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新港建设物流中心的发展探索

2019-03-19杨洪

长江技术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港长沙港口

杨洪

(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长沙 410201)

港口物流中心是指港口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等特长,以港口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如何更好地发挥港口在物流中心建设中的优势,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协调彼此的经济互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1 充分认识港口发展与助推物流业发展的关系

据港口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长沙港务局(新老港区)港口各类货物总吞吐152.52 万t,比2002年增加67.72 万t;长沙新港试投产当年集装箱总吞吐量3.636万标箱(新港1.8万标箱),为2002年同期的139%;件杂和散装货物吞吐69.6 万t。集装箱、件杂散货吞吐量,都创历史最高纪录。

随着长沙新港二期投产,三期北端边建设边试生产后,港口货物总吞吐量逐年增加。2017年共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88 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4.8万标箱,件杂散货吞吐量391万t,相比2016年增长12.1%,相比2015年增长37%,2018年1月至7月共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比2017年同期增长6%。在集装箱和件杂散货双擎联动,齐头并进,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下,水运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凸显。目前水运不仅成为长株潭工业企业去产能、降成本的首选运输方式,而且中西部地区经长沙“水铁”中转、水路中转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长沙港生产经营是步步看涨,吞吐量稳中有升,预计港口总吞吐量1 500万t,将成为现实。作为水运交通枢纽,对于长沙市打造国家交能物流中心意义重大,也是实行长沙提出将全力打造“三个中心”宏伟目标的重要因素。

1.1 长沙新港的地位与物流发展前景

长沙新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位于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距长沙市中心城区约10km,通过湘江千吨级航道与长江干支线各港口相连,常年可通航1 000 吨级船舶,长达8 个月丰水期可通航2 000 吨级船舶,到上海港1 540km,顺水航行72h。京珠高速、长常高速、许广高速、107国道、芙蓉大道、市三环线在此交汇,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0 分钟车程,东靠贯穿南北的京广大动脉,南依东西走向的石长铁路,距长沙铁路货运新北站仅1km,铁路专线规划直入港区。交通十分便利,货物集散运输条件好,形成了铁、公、水、航空立体交通网络。

长沙新港三期工程在一、二期工程的上游新建2 000 吨级多用途泊位2 个,滚装船泊位码头1 个,下游新建2 000 吨级件杂货泊位3 个(其中2 个件杂货直立式顺岸泊位,1 个带雨篷挖入式港池泊位),新建港区铁路专用线2.64km,港外联络线3.1km。设计货物吞吐量为集装箱18 万TEU、件杂货吞吐量85万t。三期工程建成后,加上以建成投产的一、二期工程,港口岸线总长度将达到1 493m,港区占地面积1 004亩,长沙新港货运泊位将达到14个,其中千吨级泊位13 个,铁路专线进港,挖入式港池全天候作业,滚装码头投产,大型设备和各类车辆可从滚装码头装卸,港口功能将进一步完善,港口调和吞吐能力达1 500 万t,正式迈入千万吨级港口行列,实现集进出口集装箱、大宗件杂货、滚装、散货装卸运输于一体,“水铁”无缝对接的现代化“黄金港口”,这也标志这长沙新港将更好地发挥交通枢纽功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长沙市打造“国家交通物流中心”不可或缺的物流公共平台,使长沙尽享长江“黄金水道”的便利。

1.2 长江新港发展迎来新契机

2009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长沙市已被国家确定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同时,湖南省政府下发《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运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湖南水运发展的总体目标。特别是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要紧扣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长沙市制定了长沙建设国家交通物流中心三年行动大计划。要求融入长江黄金水道,将长沙港打造成专业化运输核心港区和全国内河主枢纽港口,加快推进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三线船闸建设和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及其主要支流的航道治理,大力发展江海、铁水等多式联运。长沙新港市场发展前景看好,将对实施长沙市大城北战略和湖南“工业强省”决策,连接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促进中部崛起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大背景的环境下,长沙新港要抓住机遇,把危机转化为动力,推进自身又快又好的发展。要做好港口物流,以临港产业为基础,突出港口装卸、集货、存货、配货特长,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作为港口生产力水平的直接体现,港口物流的发展,能有力带动信息技术、物流设备、仓储技术、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发展。把长沙新港建设成为我国内河一流的现代化港口,成为辐射湖南乃至我国中西部的重要内河枢纽港口。

