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阳关芦苇群落管护对策分析

2019-03-19麻守仕

甘肃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阳关水生芦苇

麻守仕

(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敦煌 736200)

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敦煌市阳关镇境内,属西北极干旱荒漠区域,约8.8万hm2。核心区以湿地和绿洲为主,占总面积的30.99%,湿地由永久性湖泊和季节性湿地组成[1]。湿地和绿洲植被主要群落有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白杨 P. tomentosa、红柳 Tamarix ramosissima、沙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以及其他盐碱化草甸;湖泊流域植被主要群落有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水生芦苇和其他水生植物。

1 芦苇群落概况

芦苇是阳关保护区分布面积最大、最典型的水生和湿地植被,达1 500 hm2。在渥洼池、西土沟、山水沟、新工坝、野麻湾等流域,水生芦苇普遍高达2~3 m,沙生芦苇高0.2~1.0 m。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苇群落既是阳关保护区湿地草原特色,也是阳关田园绿洲外围生态安全屏障,直接阻隔了库姆塔格大沙漠东沿流沙的西侵,对保护敦煌绿洲、涵养水源、调节区域小气候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在还没有使用彩钢板之前,敦煌阳关乃至敦煌市郊的居民盖房、四合院防沙罩顶,基本都使用水生芦苇编制的席笆。那时阳关附近流域的水生芦苇就是香饽饽,秋冬两季来阳关收割芦苇的人车络绎不绝。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社区居民不再收割芦苇,干枯倒伏霉化的水生芦苇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渥洼池湿地流域、新工坝流域、野麻湾流域、西土沟流域等地,大面积芦苇群落功能开始退化,特别是绿洲边缘沙生芦苇面积日渐萎缩,给流动的沙丘提供了可乘之机。

2 芦苇群落功能

2.1 动物生境

保护区大面积分布的芦苇群落,不仅在水质净化方面作贡献,也在消除盐碱改良土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环境。目前,在芦苇湿地域监测到脊椎动物100多种,其中哺乳动物30多种,鸟类80多种,鱼类7种,两栖动物2种,爬行动物14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Ciconia nigra、白鹳C. ciconia、大鸨 Otis tarda、小鸨 Tetrax tetrax、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白尾海雕 Haliaeetus albcilla、玉带海雕H. leucoryphus、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 8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红隼Falco tinnunculus、灰鹤 Grus grus、大天鹅 Cygnus cygnus、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等15种。保护区湿地湖泊流域的水生芦苇,以及绿洲及周边的沙生芦苇是不可或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2]。

2.2 生态屏障

湿地流域水生芦苇植被根系发达,保护区充分利用这个特殊资源,修筑20多条生态坝,用来固定、稳定流域内泥沙流失,使泥沙沉积增加土层厚度,不断加固坝体,扩大流域湿地面积,极大缓解了因沙土松软而形成的“沟蚀”难题。针对湿地周边流动沙丘,埋设滴灌将沙生芦苇引上沙丘,利用芦苇发达根系固定住沙丘流动。现已在渥洼池湿地、西土沟湿地周边固定流动沙丘6 km,保证了两地湿地、草原生态安全。同时利用质地坚硬的水生芦苇,在开始退化的绿洲外围建立草方格和防风屏障300 hm2,为促进草原和绿地修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2.3 研学基地

沙漠本身就是一个缺少绿色的区域。碧波荡漾,天鹅驻足,芦苇挺立,芦花飞雪,壮美景观更是难得一见。保护区以“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厚重的阳关文化为依托,充分利用湖泊、流域内的水生芦苇资源、芦苇荡的鸟类资源大力开展研学游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依托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芦苇群落保护科研监测,对芦苇群落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3 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生态功能退化

