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信息共享的安全防范研究

2019-03-19宋璐彤于菲菲郑园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个人信息用户信息

□宋璐彤 于菲菲 郑园娜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4]。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大数据受到广泛关注,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以及商业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大数据下伴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使海量数据无处不在。个人信息亦是组成大数据的一部分,各种个人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汇聚成一个整体。这是个信息通过网络迅速传递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个共享的时代,很多东西都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可以说“共享”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1]。

一、大数据时代下共享信息安全的现状

个人信息主要分为:基本信息、设备信息、账户信息、隐私信息、社会关系信息、网络行为信息。其中个人隐私信息主要包括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IM应用软件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

大数据简单而言就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将相应的数据凭借着高效的处理与传递速度,进行信息的集合,其传达速度快,合成程度高以及覆盖面广[2]。因此,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具备互联、交叉、协同等特点,人们在各类网络购物、论坛、网站、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发布个人信息,不经意间人们的生活轨迹已数据化地展现在网络平台,网络上充斥着人们存储和分享的生活信息,这些数据化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共享。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将“共享”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同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即一切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共享信息不仅提高了大数据下信息的收集效率,而且促使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型,将分散的网络信息关系模式向集中的网络信息管理模式转变。

大数据在高效处理网络信息整理时将收集的信息集中于同一个数据管理中心,在方便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人信息安全潜在的隐患[3]。个人信息共享的同时使个人信息部分公开化,其中也包含着个人隐私信息的公开。第一,大数据环境下共享信息的公开使得个人隐私信息存在着泄露的风险。在网络上进行活动时,个人的身份信息、手机号码、所在位置等敏感信息都会被保留下来。这样,非法机构将会利用这些信息并对其控制,会导致个人信息严重泄露。第二,由于大数据对传统隐私权保护机制的冲击,共享信息打破了隐私权私密保护的特点,使信息主人失去对个人信息的支配权,个人的隐私信息可以被随意的窃取利用,导致隐私权的保护程度越来越低,个人隐私反而成了“公共”信息。因此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严重,个人信息无处不在的被监控。大数据时代提倡的“共享信息”使个人对自身的隐私信息的范围逐渐被模糊,人们热衷于在网络上发布个人信息,而当个人信息受到侵犯时,却难以监管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共享信息泄露的原因分析

(一)数据信息汇集网络媒体。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经意间就参与到大数据中,大家都习惯将个人的观点和感受等信息资源共享到网络上,使得海量数据信息汇集到网络媒体。个人情绪、地址以及行动等都可以被数据化,在网络上活动时,个人信息都会被数据库保存下来,并且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很高,这些进行组合后的数据就具备了极强的可预测性。最终这些相关数据能够交叉关联成一个鲜明的个体。同样,这些进入数据库的信息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并对其进行控制,而信息的主人却难以控制自己的信息,使个人信息在本人并不知晓的情况下悄悄地被泄露,这给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二)数据信息表示个人行为。我国使用互联网理财率由2017年末的16.7%增加至2018年6月的21.0%,互联网理财用户多的数量增加至3,974万。这些数据信息代表个人消费行为,我国利用互联网理财用户正逐渐增多,网络用户的理财意识正得到培养[4]。另外,社交网络服务正在更多地掌控着人们的行为信息,不透明的社交媒体算法越来越多地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5]。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社会和媒体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收集个人共享信息,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其个人信息。例如,京东员工在试用期内将用户信息盗取50亿条进行网络贩卖[6]以及2018年曝光的一家数据分析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收集了5,000万个人信息用于商用[7]。在进行网络活动中,人们会将自己的信息输入到各种感兴趣的软件中,这使拥有数据库的商业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将他们拥有的用户个人共享信息卖给其他的商业机构以谋取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分享的信息将被不透明的利用,共享信息将作为利益被消费,个人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泄露。

(三)用户自身对个人保护信息认知范围模糊。在大数据潮流中,人们乐于将个人的感受和观点共享到网络上,而且大多数人将个人隐私信息也公布在网络上。《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将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该指南最重要的特点是规定个人敏感信息的使用和收集必须合法化进行。其规定,敏感信息为“一旦遭到泄露或修改,会对标示的个人信息主体造成不良影响的个人信息,也就是指个人隐私信息。例如,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地址、政治观点、种族、宗教信仰等。”[9]敏感信息即个人隐私信息,人们对个人应保护的信息的认知范围模糊,这是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被滥用的主要原因。例如,人们在分享自己生活过程中,会默认显示所在地址,会对个人身份信息不加掩饰等。很多人不以为然,却不知这些个人隐私信息不能作为共享信息进行分享,而致使个人信息的泄露。

三、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共享信息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加强个人共享信息的认知。加强对个人共享信息保护方面的认识,就是让互联网个体认识到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重要性。个人隐私信息比如个人身份信息、手机号、指纹等本身的特性不需要我们资源共享[7]。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及财产安全的,都属于个人隐私信息的范畴,属于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部分,不应被侵犯,也需谨慎分享。网络用户需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一旦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信息的情况,信息主人都应该及时察觉,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进行保护。

(二)加强信息管理者对个人信息的规范化保护。作为得到用户个人信息的中间方管理者,应该要求提供信息的一方说明信息的来源,并对信息来源的合法性进行判断,应了解个人信息的提供者是否获得提供信息的准许及权利[10]。信息管理者应重视个人隐私信息的双重授权保护,保证处理的个人信息完整度和安全度。网络信息的管理者应明确网络运营商的安全义务,任何组织和中间管理者都应依法获取并管理个人信息,确保其安全。不得非法合成、收集、加工、传输以及使用个人信息,不得对个人信息进行篡改,不得进行买卖、公开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以供商用。

(三)加快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大数据时代,一是应该重视技术手段对共享信息的防范与保护。加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结合,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行业内应当从大数据视角来确保网络安全,通过不断更新和开发的反病毒系统积极防范网络病毒盗取个人信息的风险,使用户拥有一个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二是努力完善用户安全防范的技术手段,模糊处理个人信息,使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络的过程中能匿名化进行。

运用技术手段防范主要包括:一是智能筛查技术,自动检测信息内容,防止隐私信息泄露。二是建立完善安全的保障系统,包括系统加密技术、系统隐藏技术。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如今,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将自己的信息公开分享在网络上,这就形成了网络共享信息。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都不断的提高,个人信息公开汇聚在网络媒体上形成了共享信息。它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危机,应该及时努力地发现这些危机并且解决,为网络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提供保障。作为用户自身,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做好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迷失在大数据的潮流中而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对此,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应与时俱进,采取相应的对策,在立法、普法、执法方面为网络上用户的个人共享信息提供保护。

猜你喜欢

个人信息用户信息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订阅信息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展会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等6项通信行业标准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