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2019-03-19张兴艳廖正武

耕作与栽培 2019年4期
关键词:平坝生态农业香菇

张兴艳,廖正武

(1.平坝区委党校,贵州 安顺 561100; 2.平坝区林业局,贵州 安顺 561100)

生态文明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1]。然而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解决温饱问题,提高粮食产量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为提高粮食产量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成为了一种常态,化肥和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土壤受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这种靠高投入、高污染和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的农业发展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在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实施生态农业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关键,发展生态农业是当代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1 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生态农业是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规律,运用系统工程和科学技术,协调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举的现代化农业生态[2]。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运用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对可利用、可耕作的农业,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期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1.1 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的共同点

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发展上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自然资源,农业生产活动是在保护环境为前提,综合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即是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

1.2 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的差异点

生态农业主要是通过发展模式选择和技术创新,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提升相协调、相融合的高级农业生产,它由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中心,运用科学技术,对农业中可利用、可耕作的农业,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2 生态农业在平坝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案例

为了更好发展生态农业,平坝区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现对该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经营较好,有特色的4个经营项目进行调研(调研数据为2019年5月),现就4个经营项目的发展情况。

2.1 蔬菜产业

经营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经营内容:主要种植菜心、娃娃菜、夏阳白等叶菜类和香芋、南瓜、辣椒、西红柿等瓜果类。

经营思路:按“136”模式进行建设,“1”即1 475亩先行区,“3”即3 000亩核心区,“6”即6 000亩示范区,目标是3年左右的时间,创建667 hm2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并辐射带动周边1 700 hm2种植区。

经营状况:先行区建成后,年增产值将达到1 300万元,每年能解决500余人就业,促进农民增收519万元。

经营效应:以“土地入股分红+利润分红+劳动收入”的方式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土地入股的前3年每年按800元/667 m2保底分红,之后5年为1个周期,每667 m2递增5%;村集体每年年底按示范区净利润10%进行分红。

效益分析:提高平坝区蔬菜产量和品质,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打造一批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促进蔬菜规范化、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发展,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增收。

2.2 香菇产业

经营模式按“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经营内容:香菇种植。

经营思路:生产香菇,销售鲜菇和干菇,同时对香菇进行深加工,开发香菇糕点、香菇饼干、香菇面、香菇脆等系列产品,提高香菇的附加值和销量。

经营状况:鲜菇和干菇主要销售到广东、湖南和贵阳等地,销售方式主要为直销和电商配送。

经营效应:以“土地入股分红+利润分红+劳动收入”的方式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务工收入为农户主要增收内容,人均收入3 000元/月;香菇市场前景好,产品供不应求,价格稳定,收益好。

效益分析: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特别是带动广大农户增收,助推脱贫攻坚意义重大,实现贫困户可持续增收,不返贫,产品适销对路,市场前景好。

2.3 茶产业

经营模式:按“公司+茶企+农户”的发展模式。

经营内容:生产一芯茶、毛峰、红茶、高绿茶等。

经营思路: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增加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加工工艺,提升茶叶品质,整合茶企,打造平坝茶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

经营状况:产品供不应求,行销省内外市场,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的各类名茶评比,获50多个名茶奖项。

经营效应:茶企经营过程中,以“土地租用费+劳动收入”的方式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平坝茶叶市场前景好,价格稳定,收益好,产品供不应求。

效益分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带动广大农户增收,助推脱贫攻坚意义重大,实现贫困户可持续增收,不返贫,产品适销对路,市场前景好。

2.4 中药材产业

经营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

经营内容 :太子参、白芨和半夏种植。

经营思路:以一家专业种植中药材的科技公司为主带动,公司产品已通过GPA认证。

经营状况: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大型药企和中药材批发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市场前景好。

经营效应: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分红+劳动收入”的经营模式,每年由公司保底支付村级合作社当年种植收益的10%,从中拿40%用于贫困户分红。

效益分析: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举,中药材收益好,农户务工和租地收入稳定,贫困户分红有保障,助推脱贫攻坚意义重大,实现贫困户可持续增收,不返贫。

3 生态农业在平坝区农业产业发展中成功案例分析

依据生态农业理论,对平坝区农业产业发展中经营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典型的4个产业进行分析、总结,提出4种经营模式,分别是:模式1,打造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品牌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生态农业模式;模式2,香菇产业化助推贫困户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生态农业模式;模式3,茶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收入稳定增长的生态农业模式;模式4,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共同富裕的生态农业模式。

3.1 打造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品牌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生态农业模式

