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勒等唇形科植物挥发油的抗炎作用

2019-03-19□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罗勒荆芥薄荷

□王 杰 陈 群 张 兴

一、唇形科植物的概述

唇形科(Labiatae),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半灌木或灌木,表皮中常含有挥发油。唇形科植物众多,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共有10个亚科,约220余属,3,500余种,我国有99属800余种。

唇形科植物富含多种挥发油,不少挥发油成份可供药用。其中薄荷、薰衣草、百里香、罗勒、迷迭香、撤尔维亚等植物的挥发油成分研究较多,作用逐渐明确。黄芩、丹参、薄荷、荆芥、藿香、夏枯草、紫苏、香薷、荠苧、益母草等植物作为植物药,在各国中应用较多。

二、唇形科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物种不同,唇形科植物体内挥发油的分布略有差异,有的全株都有,有的主要存在于叶、花、果、根等器官中。不同的采集时间、同一部位的挥发油成分也不完全相同。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复杂,为多种类型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以萜类衍生物为多,此外还含有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虽然种、属不同,但挥发油中存在较多的共有成分。

三、几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的抗炎作用

(一)罗勒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罗勒(Ocimum basilicum L.)为唇形科罗勒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九层塔、家佩兰、千层塔、香花子、兰香等。罗勒为主要的芳香油植物之一,挥发油主要存在于其茎、叶和花穗中,一般含油0.1~0.12%,油的比重(15℃)0.900~0.930,折光度(20℃)1.4800~1.4950,旋光度(20℃)-6°~20°。

罗勒全草均可入药,其性温味辛,具有疏风行气、活血、化湿、消食、解毒等多种功效,其适应证主要包括蚊虫叮咬、湿疹、皮炎、外感风寒、跌打损伤、瘀肿、胃痛、胃痉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肠炎腹泻、头痛、胸痛、小儿发热、风湿性关节炎、肾炎。

1.罗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刘超祥[1]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罗勒挥发油,并采用气-质联用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鉴定结果显示亳州产罗勒挥发油组分共检出27种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十六酸乙酸乙酯(44.16%)、乙酸松油酯(17.1%)、(s)-2,5,5,8-四甲基-1,2,3,6-四氢化薁-4-酮(9.92%)、香叶醇(3.05%)等。陈娜[2]对罗勒两变种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两变种中,酯类、醇类是二者主要的共有成分,其组分和相对含量均占有较高的比例。同时两变种的挥发油的组分存在差异,大型变种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一是3-苯基-2-丙烯酸甲酯,二是芳樟醇、桉油精和二十八烷。原变种中含量最高的一是为3-苯基-2-丙烯酸甲酯,二是芳樟醇、(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

2.罗勒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罗勒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以及机制研究较少。Singh S发现罗勒挥发油对大鼠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肿胀以及花生四烯酸和白三烯引起的水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罗勒(全草)提取物可减轻大鼠耳肿胀度,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气囊炎模型中白细胞游出具有抑制作用,使血清中NO,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强。古兰·托来西发现罗勒乙酸乙酯提取物不仅可以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还可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罗勒不同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急性胸膜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PGE2的生成和TNF-α,IL-8等细胞因子的升高产生抗炎作用。米娜瓦尔·哈帕尔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维药罗勒有效提取物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维药罗勒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和5-酯氧化酶的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

(二)荆芥挥发油的抗炎作用。荆芥(Schizonepetae Herba),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假苏、香荆莽、线莽和四棱杆嵩等。一年生草本植物,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微温,味辛。解表祛风,透疹,消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荆芥具有解热、镇痛、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氧化和止血等作用。

荆芥所含化学成分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萜类、甾类和酚酸类等成分。

1.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荆芥植物中挥发油类化合物较多,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单萜类化合物(胡薄荷酮、薄荷酮、异薄荷酮等),倍半萜类化合物(石竹烯、香橙烯、葎草烯、桉油烯醇等),其中胡薄荷酮和薄荷酮约占挥发油总量的70%以上。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醛、酮、醌、酚、醇、酯、羧酸、烯烃及烷烃类等化合物。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规定荆芥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其中胡薄荷酮(C10H16O)的含量在荆芥干燥品中不得少于0.020%;荆芥穗挥发油不得少于0.40%(mL/g),胡薄荷酮不得少于0.080%。