2 把握港口物流发展趋势与新机遇

随着港口规模扩大、运输技术进步以及国际商贸活动的活跃,港口不再只有货物装卸的简单功能,由于采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自动化运输、仓储技术,将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汇集到港口,以便将货物转运到海外和内陆的腹地,港口成为交通运输枢纽,发挥转运功能,从而使港口成为区域及国际经济大循环中的有机结合点。

2.1 正确认识市场激烈竞争的客观利弊

现代港口不仅在当今综合运输网络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世界范围内第三代港口的兴起,港口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与全程化已成为现代港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经济中心城市发展所要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已成为现代港口的主要服务内容。由于现代港口所具有的货物装卸、存储、运输、商务及信息服务功能已全面涵盖了现代物流活动对于集中控制、即时信息传递和运输效率的要求,港口的能力影响整个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以及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因此,港口已成为区域物流组织的中枢,并扮演着区域物流中心的角色。港口之间所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的焦点也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港口是否能提供更为便利、快捷、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全方位物流服务,而这种竞争将成为现代港口今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2 融入“一带一路”核心增长极优势

在“一带一路”战略定位下,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与沿线省、市合作更加紧密,对外交往更加频繁,长沙可发挥“一带一路”核心增长极优势,深入融入长江经济带。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这是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整个长江经济带沿线第六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湖北两省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目标、重点与机制。湘、鄂、赣三省召开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运合作联席会,着力谱写三省水运发展新篇章。

长沙新港地处长株潭经济核心地带,全省60%以上的出口集装箱从这里起航。以往每年1月至3月是湘江航运枯水期,新港码头总有十几天要“晒太阳”放空。2015年以来,从未停止。湘江航道的通行能力的完善,为水运业务攀升提供助推力。2015年1月,湘江株洲至城陵矶2 000 吨级标准航道实现全线贯通,2 000吨级船舶全年都能从株洲直达岳阳并对接长江,一改以往枯水期船舶滞留现象。从长沙新港沿湘江顺流行驶173km,就来到岳阳城陵矶港,来自湘、资、沅、澧四水的货运船舶通过洞庭湖汇集于此,转换集装箱货轮进入长江,航行1 367km后,抵达上海港,走向全球。

3 港口区位与应对物流发展新对策

港口物流业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传统物流业阶段,港口物流主要承担着运输、转运、储存等基本功能;物流配送阶段,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提升,集运输、转运、储存、装拆箱、仓储管理、加工为一体;综合物流阶段,集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等为一体;港口供应链的阶段,通过提高、完善供应链,提高服务的价值,增值服务被摆到非常重要位置的阶段。长沙新港物流业基本处于第二阶段,虽然长沙新港口吞吐量比较大,但是创造的价值、对地方的贡献、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不够。

3.1 长沙新港中长期物流发展战略

港口从事物流服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应采取协作发展战略。2016年,长沙新港并入长沙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以“发展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生产安全化,服务优质化”为引领,着力构建现代化港口企业,并紧紧围绕“发展与改革”的主题,攻坚克难,主动作为,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市场,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全力推进三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遗留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

(1)完善港口物流配送功能

为了使港口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提高码头货运效率,提升物流配送服务,长沙新港成立配送部,这是湖南省内河港口率先开辟物流配送服务的新出路。自从长沙新港配送部成立后,客户每笔货物能提前20 小时入库,降低了每吨货物成本,实现了物流配送“一条龙”。

(2)注重生产经营

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坚持每天召开一级生产调度会,掌握当天业务情况,科学安排作业,保证正常安全生产,确保所有到港货物能正常卸载、流通。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生产标准及工艺流程,成立了单船指挥员班组,负责每台吊机作业的安全。现场人员提前做好船舶、车辆、人员的组织工作,确保货物在码头进出畅通;继续做好锚泊地的管理,使码头前沿泊位进出顺畅。在生产过程中对不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工具进行改进,提高生产工艺及生产安全。

(3)转变经营方式,拓展市场门路

长沙新港紧抓市场机遇,充分利用水运环保、物流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对接长江中下游进驻湖南的钢厂,大力建设钢材市场,引进国字号钢厂定点。长沙新港堆场为存、销、出的固定平台,直接与钢厂签订装卸、仓储服务协议,完善服务功能,成立堆存服务部,堆场的服务功能初具雏形。

