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
2019-03-19专栏主持人覃成林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专栏主持人:覃成林,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要实现这一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应以城市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作用,不断提升城市群建设水平。为此,本期专栏的5篇文章分别从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增长极、广州交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港珠澳大桥开通的影响以及珠海的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
《创新合作与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增长极》研究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关系呈现向大湾区内部集聚的趋势,形成了“佛—穗—莞—深”创新走廊;广州作为创新合作网络的重要城市,承担重要的枢纽功能,具有创新主体多元化、技术多样化程度高的比较优势。因此,广州应依托业已成型的创新合作格局,巩固和利用其在创新合作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发挥其创新比较优势,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创新增长极。
《粤港澳大湾区多极增长格局下广州交通发展对策的思考》提出,广州必须牢固树立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要素流动障碍、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提供基础的理念,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为立足点,以建设全球城市为目标,打造全面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有效联通全国、辐射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多极网络联动发展格局的形成。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优势、瓶颈与路径研究》指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既是粤港澳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是国家借助港澳国际窗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探索,是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理论与制度创新。文章提出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要做好以下6项举措:建立由中央政府主导的高效协调机制、以点带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泛珠合作区域的发展、提升粤港澳三地市场整体水平、继续完善和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负面清单”的服务业外商投资管理模式、打造粤港澳“创新之湾”、形成以大湾区为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港珠澳大桥影响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空间新变化》研究发现,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让澳门、珠海与香港呈现“接壤”关系;大桥的通车改变了香港与珠海的城市经济空间格局,让香港城市经济空间更加均衡;同时也使得大湾区的相关产业实现了空间优化配置与重组,区域产业空间聚集效应增强,区域产业进一步专业化。为此,要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的交通潜能与经济效益,深化通关制度便利性,关注跨界车辆配额管制的影响,重视不同交通工具的组合和衔接,跟踪研究珠江口在建交通通道对港珠澳大桥的作用影响。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海的地位与作用》在分析珠海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基础上,指出珠海面临经济规模有限制约产业发展,以及投资“脱实向虚”、财政高度依赖土地出让、高房价难以留住人才的挑战。为此,地处珠江西岸的珠海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建设成为粤港澳创新合作重要先行地、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区,助力珠江西岸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崛起,实施协同创新、环境培育、人才高地和创新网络四大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