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乡合一类自然保护区村庄布点规划研究
——以安徽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即岳西县包家乡为例

2019-03-19储昭斌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布点人居自然保护区

□储昭斌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保护场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效地保护了不同地区的生态区位和国家大量的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并有效遏制了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随着保护区的建立,基本上阻断了区内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从而导致了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性保护与区内社区居民的传统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很多自然保护区开始了发展探索,具体做法是在保护基础上在实验区内居民生活区有限开展乡村生态旅游活动,以期解决保护区发展与区内居民发展之间的矛盾。鉴于这种情况,需要合理规划保护区内村庄的迁移与发展。因此,在满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核心区、缓冲区不得进入的基础上,在实验区合理布局保护区内居民集中点,全面推进区内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并在“十三五”末达到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

一、安徽鹞落坪保护区即岳西县包家乡现状

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是典型的“区乡合一”类保护区,它区位于安徽省岳西县,北与安徽省霍山县接壤,西与湖北省英山县毗邻。它是1991年在安徽省岳西县包家乡全境基础上经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自然保护区,1994年又由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归环境保护部门管理。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别山区典型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的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为21.2平方公里,缓冲区28.4平方公里,实验区73.4平方公里。保护区动物区系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既是一些古北界种类分布的南限,同时又是不少东洋界种类分布的北限,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相当丰富。据2010年的初步调查,区内有两栖动物2目8科16种,有爬行动物3目7科24种,有鸟类11目30科108种,有兽类7目18科43种。另外,保护区还有32种动物为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108种鸟类中有83种属于农林益鸟。区内有高等维管束植物2,000余种,占安徽省总种数的2/3;有野生种子植物134科,590属,1428种。其中有2种为已知仅分布于日本九州岛的中国地理分布新纪录,有3属31种、3变种为安徽省植物地理分布新纪录。

同时,保护区全境还是岳西县包家乡的行政建制,包家乡原下辖9个行政村,后合并为鹞落坪、包家、川岭、石佛等4个行政村,81个村民组。全乡1,518户5,640人。在改革开放前全区属于交通闭塞的贫困山区,改革开放后“靠山吃山”下的林业经济模式使得当地一度成为全县的首富乡,但因原始森林被大片的砍伐,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很大;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加强了自然保护的管理,严格控制林木的采伐,树木采伐量大量减少,居民林业收入大降,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区内一部分农户先脱贫又返贫,区内35%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区内部分居民生态旅游收入不断提高,引领区内居民不断依托生态红色休闲避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居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生态红色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发展农家乐的同时,也使得保护区出现了农民居民的迁移,出现了更多的乱挖乱建,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与环境破坏,为合理引导山里居民的迁移聚集与村庄建设,需要编制适合保护区即岳西县包家乡全域的村庄布点规划,积极引导区内居民的迁移与建设。

二、区乡合一类自然保护区内村庄布点原则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一直以来,很多农村村庄布局与建设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且缺少合理的规划来引导,亟需对村庄迁移进行布点并引导中心村庄建设。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文件,规定了“科学规划、分类推进,政府主导、尊重民意,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生态优先、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协调、兴业富民”等原则对村庄布点进行指导,但考虑到包家乡全境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乡合一”独特性,为更好地引导保护区内的村庄布局与建设,推进有效保护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保护区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村庄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特针对“区乡合一”的保护区与行政区布点提出以下原则。

(一)主导性原则。从核心区、缓冲区逐步向试验区搬迁。由于当前包家乡与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实现的是区乡合一体制,整个乡也是整个保护区,根据保护区的要求,核心区是禁止人类活动的,而缓冲区也要尽量减少人类的活动,因而本区内的居民点的迁建,主导原则应该是从核心区、缓冲区逐步向试验区搬迁,最终与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保护相协调。

