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山保护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现状
2019-05-18敏正龙刘仲华邓仲荣马青荣马继福陈小龙
敏正龙,刘仲华,邓仲荣,马青荣,马继福,陈小龙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康乐 731505)
林木种质资源指林木种及种以下分类单位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林木个体和群体的各种繁殖材料的总称[1],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20年要完成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2014年国家林业局印发《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太子山保护区)植被属于高原高寒植被区向温带森林区过渡类型,林木种质资源丰富。在成立保护区之前,该区是国有林场,注重营林生产,但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重视不够,致使许多林木种质资源呈快速消亡态势,一些珍贵种质濒临绝迹,任其发展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本文在摸清太子山保护区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加强该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1 研究区概况
太子山保护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间,102°43′~103°42′E、35°02′~35°36′N,东西长约 100 km,南北宽约 10 km,海拔 2 200~4 636 m,总面积 8.47 万 hm2。该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1 ℃,无霜期110 d左右,年均降水量660 mm。发源于该区的河(溪)流近200条,其中较大河流16条。境内群峰林立,溪流奔涌,地貌奇特,林海雪原,形成了二郎庙、麻山峡、后东湾、扎子河、药水峡、松鸣岩、铁沟、大湾滩、三岔沟、槐树关、关滩等10余处森林风景区。
太子山保护区保护对象为自然森林生态系统。该区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又是西秦岭和祁连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处;植被类型属于洮河中下游植被小区,为高原高寒植被区向温带森林区过渡类型。该区自然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独特,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物种稀有性显著,共有维管植物838种,脊椎动物208种,昆虫682种,大型真菌61种,物种总数1 789种。
太子山保护区前身为临夏州太子山林业总场,建场于1957年;1991年更名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水源涵养林建设总场”;2001年12月移交省林业厅直属管理;2003年9月变更为太子山自然保护区;2005年12月被批准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1月被批准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辖紫沟、东湾、药水、松鸣岩、新营、甲滩、关滩7个保护站和槐山子1个苗圃,设有42个保护段(点)。
2 研究方法
按照原国家林业局2016年颁发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采用资料查询、知情人访谈、踏查、样方调查、线路调查、单株调查等方法开展研究。调查内容包括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古树名木、苗圃等区域内林木科属种、数量、分布及群体信息,林木种质资源的类型、林分起源、组成、林龄、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林木品种的分布、来源、数量及生长情况,分布区域相关自然地理等环境因子。调查工具包括数码相机、电脑、围尺、皮尺、土壤刀、测高器、罗盘仪、GPS、海拔仪、计算器、望远镜、生长锥、调查用表、调查用图、铅笔、文具盒、工作包,以及标本采集器械、药品、防护服、安全用具等。2015-2019年,共计完成踏查线路28条,线路调查97 km,样方调查21个,采集标本600多份136种,拍摄照片900张。
3 结果
3.1 资源分布
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青杄Picea wilsonii、华山松 Pinus armandii、紫果云杉 Picea purpurea、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 faxoniana等为主的针叶树种原地分布情况;青杨Populus cathayana、红 桦 Betula albosinensis、紫 丁 香 Syringa oblata、北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subsp. pekinensis、香荚蒾Viburnum farreri、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var. enulis、陇蜀杜鹃 Rhododendron przewalskii、陇东海棠Malus kansuensis、甘肃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胡颓子 Elaeagnus pungens、黄瑞香Daphne giraldii、楤木Aralia elata等为主的阔叶树种原地分布情况;还有四萼猕猴桃Actinidia tetramera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布情况、生境情况。
表1 太子山保护区古树名木统计
对古树名木和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进行了专项调查,统计数据见表1和表2。
对其它林木种质资源如主要造林树种、有开发利用潜力树种、我国特有树种的调查数据见表3。
优良单株(优良品系、优良类型)是选育林木新品种的基础材料,是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优良单株及优良品系也是这次调查的重点之一。在调查基础上,初选优良单株(优树)69株。其中:用材林优良单株61株,主要有青杄39株,云杉Picea asperata 2株,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 principis-rupprechtii、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华山松、油松 Pinus tabuliformis、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岷江冷杉、水曲柳、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桦、青杨、冬瓜杨 Populus purdomii、华椴Tilia chinensis各1株。经济林优良单株8株,四萼猕猴桃、陇东海棠、蓝靛果忍冬、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香荚蒾、黄毛杜鹃Rhododendron rufum、陇蜀杜鹃各1株。
表2 太子山保护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统计
表3 太子山保护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统计