2.荆芥挥发油的抗炎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荆芥挥发油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曾南采用大鼠角叉菜胶或蛋清所致足肿胀模型、小鼠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和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或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研究荆芥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荆芥挥发油对急性或慢性炎症动物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证实了荆芥挥发油的抗炎作用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影响致炎细胞因子及抗氧化作用有关。吕红君的研究提示荆芥挥发油对内毒素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与其抗炎效应密切相关,抗炎机制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有关。王凤以THP-1细胞为载体,进一步证实了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发挥与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有关。

(三)薄荷挥发油的抗炎作用。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药食两用植物,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其性味辛凉,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等功效。

1.薄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薄荷挥发油为薄荷的最主要成分之一。杨倩采用GC-MS法分析了24批不同来源的薄荷药材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112种化合物。检测出薄荷挥发油中含有的20个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水芹烯、异胡薄荷醇、胡薄荷酮、3-辛醇、L-薄荷醇、芳樟醇、桉叶素、石竹烯、β-侧柏烯、柠檬烯、β-波旁烯、戊酸叶醇酯、胡椒酮、β-蒎烯、β-毕澄茄油烯、L-薄荷酮、薰衣草醇、α-松油醇和乙酸薄荷酯。平晟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叶、茎、根三种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43种化合物,叶和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薄荷醇,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二十四烷。

2.薄荷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杨倩在考察不同化学型薄荷挥发油的抗炎活性时发现,四种化学型的薄荷挥发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胡薄荷酮型薄荷挥发油对炎症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大鼠炎症中PGE2的生成,降低血清中NO的含量以及血液中脂质的丙二醛堆积而发挥作用。陈光亮的研究结果显示薄荷挥发油可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但对小鼠温浴致痛反应潜伏期、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无明显影响。

(四)紫苏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是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有香味。其性温、味辛。入脾、肺经。可治疗外感风寒、化脓性炎症、急慢性支气管炎、胃炎、肾炎等疾病。

1.紫苏叶的化学成分。紫苏叶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其含量为0.33~0.64%。其中大部分为单萜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紫苏醛、丁香烯、紫苏醇、紫苏酮、1-柠檬烯、异白苏酮、α-蒎烯、β-蒎烯等。少部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主要为石竹烯(β-丁香烯)、α-葎草烯等。此外,紫苏叶还含有黄酮及其苷类、甾醇类和脂肪酸类成分。

2.紫苏叶挥发油的抗炎作用。任永欣采用多种慢性和急性炎症动物模型,研究紫苏叶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紫苏叶挥发油可减轻小鼠棉球肉芽肿重量,并显著降低肉芽指数;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以及角叉菜胶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中性粒细胞的增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紫苏叶挥发油可显著降低灌洗液中蛋白质渗出量的增加。

四、结语

炎症是人类疾病中的一种最常见的病理过程,大多数疾病均与此有关。目前抗炎药物主要有两大类,甾体类(激素类)和非甾体类(解热镇痛类)抗炎药物,两类药物都有不少的甚至严重的毒副作用。随着天然药物的深入研究,人们希望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中寻找出安全有效的抗炎药成了研究热点。

作为世界性分布的大科,唇形科植物资源丰富,药理活性广泛,又具备长期的民间应用和研究基础,其中许多种类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罗勒、荆芥、薄荷、紫苏四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研究的逐步深入,其抗炎作用逐渐明确。因此,结合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继续对唇形科植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和社会价值,对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罗勒荆芥薄荷
那盆猫薄荷 终
那盆猫薄荷 4
那盆猫薄荷(2)
那盆猫薄荷 1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被番茄需要的罗勒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罗勒精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