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子山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

2019-03-19柳文斌王燕玲

甘肃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太子保护区野生动物

柳文斌,王燕玲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康乐 731505)

自然保护区是珍稀野生动物最后存留地和良好庇护所,其山、水、林、田、湖、草为动物提供隐蔽处、食物、饮水等必要的生活条件,是野生动物赖以繁衍生息的生命共同体。长期以来,由于经历了从林场转制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曲折历程,太子山珍稀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没有得到重视,也缺乏有关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研究。本文立足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太子山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现状,查找不足,寻求对策,以供有关学者、保护区管理者参考和应用。

1 研究区概况

太子山保护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间,102°43′~103°42′E,35°02′~35°36′N,总面积 8.47万 hm2。太子山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特别是林麝、豹和珍稀鸟类等濒危动物栖息地。该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1 ℃,无霜期110 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60 mm。海拔2 200~4 332 m,主要由太子山脉发源而来的一系列山峰和沟谷组成,分布有30条溪流。保护区林地8.10万hm2,占总面积的96%;非林地0.37万hm2,占总面积的4%。森林覆盖率38.39%。林地按地类划分,有林地2.85万hm2,疏林地 0.47 万 hm2,灌木林地 3.6 万 hm2,未成林地0.52万hm2。

2 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现状

2.1 种类

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5目59科208种[1],其中兽类6目18科60种,鸟类14目33科130种,两栖类2目4科5种,爬行类2目2科3种,鱼类1目2科10种。60种兽类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种:雪豹Panthera uncial、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石貂M. foina、猞猁Lynx lynx、兔狲 Felis manul、豺 Cuon alpinus、黑熊 Ursus thibetanus、马鹿 Cervus elaphus、苏门羚 Capricornis sumatnaensis、岩 羊 Pseudois nayaur。130种 鸟类中有国家保护动物21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5种:金雕 Aquila chrysaetos、白肩雕 A. heliaca、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雉鹑 Tetraophasis obscurus;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6种:黑鸢Milvus migrans、苍鹰Accipiter gentilis、雀鹰 Ac. nisus、褐耳鹰 A. badius、凤头蜂鹰 Pernis ptilorhynchus、秃 鹫 Aegypius monachus、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猎隼Falco cherrug、游 隼 F. peregrinus、红 隼 F. tinnunculus、蓝 马 鸡Crossoptilon auritum、血雉 Ithaginis cruentus、蓑羽鹤 Anthropoides virgo、四川林鸮 Strix dnvidi、鬼鸮Aegolius funereus、雕鸮 Bubo bubo kiautschensis。

2.2 分布

2.2.1 兽类

兽类主要分布在深山地区,活动于林下、灌丛、草甸、山溪间。从个体分布看,雪豹:上世纪70年代曾有人打死过雪豹幼崽的记载,近年几近绝迹,保护区与甘南、青海交界的太子山、五山池等地有活动。林麝:上世纪90年代在前东湾、后东湾、紫沟峡、垭子沟脑、多伦沟、太子山、铁沟脑等地为群众所见。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中,苏门羚数量急剧增加,2012年一名摄影家在保护区小峡林区拍摄到雪中觅食的苏门羚,新营、甲滩保护站曾多次救助、放归苏门羚。据估测,保护区内苏门羚约在100头以上。黄喉貂、石貂、猞猁、兔狲等多见于山地森林、灌丛、荒漠草原及裸岩地带。

2.2.2 鸟类

珍稀鸟类主要栖息活动的生境大致分为夏绿阔叶林、稀树灌丛草丛、人工针叶林、林田交界区和溪流水域等5个类型。金雕、红隼、鵰鸮、蓝马鸡、雪雉等多在夏绿阔叶林栖息,苍鹰以人工针叶林带栖息地,秃鹫、凤头蜂鹰、猎隼等栖息于稀树灌丛草丛,黑鸢常出现在林缘农田交界处,蓑羽鹤栖居于溪流水域。在个体分布上,蓝马鸡、雪雉种群数量稳定,几乎全区都有分布,笔者在药水水库岸边、松鸣岩河谷灌丛拍摄到固定的蓝马鸡、雪雉种群。据估测:目前保护区蓝马鸡约在400只以上,雪雉300只以上。金雕、白肩鵰、秃鹫等常见于新营保护站百里阳洼、关滩保护站乌龙沟等区域。苍鹰、猎隼等盘旋于浅山林区。斑尾榛鸡稀见于紫沟、东湾保护站3 000~3 800 m的高山针阔混交林和灌丛地带。

2.3 保护现状

2.3.1 本底不清

从1957年成立太子山总场到建立太子山保护区60多年时间里,从未组织开展过野生动物调查,现在引用的《甘肃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野生动物名录,是咨询有关专家综合野生动物生物学特性和参照相邻地区野生动物分布列出的,准确性有待实证,如:《甘肃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列出的雪豹、马鹿、黑熊、岩羊等,到目前为止还未被确认。2017年8月新营保护站救助、放归了2只红隼和1只鵟鹰,鵟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未被纳入。由此,亟待查清野生动物本地资源,为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2.3.2 监测科学化水平低

