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北部山区油茶产业带动脱贫的思考

2019-03-19张照远马锦林TeeraphanToterakun安家成陈国臣覃聪颖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油茶树茶油油茶

梁 萍,龙 娟,张照远,马锦林,Teeraphan Toterakun,安家成,陈国臣,覃聪颖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特色经济林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2;2.泰国皇太后基金会,曼谷 10700)

油茶(Camelliaspp.)是山茶科(Theaceae)中茶油含量较高树种的统称,俗称油茶树、白花树、茶子树。其最适栽培区为低山丘陵,自然分布范围较小,中心分布区为我国[1]。油茶与油橄榄等并称为世界前四的木本油料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的油料树种。油茶主要产品茶油成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油酸含量可达80%以上,具有抗肿瘤、降血脂等功效[3];油茶副产品还有较好的生物防治、生物医药价值。由于用途广泛、生态效益好,油茶在我国粮油安全与特色资源利用中价值较高[2]。

1 泰国北部山区油茶产业扶贫背景

泰国北部边境山区与缅甸、老挝交界地带被称为“金三角”,罂粟种植与毒品销售曾是当地最主要的经济来源。3 国联合实施禁毒后,从源头上铲除了罂粟。但土地的利用成为当地农民的一道难题。泰国方面了解到中国的油茶种植不仅能为山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希望通过种植油茶来恢复泰北的生态环境,让遭到破坏的森林资源得到修复,进而达成了中泰两国在油茶引种上的合作[4]。

中国与泰国油茶合作项目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替代“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种植,进而解决该地区农民的生计问题。泰国油茶种植区集中在清莱市普那镇和邦马汉镇,种植材料主要来自湖南、广西、浙江和海南,种植面积为547.27 hm2,共计568 548株,31个村庄5 600 余人直接从罂粟替代种植计划中受益。泰国猜帕塔纳基金会在2005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泰国北部山地油茶繁育与替代种植试验与示范”项目合作。广西林科院先后向基金会赠送、提供了10 批次的油茶良种(共计2 500 kg种子、42 000株苗木),同时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完成油茶造林533.33 hm2,成为当地农村稳定的收入来源。2016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专项基金设立,为油茶替代罂粟项目提供了新的支撑平台,中泰交流更为密切,合作互动不断加强。项目实施后,油茶成为了泰北的特色产业,对当地减少贫困人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泰国北部山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2.1 自然条件优越

泰国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5.4℃,热量充足,年均降水量1 185 mm,雨季集中在5—9月。肥沃且偏酸性的土壤,多样的地貌,适宜的气候,构成了油茶生长优良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在泰国北部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的林地资源与土壤条件,更适合油茶生长。

2.2 政府大力扶持

泰国北部山区成功种植油茶后,泰国皇室开始实行自愿原则下的油茶林看护机制,即分给每户农户约0.8 hm2土地,每月固定付给工资1 250 泰铢,待油茶收获时,保价收购油茶籽。根据泰国皇太后基金会提供的数据,2006—2018年,泰国猜帕塔纳基金会向农户支付工资补贴共计133 380 000 泰铢(约合人民币3 000万元);油茶籽销售收入为10 546 000 泰铢(约合人民币245万元)。这种固定与浮动相结合的收益方式,不仅激励农户认真管护,也保障了皇室油茶加工企业稳定的原料来源。同时,泰国皇室也鼓励林地单株选优,再利用所选优树采取嫁接、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获得苗木、接穗,进行种植区苗木缺失补充与大树换冠[5]。

2.3 油茶产业扶贫稳步推进

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油茶不会与粮食作物竞争土地,且油茶种植后,4年即可挂果,第5年开始以成倍的速度增长,约7年后可进入盛产期,具有十分广阔的经济前景。根据泰国皇太后基金会提供的数据,2个油茶种植基地的油茶籽产量从2010年的535 kg 提高到2019年的44 000 kg。种植油茶成为当地人民脱贫一种较好的选择,以油茶种植替代罂粟种植,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泰国北部山区油茶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种植技术水平落后