3.1.1打造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品牌示范性为基础

平坝区在今年被贵州省命名为“2019年贵州省蔬菜产业十大生产基地县”,以此为契机,依托天龙镇高田村为中心,按照“136”模式进行建设,“1”即1475亩先行区,“3”即3000亩核心区,“6”即6000亩示范区,目标是3年左右的时间,创建667 hm2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并辐射带动周边1 700 hm2种植区。按照“科学布局、规范化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多元化投入”,充分利用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实现黔菜出山,走出贵州,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获取良好的经济收益。

3.1.2打造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品牌

为做好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品牌,实现黔菜出山,走出贵州,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生产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等人工合成物质,争取把绿色蔬菜的标准做到AA级。

3.1.3打造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品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核心

为确保群众利益,示范区按照产业发展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收益、农民集体有分红、贫困户收入稳定的原则,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以“土地入股分红+利润分红+劳动收入”的方式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土地入股的前3年每年按800元/667m2保底分红,之后5年为1个周期,每667 m2递增5%;村集体每年年底按示范区净利润10%进行分红;村民在示范区劳动可获得100元/天的务工收入。先行区建成后,年增产值将达到1 300万元,每年能解决500余人就业,促进农民增收519万元,真正做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目的。

3.2 香菇产业化助推贫困户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生态农业模式

3.2.1香菇产业化种植、销售、加工、交易一条龙为根本

按照生态农业的标准进行香菇种植,采取经济价值高的鲜菇外销,商品价值低或滞销的香菇进行冷藏或加工成香菇粉、香菇面、香菇脆等系列产品销售,同时建立香菇交易市场,为香菇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种植、销售、加工、交易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3.2.2香菇无公害生产为根本

香菇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要求进行,坚持做到香菇基地选择空气质量好和环境无污染的地方、香菇生产用水达到饮用水标准、香菇覆土栽培的土壤应合国家规定生产无公害香菇的相关标准。

3.2.3农户参与,特别是贫困户参与香菇生产为重点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户参与,特别是贫困户参与香菇生产解决了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务工收入,实现了助推贫困户收入可持续增长,真正实现贫困户脱贫后不返贫的目标。

3.3 茶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收入稳定增长的生态农业模式

3.3.1“黔茶出山·风行天下”,打造优质佳茗,做大茶产业,实现增产增收

平坝区气候温和,日照时间短,具有低纬度、高海拨、多云雾的特点,土壤多偏酸性,特别适宜生产优质茶叶,是生产优质佳茗得天独厚的地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在省、市出台相关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专门制定了区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保障了茶产业的发展。有好的自然条件,政府的高度重视,实现省委书记要喝没有污染的干净茶就到贵州来的承诺,对平坝来说不是一句空话。平坝在茶产业发展上提出:喝优质放心佳茗到平坝的发展理念来发展平坝茶,做大茶产业这篇文章,实现增产增收。

3.3.2茶产业生产做到干净为目标

实现喝没有污染的干净茶就到贵州来的承诺,这是对贵州茶人的奖励和要求。茶的干净要做到表里如一,茶叶干净与否的源头在茶园。一是从建园开始,土地必须没有受污染,贵州茶园基本是以荒山、荒地建园,土壤没有受污染;二是生产管理上严格要求,贵州在茶叶生产基地实行农残联防联保控制制度,严格实施“一损俱损”制度,因而有“宁要草,不要草甘膦”,除草靠人工和科学技术,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防治放黄板和生物防治为主,施肥以农家肥和茶叶专用肥为主,通过一系列的生态管理措施,每年农业部对贵州省例行检测茶样300多个,合格率为100%;三是加强管理,保障人人喝到的贵州茶都是干净茶的承诺,做到农残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争取大面积做到欧标。

3.3.3茶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收入稳定增长

平坝茶,由于品质好,产品供不应求,行销省内外市场,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名茶评比,获得50多个名茶奖项。产品主要有一芯茶、毛峰、红茶、高绿茶等。现有茶园面积1 371 hm2(含地埂茶),投产茶园1 267 hm2,现规划新建茶园1 334 hm2。茶产业的发展和建设需要大量的工人,这为茶区周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茶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茶企有固定收益,贫困户有稳定收入的双稳定收益局面。

3.4 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共同富裕的生态农业模式

3.4.1中药材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为基础

现已完成中药基地规划,按规划已完成白芨、党参、太子参、山豆根等多种中药材种植133 hm2,其中:种植白芨33 hm2,预计年产量12.5万kg,预计产值3 750万元;种植太子参为主的参类80 hm2,预计年产量24万kg,预计年产值1 200万元。现已规划中药材种植园、加工区、交易区为一体的健康产业园基地,形成中药种植、加工、交易为一体的产业园区,中药材的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3.4.2中药材绿色生产