保护区监测手段滞后,主要靠人工巡护监测,容易惊扰野生动物,监测效果不理想。近年利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为7站1圃配备了8台红外相机,监测到一些野生动物画面,但受放置地点、电池续航能力、红外相机安全等因素制约,没有发挥出最大监测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子山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不够,需要引起重视。

3 原因分析

3.1 保护难度大

保护区呈狭长形,东西长100 km、南北宽10 km,周边是多民族聚居区。甘肃临夏州、甘南州和青海省循化8县1市与保护区接壤,经济欠发达,群众进入保护区偷猎野生动物的现象屡有发生。2016年12月,太子山森林公安分局破获了一起非法运输贩卖野生动物案件,查缴野生动物狍鹿尸体1块,蓝马鸡1只,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案件直接危及野生动物生命。保护区新营保护站境内和(政)合(作)公路纵穿而过,甲滩保护站大草滩辖区居留18户群众,新营、松鸣岩保护站与甘南州相接的区域仍有季节性放牧现象,这些人为(车辆)活动造成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重重困难。

3.2 自然灾害威胁大

寒潮、暴雨、暴雪、冰雹、洪水、干旱等恶劣气候困扰着野生动物繁衍生息,以暴雪为例:2018年11月14日至16日,太子山保护区普降大雪,积雪厚度达30 cm,大量苏门羚、野猪、狍鹿、蓝马鸡四处觅食,雪后巡护人员还发现一些被饿死的野生动物尸体。另外,森林火灾不但会烧伤、烧死野生动物,还会烧毁其栖息地,造成野生动物“有家不能回”。太子山保护区救助设施、条件匮乏,受伤、生病、饥饿野生动物得不到有效救护。

3.3 生态系统失衡

通过对珍稀野生动物区系和个体分布状况的对比分析,发现保护区珍稀野生兽类中,苏门羚、狍鹿、野猪等草食动物活动频繁,肉食性动物如雪豹、豺、狼、黑熊等锐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主因在于天敌生境遭到了破坏。

4 保护对策

4.1 开展专项调查

搞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大现有人员的培养、开发、利用,壮大野生队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野生动物调查是一项专业要求高、季节性(时间)强、覆盖面广的系统性工作,需要聘请专家具体指导,科学编制调查方案,周密部署,分类推进。通过调查,查清辖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建立数据库;综合评价野生动物资源,总结形成调查资料和调查报告;建立资源监测网络,掌握动态变化,分析变化原因;利用调查成果,编制野生动物保护中长期和年度计划,形成科学保护的长效机制。

4.2 强化宣传教育

针对林缘群众和保护局职工队伍实际,成立宣传队,编印宣传册,出动宣传车进集市、进校园、进寺院、进村社、进农家,采取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野生动物法律法规,营造“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紧抓职工队伍的法制教育,把野生动物保护有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纳入“七五”普法内容当中,通过举办专业培训、组织集体学习、知识答题等活动,提升职工队伍普法、执法水平。要抓好每年的“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和“国际湿地日”等节点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微信、网站、广播及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渲染报道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实绩,发动公众关注、参与自然保护事业。

4.3 加大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力度

依托保护局行政执法和太子山森林公安分局力量,积极利用各种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偷猎、非法贩运、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犯罪行为,以案释法,以案震慑犯罪分子。同时加大巡查、监管力度,不让破坏野生动物的“黑手”伸进保护区内。

4.4 完善监测体系

“林务通”是已建“太子山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云平台”系统的移动手持终端,目前已经为全局各段(点)配备100台,具备手机、GPS导航性能,加载了保护区地形图、人工巡护责任区等矢量化数据,可实现面积测算、实时数据、图片、视频资料编辑、拍摄和传输,保护局管理员能跟踪每个巡护员的巡航记录、获取上传的资料。今后要实现“林务通”全覆盖,要求段(点)职工坚持每天巡护,用“林务通”及时传送拍摄、记录辖区内野生动物活动的照片、视频资料,保护局汇总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数据库。增加红外相机数量,选准布设地点,扩大监测效果,利用在建的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无人机,对较大的野生动物进行追踪监测,掌握它们活动范围及栖息地。对珍稀野生动物如雪豹、林麝等可捕获植入传感器、配置二维码进行重点监测。

4.5 提高救助能力

在重点保护段设立野生动物救护站,配备必要的救助设施、工具、药械,培训段(点)职工成为兼职救护员,具备正常救护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在野生动物集中活动区、栖息地,用灌木编制鸟窝、木屋,挖、筑洞穴,方便野生动物休憩、避雨。遇恶劣天气开展投喂食(水)活动。

4.6 保护森林资源

当前,最重要的是彻底完成生态环境整治和严防森林火灾,有效解决甲滩保护站大草滩居民、新营保护站内和合公路、甘南群众进入保护区放牧等问题,还自然以宁静,使野生动物安然休养生息,逐步实现生态系统自生自灭、相克相生的平衡。

5 结束语

太子山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种类多,稀有性高,但保护力度不够,种群分布不明,种群个体数量差异大,生态链失衡。今后需要克服人为活动、自然灾害、监测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依靠科技创新来强化珍稀野生动物监测和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太子保护区野生动物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保护野生动物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春天的太子湾
太子一胖毁所有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