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山风景区声景观研究

2019-05-18牟慧君黄光智徐子璇

甘肃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风景区园区景区

牟慧君,黄光智,徐子璇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音乐学家莫雷•谢弗(R. Murray Sehafer)提出声景观概念,指在人们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基于美学和文化层面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和欣赏的声音[1]。其实声景观在我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园林中早有体现[2-3],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等成语就强调声景观的描写,只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随着景观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声景观这一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国内[4]。纵使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声景观这一领域给予了认可,但声景观在“视觉至上”的现代景观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也仅从噪声控制层面着手,即采用科学手段去除危害公共环境的噪声。而在当代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始终秉承多方位感受环境的核心理念,将声因素等多元因素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之中。于此,本文以烟台山风景区声景观为例,从中研究分析我国现代景观在声景观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提升建议,为以后声景观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提供借鉴[5]。

1 烟台山风景区概况

烟台山风景区坐落于烟台市芝罘区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面积45 hm2,三面临海。景区不但拥有雄伟瑰丽的沿海风光带,还是各个朝代的知名文化圣地,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该山也被称之为烟台市兼具自然风光与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知名旅游胜地。烟台之所以被称为“狼烟墩台”,就是由于烟台山曾在山顶建立烽火台抵御倭寇。烟台山不仅涵盖了当地多元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文明传承,还成为该市的著名文化象征。游客流量最高可达3.4万人次/日,主要是由周围居民及外地游客组成。

声景观的分类方式诸多。从声景观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人工声、自然声、生活声与历史文化声。人工声主要指园区内器械广播音,人们通过娱乐器械、运动等发出的声音;自然声则是指公园内动植物、风水雨等自然物发出的声音;生活声则主要指人们交谈、哭啼、嬉笑的声音;历史文化声指与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相关的声音,如戏曲声、叫卖声等[6]。

2 研究方法

本文在对烟台山风景区声景观展开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基于文献阅读法与田野调查法2种方法对该景区进行了实地情况的勘察及相关数据的获取。

2.1 文献阅读法

整理声景观相关资料,归纳声景观的概念、特征、发展脉络以及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景观提升相关措施,总结构建评价声景观的原则和方法,为现代景观中声景观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7]。

2.2 田野调查法

通过运用实地调研(观察法)、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完成对烟台山风景区基本资料数据及声景观类型、游客对声景观评价数据的收集等[7]。

问卷调查主要从以下这4方面进行设置:游客对烟台山风景区声景观是否满意;从全园的角度来说,游客主观上听到了哪些声景观;对于园区哪些声景观比较满意,哪些比较失望,并就其喜好程度以满意、一般、不满意3种态度进行评价[8]。

2.3 勘察数据的处理方法

数据的处理及其评价指标主要针对烟台山风景区内游客问卷调查这一部分。对调查问卷的有效率做出统计,对调查的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各自占比,为下文的调查分析做铺垫。

3 结果分析

通过笔者在烟台山风景区内的现场观察、向游客发放的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与管理者的访谈3方面进行了如下分析[5]。

3.1 现场勘查

为了全方位调查烟台山风景区的实际情况,如地理坐标、整体格局、声环境包含的要素和分布等情况,笔者对该园区实施了一系列实地勘察,得出园区内声景观的类别与各项具体内容。园区自然声有风声、树叶窸窣声、海浪声,雕塑流水声,人工声有跑步声、游乐园器械的音乐声和区外喇叭声、施工声等噪音,生活声有游客的说话声、嬉笑声、婴孩的哭啼声,历史文化声有诗歌朗诵声、歌曲颂唱声。

自然声:烟台山风景区本身就是一个山体,冬暖夏凉,植物种类丰富,绿化覆盖率较高。园区内除了树叶的窸窣声,虫鸣鸟鸣声,风声流水声之外,三面临海的特点使得该景区具有海浪声。面对大海心旷神怡,可以释怀心中久久难以放下的事,这也是吸引很多游客来此的原因,特别是烟台山风景区在海岸线一带设置了很多可供游人观赏驻足的景点:海上游艇观光、惹浪亭、射鱼台、观海坪等,成为该景区在声景观中的一大亮点。

