总部设在学校所在地波士顿地区,而这其中80%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14]。而依托波士顿建立起来的生物产业基地,更是产业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结果。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马萨诸塞州市场对医药品需求量的增加,促使麻省理工学院紧跟市场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学科发展,发展生物技术、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学科专业,并加强与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等企业联系,获取其资金支持,联合攻关课题研究,并进行成果转化。据统计,波士顿地区10个顶尖的生物技术公司中,有8个公司是与麻省理工学院相关的、由该学院教师和毕业学生独立创办的。

三、麻省理工学院学科专业与产业互动的启示

(一)政府的引导与服务作用

政府的引导与服务是高校学科专业与产业适切发展的有力保障。从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政府在高校与产业适切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政策制定来影响高校学科专业与产业适切发展,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成立就得益于政府《莫雷法案》的颁布,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的手段,引导获得赠地的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国家经济产业发展需要。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之初开设的农学、机械制造、生物学等学科专业,就是适应当时国家农业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政府通过经费资助等手段加强对高校学科专业调整的干预,如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设置就是政府引导下的结果。随着生物科技时代的来临,人民对于医药产品的需求量激增,马萨诸塞州的医药品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对医药产品的需要,马萨诸塞州政府通过提供一些经费来支持麻省理工学院在医药工程领域开展研究,促使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快速发展的同时,引领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使该州成为美国第二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进而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15]。

(二)重视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特色学科、哺育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方式。随着科技发展、生产的不断现代化、新科学的迅速发展、学科间交叉融合趋势的加强,企业与高等教育中的一些重要方面正在不断地突破传统学术界限,以学科或专业为基础的传统模式正变得越来越模糊,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在此背景下,麻省理工学院积极推进跨学科研究来改革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通过建立跨学科研究机构和平台开展跨学科研究,以促进新兴学科的发展。如麻省理工学院拥有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37个左右(如电子学研究室、林肯国家实验室、核科学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这些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主要是围绕工科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和项目计划,是在五个不同学院之间构成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相互交叉的跨学科研究体系。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机构已经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变革的新趋势,当高校资源重点流向跨学科研究的特定领域时,将会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尤其是促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等的产生,进而推动、引领与其相关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深度融合产学研合作

深度融合产学研合作,重视高校与工业界的良性互动,是高校学科专业与产业适切发展的最终动力。正如麻省理工学院前校长查尔斯·戴维斯所言“大学已成为现代经济的巨型发动机,为了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我们不断加强与盈利性产业的合作”[16],麻省理工学院作为最早推行大学与政府、企业进行合作研究的大学,其十分重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采取多种途径深度融合高校与产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如技术转化机构、产品开发创新中心、工业合作项目等。其中,大学与工业之间的“工业合作项目”,将麻省理工学院的知识资源服务提供给工业界,加强工业界与高校之间合作关系的同时,促进企业自身获得经济效益,企业为了自身发展会对学院进行投资,支持其相关研究和学科发展。高校学科发展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又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高校在发展时,除了考虑自身的发展和利益之外,也要考虑到与自身所处区域产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职能,与企业、产业界等建立一种积极双向的共生关系,不仅在学科专业方面,在科学研究等方面都能够主动适应并影响其所在区域产业的发展。

(四)重视市场对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的作用

从麻省理工学院学科专业与产业互动的经验可知,市场对高校学科专业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高校学科专业的建设资源是有限的,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即不同学科之间为争夺资源而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使得市场力量的产生。换言之,高校学科专业的优化调整实际上是市场资源配置与人才供需之间矛盾的解决[17]。因此,要重视市场的作用,即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度地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使其能够及时满足市场产业的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麻省理工学院跨学科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超学科”来啦
美国MIT现代光学实验教学模式及其启示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团队开发“社交T—shi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