(二)辅助性原则。从人口分散区向人口相对集中区搬迁。由于目前整个包家乡还不具有整体对外搬迁的财力,结合区乡合一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公共服务与卫生设施的配套出发,积极推进从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中人口十分分散的区域向中心村或原村部所在地或人口相结集聚区周边搬迁。

从山上向山下、从山里向路边搬迁。考虑到居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以及尽量减少人居对保护区的影响,需要从山上向山下、从山里向路边搬迁,从而使新建设村庄对生态与环境影响最小。

小规模村域内搬迁。由于当前农村居民基层发展管理是以村为单位的,尤其在居民的搬迁方面,跨村搬迁须由乡政府主导,一般搬迁的规模也较大,考虑到保护区范围内不宜较大面积的建设,大规模的搬迁难以实现,因而小规模搬迁是居民搬迁的主要方式,这种小规模的搬迁一般只在村域范围内。因此,村庄布点规划时布点尽量在村域内实现。

三、安徽鹞落坪保护区即包家乡村庄布点的思路与路径

包家乡“区乡合一”使得包家乡的发展将立足于:“生态立乡为保护、特色兴乡为发展、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区域发展思路,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村庄发展策略,建立合理的村庄体系,预测合理的农村人口容量,对各中心村、基层村村庄规模、职能进行规划,并提出空间转移的拆并方案。

(一)村庄布点的思路。通过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分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满足保护区管理要求,避免修路破坏生态,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1.按照保护区的要求进行布点。按照保护区的要求,全面推进森林生态与珍稀植物的保护,强化区域的生态环境不会改变。自然保护区需以保护为主,同时节约耕地,保护基本农田,确保通过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来实现保护与发展协调的目标。

2.按照自然人居和谐的自然肌理进行布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山区自然人居需要人居和谐,才能更好地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村庄布点规划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实际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3.按照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布点。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布点的基本要求,这是自然与人居和谐的重要前提。规划中不仅对村庄进行合理的布局,同时对农民的住房质量以及村庄产业发展都应予以关注。

4.有利于积极发展生态特色产业的区域布点。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同时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和高品质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从对抗到参与、从发展中保护到保护中发展的转换。

(二)居民集中点选择。在从乡域内各村庄的现状分析和背景分析入手得出乡域村庄的规模、产业和职能、空间、设施分布的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按照保护与发展、人居的要求,明确村庄功能与空间的关系。

1.选择能统筹安排主要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地点。结合区域性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的现状,考虑设施服务半径与农作生产半径,统筹安排主要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公共设施建设,实现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全面保护、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人居和谐”的发展目标。

2.选择发展基础较好的地点。从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居发展的要求出发,综合考虑保护区功能划分、地理位置、历史习惯、集聚效应、经济基础。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构筑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3.选择产业发展潜力大的地点。结合村庄特色农业经济的现状情况,使村庄发展适宜村庄发展的产业布局且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又有能力吸引聚集周边村庄或偏远山区村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村庄布点路径。根据包家乡的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村庄布点的路径是“双核集聚、一轴补充”的发展布局“双核”,即以包家乡政府驻地核(包家乡政府周边)和鹞落坪基地核(鹞落坪保护区基地周边)这两个区域为保护发展的中心区。“双核引领”:全域村庄布点整体上向两核集中,即在尊重群众意愿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引导乡域人口向两核心聚集,重点建立聚集点,建设各类服务设施,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让居民就业向第三产业方向转变。

“一轴”,即S209省道+X0089县道+部分乡道形成一个重要发展轴,是包家乡两个重要区域的发展连接的纽带。“一轴补充”:考虑到保护区域环境,重点进行小规模搬迁和行政村内搬迁的需要,新的集聚点重点设在沿轴线的路边,具体在区域内人口相对集中的老村部周边区域,引导周边居民向老村庄适度聚集,发展生态农业,重点突出产业特色,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保护质量。

猜你喜欢

布点人居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探讨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浅谈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甘肃高校商科专业布点问题研究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江西省绿色通道车辆货物检测点布点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