为了实现中药材的绿色生产,坚持做到从源头进行把关,种子采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不用劣质种子和有问题的种子,土地选择没有受污染的土地,中药材种植中严禁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肥料和农药。除草使用膜覆盖、生物防治和人工除草等方式,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对病虫害防治主要以黄板、生物防治等为主,使生产的中药材绿色,无污染,可追溯。

3.4.3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共同富裕

中药材产业基地的建立,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分红”的经营模式,天龙镇种植中药材的村,公司向农户流转土地每年800元/667 m2,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以协助公司租用农户土地的方式,不投入资金,由公司独立出资经营,按“1∶2∶3∶4”的比例进行保底分红,即每年由公司保底支付村级合作社当年种植收益的10%,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按收益金中的10%资金用于管理维护、20%资金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30%资金用于合作社人员薪资、40%资金用于贫困户分红。同时,中药材种植属于劳动密集产业,栽种及管护均需要大量人工,工人工资为每人每天90元。目前,公司全年每天平均有80余人在场务工,公司优先聘用贫困户,进一步解决贫困户的就近就业收入问题,确保带动贫困户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4 结 论

对平坝区生态农业发展较好的4个产业调研,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态农业产业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生态农业对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1 生态农业对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1.1生态农业是农业产业发展的灵魂

对4个农业产业进行分析,产业发展时间短,经营好,有活力,典型的阳光产业,产业在发展定位上,按照生态农业理念发展产业,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符合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1.2创新是生态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金钥匙

4个农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随时可以发现各种创新模式,一是创新经营模式,如:1) 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生态农业模式,示范带动,生产优质蔬菜,供应市场,农户参与,出地出租,务工收益,实现双赢;2) 香菇产业化助推贫困户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生态农业模式,香菇产业化种植、销售、加工、交易一条龙为根本,贫困户参与香菇生产为重点,实现香菇增收,贫困户脱贫,收入稳定;3) 茶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收入稳定增长的生态农业模式,茶产业发展稳步,贫困户收入可持续稳定;4) 中药材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共同富裕的生态农业模式,中药材产业租地、分红和务工,解决贫困户稳定增长。二是创新扶贫模式,4个农业产业在发展中,对贫困户的帮扶,形式多样,最终解决贫困户脱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让贫困户真正的脱贫,不返贫。

4.1.3生态农业指导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保证

4个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在土地使用上,采取土地租用或入股的方式,农户出租土地或土地入股有一笔稳定的收益,同时土地流转的农户,又到项目区做工,又有一笔收入,4个农业项目每年用工支出都在几百万元以上,对农户来说,不出家门也能打工,有的产业项目还有入股分红机制,又增加了部分贫困户的收益,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4.2 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政府做好引导、服务和扶持是保障

目标一旦确定,实施就是关键,生态农业产业项目的实施,同样需要政府做好引导和服务,只有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相应的扶持,才能把产业抓好、抓实。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做好引导、服务至关重要,农业产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政府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干预过多,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尽可能解决,真正使生态农业产业轻装上阵,无忧发展。

4.3 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要定位精准,产品要有特色,发展要依托市场

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要定位精准。在平坝发展的4个生态农业产业蔬菜、香菇、茶叶和中药材定位就很精准,4个产业发展所需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宜,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好,生产的产品质优,消费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好;产品有特色,如蔬菜、茶叶、香菇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产品质量好,销路好;发展要有稳定的市场,只有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只有稳定的产量质量和创新产品种类才能占领市场,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4 生态农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实现双赢

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通过出租土地或土地入股获得土地的收益,产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稳定的大量务工人员,就地就近解决了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就业,使农户和贫困户有稳定固定的收入。适销对路的生态农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强,收益稳定,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就业就稳定,收入也就稳定,脱贫致富效应就好,真正实现产业发展与脱贫致富的有机结合。

4.5 生态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是发展的翅膀

生态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向人们提供优质、放心、品质好、种类多的农产品,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生产和销售就是关键环节,建立自己的“互联网+”,电商平台融入大数据时代,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产品,产品的生产过程,让消费者直观了解产品,使产品销售的有保障。应用大数据对生产、产品结构、销售、市场和效益等进行分析,使产品的生产更符合市场,产品结构更合理,产业的效益更好,生态农业发展才更具有前景和生命力。

猜你喜欢

平坝生态农业香菇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香菇接种三招
我的平坝窖酒记忆
平坝乡村
我的平坝窖酒记忆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在山丘与平坝之间的文明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
小香菇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