通过调查泰北普那、邦马汉油茶苗木繁育基地、栽培基地的油茶结实情况和大树换冠效果,发现泰国北部山区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很高,但油茶苗木繁育、丰产栽培与高接换冠等实用技术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农民没有实现科学种植,对于油茶种植的了解不全面,经验不足,导致油茶林木资源利用率不高,种植发展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地方油茶产业的发展。

3.2 良种选育进程缓慢

虽然泰国已在进行油茶优良单株的筛选工作,但进程缓慢,缺乏科学方法。通过油茶果实成熟期及相关经济性状调查,发现引种到泰国的油茶果实一年两熟,大部分果实在9—10月成熟,部分果实在雨季来临前的5月成熟。需对优良单株加强调查与跟踪,加快良种选育,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系,实现油茶增产增收。

3.3 管理水平不高

油茶品种众多,不同品种对于生态环境与气候条件的要求亦不相同,有些差异较大。不同品种花期不同,加上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泰国现有油茶林地追肥量极少,仅为0.05~0.10 kg/株,导致油茶授粉结实差,产量降低,减少了农户的收益。所调研的泰国北部地区油茶林,成熟期不一致,无法集中采摘,增加了管理难度。未来油茶发展应加强不同品种的分类管理,加大力度解决地力不足、品种适应性和管护不到位等问题。

4 关于油茶产业带动泰国北部山区脱贫的对策与建设

4.1 提高技术水平,加快良种选育

科技是产业助推器[6],良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目前,泰国整体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不高,远未达到我国油茶林同期管理水平。另外,泰国本土尚未选育出适宜本地种植的油茶良种,直接制约了油茶种植规模的扩大与良种良法的推广。未来泰国油茶科技工作者应立足本国气候条件,加强油茶林管护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如采取老弱大树修枝、优良单株接穗嫁接/换冠、拉枝等树形塑造技术措施,保障稳定的油茶产量。同时注重油茶籽采后处理、干燥等加工技术的提升,提高茶油及其副产物质量。加快新品种引进与良种选育工作,从中国引种的实生林分中,尽快选育出适宜本国生长的高产、稳产新品种,为油茶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7]。

4.2 坚持示范引领,加大培训力度

泰国群众种植油茶积极性高,意愿强烈,但对油茶苗木繁育、丰产栽培与高接换冠等实用技术知之甚少。泰方可考虑借鉴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技术与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发展策略与措施。同时加大油茶新技术的培训,培训方式多样化,确保培训指导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加快油茶产业发展。

4.3 加大改造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全面优化与升级产业种植模式。对油茶树的质量进行筛选,清除树龄高、品质不佳的树种,从本质上解决油茶树质量不高的问题。加强日常管护,对油茶树进行修枝,增加油茶林的透光性,让树体得到充分的光照,保持适宜的生长密度。加强病虫害防治,排查并了解油茶树的既往病史,做好预防措施。对不同病虫害,进行针对性防治。合理施肥,改善施肥不均带来的问题[8]。

4.4 加强政府监管,加大扶持力度

油茶种植离不开政府层面的大力扶持。结合套种模式,如在纯油茶林的基础上,套种黄豆(Gly⁃cine max)及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等有利于油茶生长的植物,不仅能促进油茶树生长,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管理,加大设备与资金的支持力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完善茶油产业链,形成有规划、有规模的产业品牌,加速茶油产业发展进程[9]。

5 对我国油茶扶贫攻坚的启示

泰国皇太后基金会与猜帕塔纳基金会对泰国北部山区农户种植油茶实行固定工资补贴+收购+技术帮扶的模式,对我国油茶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可鼓励我国农民采取“油茶五亩脱贫”方式,按照较低的产油标准计算,每亩每年可产60 斤茶油,则5亩可产300 斤油。每斤茶油可卖50 元算,每年约可获得15 000 元的销售收入,基本实现脱贫。且经营5亩油茶林较为轻松,经营管护技术易学易会,还可参与其他生产活动增加收入。种植油茶能增加土地的利用价值,远高于农户单靠土地出租获得的租金,而且能实现土地绿化,增加生态效益,一举多得。

猜你喜欢

油茶树茶油油茶
浅谈油茶树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油茶树不结果?有一点原因要注意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茶耳
茶油飘香
大力推广油茶树种植 发展健康优质食油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