3.2 资源保护
3.2.1 保存形式
“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主要有原地保存、异地保存和设施保存3种方式[2],结合太子山保护区实际,按照1993年国家标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14072-93),建立了原地保存地。原地保存是指将种质资源在原生地进行保存,又称就地保存。原地保存的目的既保存遗传资源,又保存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2005年太子山成立保护区以来,对处于危险或受到威胁的植物物种进行重点保护。建立了以青杄、华山松、紫果云杉Pinus purpurea、岷江冷杉等为主的针叶树种原地保存区,在主要分布区域紫沟、松鸣岩保护站设立了原地保存区。松鸣岩保护站集中连片的古树群面积为101.00 hm2,紫沟保护站集中连片的古树群面积为5.19 hm2。建立了以青杨、红桦、紫丁香、北京丁香、水曲柳、香荚蒾、蓝靛果忍冬、陇蜀杜鹃、陇东海棠、甘肃山楂、胡颓子科、黄瑞香、楤木等为主的阔叶树种原地保存区,在主要分布沟系和片状区域设立原地保存区。建立了以四萼猕猴桃和水曲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为主的珍稀树种分布原地保存区。
四萼猕猴桃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中型落叶藤本,中国特有种,生于阴坡的针阔混交林和杂木林中土质肥沃处,有的生于阳坡水分充足的地方;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或山沟溪流旁,多攀缘在阔叶树上,枝蔓多集中分布于树冠上部。四萼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水果,具有多重功效和作用,被人们称为果中之王。在太子山保护区的天然分布非常稀少,仅在新营保护站分布有6株。
水曲柳属于木犀科白蜡树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濒危种,水曲柳是古老的残遗植物,分布多为零星散生。喜光,耐寒,喜肥沃湿润土壤,生长快,抗风力强,耐水湿,适应性强,交耐盐碱。材质坚韧,纹理美观,是制作家具的良材。水曲柳在太子山保护区的天然分布非常稀少,仅在新营保护站分布有22株。我们在主要零星分布区域设立原地保存区,并在其周围设立保护带,修建铁丝网,埋桩,设立标记等保护工程建设。
3.2.2 保存管理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2007年国家林业局制定了《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明确了林木种质资源管理的单位和主管部门,并对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太子山保护区按照保护管理任务,划定保护区域,落实责任,加强巡查,强化监督,确保林木种质资源的安全。一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制定定期清查制度,以便有计划地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清查工作,摸清不同时期林木种质资源变化情况。二是对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其不消失和灭绝。三是对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加大重点监管,落实责任,保证其不被盗伐。四是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将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明确古树名木的管理主体,采取专业管理和发动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古树名木管理责任制,保证林木种质资源安全。五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视,新媒体,出版科普宣传书籍、画册,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措施,大力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爱护、保护的意识。六是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对辖区林木种质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定期开展清查工作,及时更新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特别是新发现的优质资源补充到管理信息系统当中,为科研机构和生产单位提供服务。
4 讨论
自成立太子山保护区以来,虽然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很重视,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对优良林木种质资源没有开展系统调查。一是对优良林木种质资源本底不清,分布不清;二是对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认识不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缺乏科学研究;三是对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没有采取抢救性的保护。由于保护区林缘边界人口多,人员活动频繁,加之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由于潜在的利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存在一定的盗采风险,给保护带来一定的难度。
自然保护区是林木种质资源就地保存的主要场所。太子山保护区在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生区和林木种质资源分布现状,提出了保护的措施,分类实施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主要措施:一是对珍稀濒危树种资源,采用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存。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四萼猕猴桃和水曲柳零星分布区域建立珍稀树种原地保存区。同时,充分利用保护区苗圃地,开展苗木培育,在适宜生长区进行人工造林,扩大种群数量;二是对古树名木采用原地保存为主的方式。在青杄、华山松、紫果云杉、岷江冷杉等集中分布区域建立古树名木保存区,强化保护措施,落实保护责任,在其周围设立保护带,修建铁丝网,减少人为活动;三是对野生乡土树种,特别是有经济价值的野生乡土树种建立保护小区或保护点,例如中国沙棘既是很好的造林树种,耐干旱、盐碱、瘠薄、萌生繁衍能力很强,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保肝护肝、防治肝硬化、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预防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止咳平喘、利肺等功效。陇东海棠、陇蜀杜鹃、黄毛杜鹃等,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价值。通过驯化培育,为庭院绿化美化提供优良品种。因此,要进一步加大野生树种资源驯化的力度,通过驯化和开展地区之间的引种等途径,充分利用野生树种基因材料改良林木品种,经过系统研究和评价挖掘其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太子山保护区利用山地苗圃和槐山子苗圃地开展异地保存,收集保存了青海云杉、红桦、中国沙棘、甘肃山楂、陇东海棠等,为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