长沙新港增加了钢材中转量,提高了码头竞争力,钢材市场业务量由2016年的49 万t 稳步提升至2017年的73 万t。特别是2018年,长沙新港在有限资金情况下提质升级生产业务系统,使建筑钢材进、存、销服务管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客户线上下单,终端客户在长沙新港现场提货的功能得以实现。长沙新港经过不断发展,已成为湖南省较有影响的中等规模钢材市场。

(4)开展集装箱业务合作

作为湖南仅有的两个一、二类水运口岸,长沙新港和岳阳城陵矶港从2011年开通“五定”班轮(定装卸港口、定运输线路、定班轮船期、定运输时间、定全程运价)合作。但是,两个港口相距较近、辐射范围有所重合,两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竞争。2015年4月下旬,湖南城陵矶港务集团公司正式注册挂牌,其包括长沙新港旗下的长沙集星码头、岳阳城陵矶港。2014年12月底,湖南省政府与上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旨在建立跨区域的港务集团公司,创造1+1大于2的效益。两港将根据各自优势错位发展,整合港口水运资源,先期将在集装箱业务开展合作。未来,将引导吸引更多长株潭城市群的集装箱货源,通过水路,从长沙运至岳阳,再转江海直达船入长江出海。

(5)衔接港口水铁联运

长沙港在以前的南湖港已有铁路进港,由于城市的改扩建,长沙港总体搬迁到长沙新港,致使长沙新港还没有铁路进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港口铁路是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当务之急,长沙新港三期工程就有专项建设要把铁路引进港区,在长沙新港一、二期工程中就有针对铁路进港而设计的仓库,为的就是更好为客户提供水铁联运。

港口铁路联合发展现代物流是港口提高吞吐效率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港口货物周转越快,港口的吞吐能力就越强,经济效益就越好,现在港口80%以上的货物经过港口铁路集疏港,所以现代港口理论认为,港口为提高货物吞吐和生产操作量,必须把铁路引进港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

(6)发挥揽货功能,发展多式联运

长沙新港下属凯达公司以多式联运资质成功入围萍钢、涟钢物流运输服务商,做到了萍钢、涟钢将矿石由水路运至港后,再由汽运或铁路运至钢厂,钢厂再将钢材由汽运或铁路运至港转运,此项举措使凯达公司成为新港揽货的重要抓手,标志着长沙新港在多式联运延伸服务上进入崭新的平台。长沙新港充分利用码头平台优势,先后代理运输全国各类大型钢材厂的卷钢并形成了对流,为客户节省了物流成本并提高了物流速度

(7)加强“两港联动”,保畅通提效率

集装箱码头发挥岳阳、长沙“两港联运”的优势,加强“水水中转”的业务联运模式,效率提升显著。其中卸船台时效率达到28.6 自然箱/h,比2016年同期提高1.92 自然箱/h;30 分钟超进率仅为4%,比同期降低2%。并与城陵矶港联动发展,协助城陵矶新港码头启用海勃生产运营操作系统,为了加强两港联动及两港的船舶作业动态信息交流,与岳阳港建立了“两港计划交流微信工作群”“烟花箱作业交流微信工作群”,实现各部门和烟花运输单位的联动,在安全的基础上大大提高烟花作业效率。

(8)港口功能进一步齐全

长沙新港建成的湖南首个汽车滚装码头也将于近期投入生产。长沙汽车产业已晋升“千亿产业”行列,随着公路运输成本不断增长,以公路运输为主的汽车产业对物流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沙新港滚装码头投入生产后,汽车可利用滚装船进行水路运输,水路运输的成本相当于铁路运输成本的一半,相当于公路运输成本的三分之一,而且质损率不到5%,远远低于其他运输方式。汽车滚装码头是长沙新港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后方配有大型堆场及仓库,用于整车的存储。长沙新港三期工程投产后,港口年吞吐量将达到1 500 万t,实现集进出口集装箱、大宗件杂货、滚装、散货装卸运输于一体,“水铁”无缝对接的现代化港口物流中心,与快速完善的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呼应,形成“立足长沙、影响湖南、辐射全国”的铁路、公路、水运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3.2 构建港口物流中心信息发展平台

信息技术是构成物流中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中心赖以生存的根本技术保障,物流中心管理和配送技术中大量使用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商品物流技术。港口发展业中,信息对货运起着主导和控制的作用。因此,长沙新港想打造一流的内河港口物流中心,就必须搭建信息化平台,从而提升港口经营管理,提高港口物流公共平台的服务水平,增强港口竞争能力,实现港口集约化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长沙新港信息化管理平台已建立健全六个系统。