人工声与生活声:作为一个地处市中心的便民综合性景区,烟台山风景区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更是周边居民游览散心的好去处。所以园区内充满了人工声与生活声,热闹非凡。人们在600年古栾树下相谈甚欢,在茶舍里把聊家常,在婚庆广场跳起了广场舞,无不一派和谐景象。另一面的儿童游乐区中,碰碰车、大摆锤、旋转木马等项目更是吸引了不少孩童与年轻游客,由此也产生了他们的嬉笑声与娱乐器械的音乐声。

历史文化声:烟台山风景区作为烟台标志性景区之一,是一个集开埠文化、文物遗址、异国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自然是吸引了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同志与爱国青年到此游玩,并自发地组织爱国诗歌朗诵、歌曲颂唱等活动,他们用行动很好地对历史文化进行了传播。

3.2 游客问卷调查

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分,问卷有效率98%。调查问卷主要基于使用效果与主观感受等层次,采集和整理游客对园区内声景观的偏好程度以及声景观与周边地区的融合程度等相关信息[9]。

图1表明,所调研的98名游客均表示听到了自然声、生活声,2/3的人听到历史文化声,表示听到人工声的人则仅有1/3。对于某种声音,听到与否一方面决定于声音强度,声强达到一定程度,任何听觉正常的人都会听到,所谓“如雷贯耳”;另一方面决定于听众的关注焦点,人们往往忽略自己不关注的事物,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调研中游客表示没有听到某类声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游客的影响较低。因此,相对说来,调研数据表明,自然声和生活声对游客的影响最大,历史文化声对游客的影响则明显大于人工声。

图1 游客听到的声景观类型

图2 表明,游客对自然声表示满意的比例高达82%,而且没有游客表示不满意。说明大海的海潮声、风吹树叶的窸窣声、雕塑流水声等自然声观景得到了游客的正向反馈,这也是在本次调查中获得赞誉度最高的景观要素。这一景观不但与景区环境实现了紧密的融合,还能够给游客创造良好的暗示效果,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身体上的放松。给游客创造了良好的暗示效果,使他们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游览积极性,这也顺应了游客游园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满意度较高的还有历史文化声,对该类声景观表示满意的比例达到75%。烟台山风景区地势由低到高逐渐攀升,必须经过很多阶梯才能够达到顶峰欣赏灯塔。勘查中发现,游客在刚刚进入该景区时,往往被历史文化音吸引,循声而上,才发现是很多老一辈的爱国人士自发组织的活动。游客表示烟台山风景区本就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景区,老一辈革命同志或爱国人士在这里自发组织的诗歌朗诵或歌曲传颂等活动不仅很好地以实际行动传播了文化,还加深了游客们对于文化的理解与体验感。相比较而言,游客们对于生活声的反响比较平淡,在接受调研的98名游客中,49名游客表示对此感到满意;38名游客表示一般,对其持无所谓态度;11名游客表示不满意,认为景区内人声嘈杂,景区应为游人提供一个清净舒心的环境。对于人工声游客们的评价褒贬不一,在表示听到人工声的55名游客中,25人表示对于儿童游乐区的音乐声满意,认为该设备设施很符合人们的需求;20位游客不满意周边汽车喇叭音、施工音等噪音;其余人表示一般,持无所谓态度。

图2 游客对各类声景观的满意情况

3.3 公园管理者调查

访谈和调查发现,烟台山景区没有制定专门的广播、音乐等播放时间计划表,也没有制定关于紧急状况的应对措施,播放设备较为简单落后。从游客的反馈和评估能够发现,游客对景区内广播和背景音的设计情况满意度与协调性评分普遍不高。因此,目前景区内播放的音乐是否有必要,以及频次、时间分布必须经过科学的研究与长期完善。调查还发现烟台山景区没有设计景区景点介绍和安全警示,作为当地的知名景区之一,这是不尽合理的。