因收割、管护不到位,西土沟、山水沟、野麻湾流域水生芦苇功能退化严重,约200 hm2,部分芦苇残体倒伏在水中腐烂,污染水质,造成水质富营养化,芦苇不兴利反而生害。渥洼池湿地西南区外围沙生芦苇过度放牧造成面积收缩,约50 hm2,草地荒漠化和沙化现象严重。在沙生芦苇消失的地方,流沙肆无忌惮地跟进着,对保护地内芦苇植被带来了严重威胁。近年统计,西南通往黄沙湾的古道已经被流沙填埋,一道长约3 km、高约20 m的流动沙丘就是罪魁祸首。这道沙梁就横在渥洼池湿地“母亲泉”——车轱辘泉西不足1 km地方,它们之间只有水生芦苇和沙生芦苇相隔。

3.2 危机意识减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渥洼池湿地核心区约1 000 hm2,泉眼100多个,这些泉水最终汇聚成了渥洼池流域,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大部分居民淡忘了绿洲外围与流沙苦苦鏖战的芦苇群落。当他们对芦苇资源依赖性减小时,对芦苇植被的保护意识就开始淡化。如冬季集中在保护地外围焚烧芦苇,使这部分芦苇植被丧失了野生动物栖息地功能。在湖泊流域经营农家园和水上休闲项目的居民,更是有意无意地破坏着芦苇资源,对保护地内外芦苇资源系统化管护带来严重障碍。如果芦苇植被继续退化和消失,就会使流沙高歌猛进,对阳关乃至敦煌西境的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3.3 科研监测滞后

阳关保护区核心区大部分湿地植被都是芦苇。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和监测经费的缺乏,针对芦苇群落变化的科研监测相对较少,对芦苇生长条件、环境等方面没有进行必要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对功能退化,或正在消失的芦苇植被缺少科学的监测,对沙化严重区域的修复与治理工作缺乏先进技术支撑。

4 保护对策分析

4.1 落实新理念

全面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新理念,不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到流沙破坏严重的地域开展调查,让他们亲自感受芦苇资源治沙的成效,同时感受芦苇植被破坏后带来的流沙危害,以严酷现实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切实提高他们的芦苇资源保护意识[3],逐渐形成系统管护芦苇植被的空间网络。

4.2 加大成果应用

要通过实地保护项目,加大对芦苇资源监测的经费投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展芦苇群落监测研究,既要开展芦苇群落对环境的调节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研究,又要加大芦苇植退化的监测研究,对正在退化和已经退化的芦苇植被要加大监测结果分析,并善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芦苇植被保护的新措施。

4.3 重点区域封禁

针对保护地外围湖泊流域水生芦苇,以及流动沙丘附近的沙生芦苇,要通过社区共建模式,在不影响野生动物活动的情况下采取围栏封禁,以制止闲杂人员和牲畜对芦苇植被造成不必要的破坏,严防“边行效应”和“破窗效应”而祸及保护地内的芦苇植被。

4.4 加大修复治理

芦苇植被遭到破坏恢复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有的地方是无法再恢复的。对于芦苇湿地周边遭到破坏的沙生芦苇,可通过埋设管灌措施加以修复。对于流域内遭到破坏的水生芦苇,在保证流水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通过修筑生态坝提升水位等措施加以修复与治理。对于保护地外围的沙生芦苇也要倡导禁牧、修复,不断扩大绿地面积。

4.5 提高经济效益

1 t芦苇可造浆纸400 kg,可节约木材0.4 m3。芦苇可以制成纤维板[2,4]。芦苇是很好的饲料,既可以制作成青贮饲料,也可以制作干饲料。保护地在有计划地对干枯芦苇进行收割的同时,要主动和造纸、建材企业,以及当地养殖大户联系,鼓励他们根据需要对湿地高杆芦苇进行收割。还要和旅游产品加工企业联系,鼓励他们对高杆芦苇进行深加工,编制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总之,芦苇群落的科研管护任重而道远,如何提升芦苇湿地资源管护能力,充分发挥芦苇群落生态功效,是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筑敦煌乃至西部生态安全屏障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阳关水生芦苇
石磨豆腐
遥望阳关
芦苇
茅草和芦苇
阳关:虚实印象
芦苇
互助
互助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西出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