(1)建立完善港口业务处理系统。这是在已开发的集装箱操作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和建设更完善的件杂货码头业务处理系统,按工作操作流程实现接单、合同签订、生产计划、操作、反馈的电子信息化处理,及向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决策支持。

(2)建立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依靠视频监控、语音对讲、移动终端、无线网络、GPS 等设备实现对港区生产及物流配送的实时高度指挥。这样可以满足生产现场监控的要求,保证关键设备、关键环节的连续监视,这样通过调度中心监视器可以及时发现现场情况,采取应急措施,保证生产的连续可靠,实现调度中心与现场节点、营运车辆之间的双向沟通,实现指令下达、现场反馈,保证安全生产和作业效率提高。

(3)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公司码头生产作业区、办公场所的视频全方位、全天候监控,为安保和生产服务。

(4)完善OA 办公自动化系统,逐步推行电子公文,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公司网站、移动终端的整合与对接,最终实现不限地区性的网上办公,实现与外数据对接。完善门户网站建设,增加电子商务功能,发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作用,实现集装箱查询系统、船舶计划系统、OA 办公自动化的整合,实现网络安全系统完善可靠。

(5)建立视频功能传播系统。主要是实现与交通系统内的视频系统对接,为行政管理、传达上级精神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快捷的通讯通道。只有不断提高长沙新港技术含量,提升长沙新港物流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才能使长沙新港具备物流信息港的功能,提供高效、周全优质的物流服务。

3.3 努力争取政府支持港口发展政策

发展港口物流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政策支持,要有国家、地区等层面的法规支持,如进出口业务、价格、安全、保险、金融、交通运输等方面有关的法规。因此,长沙新港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与联系,努力争取政府对港口物流发展政策支持,使政府重视长沙新港结构调整,以适应物流发展的要求,在提供物流服务场地、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政策引导,规范市场,为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竞争的宏观环境。同时,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展转变。

一是创造优越的物流发展软环境,强化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服务功能,健全法律制度,提供金融与保险等一系列物流援助或服务、快捷高效的海关通关服务等,在提高长沙新港各项管理职能的同时,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尽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

二是不断发展临港经济产业群,作为现代港口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由于港口运输优势,目前世界许多重要的港口都有“前港口,后工厂”的布局设置,许多有实力的企业也都选择港口城市作为发展之地。重点突出港口物流地位,促进临港产业的发展,特别要以建设临港工业基地为重点,加快发展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临港产业群。目前在长沙新港周围就有中部首批、湖南唯一的保税物流中心——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于2009年正式运行,长沙铁路新北站的投产、畅通物流公司、湖南远洋、国家粮食交易物流中心、恩瑞物流、湖南联运物流中心已成为长沙城北为主导的现代物流中心。

三是建设绿色港口服务“以港兴城”,长沙是一个与湘江为伴的中型城市,为保证清清湘江水与黄金产业链的共存,长沙审时度势,努力提升长沙港口的运营效率,以最少的岸线资源发挥最大的运输能力。在各个港口设立岸电系统,实施“油改电”,所有停靠港口的船舶都使用清洁能源发电,有效减少能耗及环境污染。

四是加快新型港口向现代物流转变,打造全程物流链是长沙新港从新型的装卸港向现代物流港口中心转变的重要举措。现代物流中心,谁能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全程物流服务,谁就能抢得先机。“全程物流链”整合了水路、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根据货主的需求,提供全程打包的物流服务。货主只需要说明有多少货物,什么时间要运到哪里,港口就可以根据物流的整体情况,帮货主设计出成本最低的运输方案。

五是瞄准港口“四化”战略目标,长沙新港抓住长沙经济蓬勃发展以及现代化物流港口发展的新机遇,通过实施市场开发和品牌化、规划布局结构调整、开放合作和多渠道融资等多重战略,加快港口专业化、大型化、园区化、生态化建设,积极寻求和拓展新的港口服务业务。助力长沙迈向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交通物流中心,长沙新港要为立足于湘中、服务华中,辐射西部而努力,使长沙新港实现“科技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品牌一流、环保一流”,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内河物流港口和中南地区主要的现代化物流港口服务企业,以及长沙最主要的现代化港口物流中心之一。

猜你喜欢

新港长沙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本期导读
长沙之旅
港口上的笑脸
我眼中的长沙
惠东港口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辛卯考联靓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