4 结论与讨论

烟台山风景区自然声和生活声对游客的影响最大,历史文化声对游客的影响则明显大于人工声。对园区内的自然声和历史文化声,游客普遍表示满意,对人工声满意度较低,对生活声反响平淡,部分游客不满意生活声。很多游客被该烟台山风景区的历史文化吸引而来,大部分游客对这种历史文化音持有支持和鼓励的态度,这种声要素不但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暗示效应——爱国,与当地的景观环境紧密融入为一体,因此能够获得游客的欢迎。

声景观中的特征景观在声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为提升游客体验与景区声景观质量,结合烟台山风景区现状、相关文献及过往优秀案例中声景观营造成功的经验,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自然声的保留与发扬。在对烟台山风景区场地的勘察中,游客对于自然声的喜爱程度最高,以此说明各种自然声景观对游客最具吸引力,正是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在声景观方面的反映。为了给游客创造与自然声更加紧密融合的机会,应当最大程度地保留与塑造自然声要素。想要更好地保留与塑造原始自然声,就应当首先在土地规划布局结构中,根据视觉景观的设计理念,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对土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保留地区多元化的动植物生态系统,以此来吸引周边鸟兽虫鱼的栖息,从而取得多样化的自然声效果[10]。不仅如此,植物系统的保留,能够取得风吹丛林的美妙声效。

第二,在尊重文化、保护文化、发扬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安静区域”与“热闹区域”的科学布局[11]。烟台山风景区著名的景点之一各国领事馆建筑群,应予以保护。由于部分游客表示不满意生活声,儿童乐园与婚庆广场距离观海坪与观日台距离过近,喧闹的气氛会影响游人观赏的心情,宜合理利用山地起伏的地形与植物搭配,设计出“缓冲区域”,以屏蔽这类生活声。景观提升的初衷是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求,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历史文化声的传播应更进一步地发扬,在规划设计中应为群众设置一个活动天地,以供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对整个景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不但能够使游客在安静的环境中释放由于节奏过快的工作带来的高压力,还能够让他们在热闹的环境中借助于多样化的活动来舒适身心,进而激发自己生活的积极性[1]。

第三,在管理运营部分,出于安全考虑,首先应当为园区设置好安全提示音等人工声,对景区扬声器的安置地点与数量、扬声器效果、播放管理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情况(播放时长、内容、频度等)做出合理安排。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公园内外部声要素的协调。比如,应当尽量避免周边环境噪声对园区的干扰,也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园内活动对附近居民区产生的消极影响[12]。大型扬声器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的破坏性声要素,这就需要将其置换为小型扬声器,并科学分配在园区的不同位置,这样能够科学地解决噪声问题。

第四,积极引导提高公众对声景观的认知与理解。比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编制声景观地图、组织声景观评选活动以及开展相关的散步慢跑活动等。其中,声景观地图指的是将声景观在地图中标注出来,从而吸引游客去寻找和欣赏。尤其是游客在评选最优声景观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的散步活动,以及观察、记录的独特声元素的视听一体化互动,不但有助于调动园内存在的多样化声要素资源,还能够增强居民对声要素的认知程度。不仅如此,还应当建立市民一体化的声环境管理体系。例如,可以在初等教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定时针对公园的声景观展开全面评估与测试,对相关建筑进行修缮,在市民中间大力宣传声景观保护的重要性等。市民组织也应当积极组织和参加与此相关的项目和活动。比如,可以在不同的节日,开展鸟鸣欣赏活动等[13]。

综上所述,游客对于声景观的评价与体验感,表达了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的初心;更进一步说明声景观以“听觉渗透游客感知”这一方式影响着游客对于景区整体质量的评价,不同类型的声景观传递着不同意蕴的园林意境,声景观在园林建设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声景观设计作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关键部分,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立足于实际需求,营造出绿色、健康的人与自然一体化声环境。

猜你喜欢

风景区园区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摘牌』
“摘牌”
园区的开放样本
某景区留念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