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
——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课程为例
2019-03-19□白冰
□白 冰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信息化技术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实施中的应用明显滞后。在此背景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课程实施的载体是教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优质立体化教材是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保证。立体化教材以纸质教材为基础,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材结构、内容、形式及应用方面呈现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克服了传统教材的缺点和不足,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需要。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车辆技术专业、城轨通信信号技术专业、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探索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立体化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现代学徒制探索实践的大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作为城轨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的重点就在于建设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也为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立体化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的验收要点之一。在国家(省、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省(市)级示范专业建设项目中,立体化教材建设是其中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中的重点任务,是支撑项目建设和验收的有力佐证资料。国家现代学徒制建设项目中提出“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立体化教材”。示范校建设到骨干校建设项目中专业教材建设是验收要点之一,对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立体化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之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在于专业课程改革,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模式改革依托于立体化的教学资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的载体是立体化教材。立体化教材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材的结合体,它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不断更新,成为与时俱进的、与产业升级相配套的教学资源。立体化教材建设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内,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领域,实现多维度教学,多元化个性化评价考核,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3.立体化教材建设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对教学的要求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立体化教材与网络资源课程结合作为一种可以与学生互动的学习工具,能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二)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专业优势。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轨专业群中车辆技术、通信信号技术、运营管理三个专业是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供配电技术专业是长春市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市政府及学院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及制度保障。
2.团队优势。课程师资团队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搭建组成,双方共同确定课程目标、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选择教学内容、共同编写立体化教材。校内专业教师要求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3年以上相关课程教学经验,具有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企业师傅要求在专业相关岗位工作3年以上,具有一定的培训经验,是企业技术骨干,能够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深度参与。
3.实验实训基地优势。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合作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校企共建了一个集教学、培训为一体的轨道交通实训中心。目前,该中心包含相关专业实训室20个,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课程相关实训室4个,满足校内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长春地铁1号线、2号线,轻轨3号线、4号线、北湖线的控制中心、信号集中站、车辆段及南三环车辆段信号培训中心为专业师生提供了企业课程教学及实践训练的场地。以先进的信号设备为依托,设计脚本,制作符合学生认知的微课、动画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以企业岗位工作要点为主线,确定课程理论、实践考核题库。
二、立体化教材建设方案
(一)企业调研,精准确定教材建设目标。通过对城轨专业群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进而确定相关岗位必须具备一定的信号设备基础知识。综合专业群中各个专业的特点及需求,制定“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教材的建设目标。将课件、微课、动画、视频、测试题、实践训练项目等资源融入传统的教材编写计划之中,通过纸质教材和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形式呈现。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信号基础设备、闭塞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设备、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设备的工作原理,认识信号系统设备并能处理简单的信号系统故障,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技能水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为学生后续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对接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明确教材整体结构与内容。教材的整体结构依据课程内容体系的开发来设计。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教材编写团队,总结归纳课程教学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抽取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教材内容的载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课程单元结构,即根据职业的特征和完整的思维,将每门课分解为若干个主体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作过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课程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设备、闭塞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信号显示与信号机设置、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应用、典型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七个学习单元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将本课程所包含的必要知识、技能融合在各个学习单元的技能训练中。
(三)教材编写,注重结合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包括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两部分。在纸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根据目前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企业工作内容进行教材内容开发。将大篇幅文字叙述的知识内容尽可能转换成表格、图片的形式。在每一个学习单元后面设置与教材内容匹配的实训项目;将学习单元中的重难点知识做成微课、动画或视频,并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方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数字资源包括课件、微课、动画、测试题等,课件的制作尽量加入表格、图片、视频、动画等元素,突出教学重点,引导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根据每个学习单元的特点,结合企业岗位要求,梳理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有针对性地制作动画、录制视频或者微课。测试题主要以单选、多选、判断、连线等形式为主,按教学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并组成课程考试题库。所有数字资源上传至智慧职教、蓝墨云班课等网络课程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电脑PC端注册、登录,完成相应的预习、复习及测试等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教学。
(四)多元考核评价贯穿教学始终。“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课程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线上考核占比20%(学习参与度5%,预习测试5%,课后单元测试10%),线下理论考核50%(课堂表现20%,期末考试30%),线下实践考核30%(课堂表现15%,实操考核15%),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考核为核心,学校、企业、学生全程参与,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校企联合共同建立“校、企、生”三方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三、立体化教材建设成效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课、动画、视频、在线测试等数字资源融入到立体化教材建设中,促进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第二,以立体化教材为载体,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设计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第三,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第四,积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开发、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实用、有效的优质学习资源。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第一,网络课程资源库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免费无线网络覆盖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第二,进一步细化教材整体设计与教学单元设计,使教学过程区域程式化、标准化,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督促学生利用手机APP、电脑PC端进行课程预习与测试,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提升了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的载体。“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考核评价模式等几方面的教学改革,利用在线测试、动画视频演示、实践训练等辅助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种考核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拓展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考能力,提高了城轨相关专业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保障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