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英语课堂中语言的对等性研究

2019-03-18苏丽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输入输出

苏丽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英语课堂中教师语言输出和学生语言输入的“对等性”,认为这种对等性就是教师输出的语言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构成水平、符合学生的文化背景、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地去理解教师的语言输入,学生才能习得语言并作出相对应的语言输出。

【关键词】中职英语课堂 输入 输出 语言对等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143-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国与国之间贸易频繁,英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英语基础课能否实现其学科价值,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也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改变中职英语课堂低效率的现状,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中职英语课堂中语言的对等性和实现对等性,以提高中职英语课堂的效率,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本文“对等性”研究的是英语课堂中教师语言输出和学生语言输入的对等。这种对等性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输出的语言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构成水平、符合学生的文化背景、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考虑到英语课堂中的语言对等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地去理解了教师的语言输入,学生才能习得语言并作出相对应的语言输出。

一、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特别是英语这一门课,很多学生不会说,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提不起学习兴趣。这就涉及教师的语言输出和学生的语言输入是否对等。只有把要记忆的信息,通过及时的操练变成有意义的可理解的信息,才能转化成长时记忆(加涅、布里格斯、韦杰,1999)。当教师的输入没办法传递给学生时,学生就不具备语言输出的能力。因此,在中职英语课堂当中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清楚的认识。

(一)创设简单、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情境。适当的活动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能让学生动起来的任务一定是他们觉得简单可以做到或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一些活动。如果“满堂灌”,学生不仅不易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还会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其实,上课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直观的手段,例如色彩丰富的图片、歌曲、小游戏等让学生开口说一说或认一认,从简单的活动中让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共鸣,架起一座教师输入和学生吸收进而输出的桥梁。

(二)发掘学生闪光点,帮助学生获取成就感。尽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但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用所谓的“标准”提出高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太多的要求。这样学生取得了成功并得到老师的肯定,成就感便油然而生。成就感使学生有快乐、自豪和自信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师输出的语言应当符合学生的文化背景

中职学生先天的素质、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这种差异性和丰富性使学生在智力、学习风格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让每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长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设计符合学生差异性的多样性的课堂活动。设计符合学生差异性的课堂活动,注重活动任务设计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给予学生不同的可供选择的任务。例如在学习《英语基础模块》unit 8 Wed like check in 这个单元时,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任务。一是创设酒店和入住客人之间的语境,二是创设乡村民宿和入住客人的语境,三是创设入住朋友家的语境。这样经常外出旅游或很少外出旅游的学生就可以选择适合的任务参与活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分工合作制做相关的小卡片,提示 check in 需要的证件,然后表演出来。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各自发挥所长。教师还可以借助课件将任务展示出来,模拟现实的英语交际语境,这样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有参与活动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愉悦地接受英语的学习。

(二)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弹性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后,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当然这样的小组不是长期固定而是根据学生的发展和不同任务的要求而弹性划分。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在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这就体现了弹性分组的优势。弹性分组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興趣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教师输出的语言应当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

有一本书提到这样一个例子:假如你要描述伟大的金字塔,第一便要告诉你的听众它高 137.5 米,然后再以他们日常所见的建筑物做比喻,告诉他们那有多高,告诉他们塔的基底占据城内多少条街和房屋。不要对人们说这个可以容纳多少加仑,那个有多少桶,要说某某东西之多,可以装满学校的大礼堂;要说某某建筑之高,有你正在演讲的礼堂天花板的两倍高。

一个学生曾经问他的化学老师:煤炭不是可以燃烧吗?可为什么我划着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块煤炭,却怎么也点不着。化学老师回答:你不能点着它,那不是煤炭不会燃烧,而是点燃煤炭的时间和温度还不够,但一旦点着了它,煤炭燃烧的耐久性,它所释放的热量,都将远远高于一块木柴。英语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例如关于英语中回答问路的方式有好多种,如“Where is the post office?”用英语回答可以有“You can walk straight for ten minutes.”或者“You can walk straight about 50 meters.”或者“You can walk along the street until you see the post office,next to a supermarket.”回答中有用时间回答的,有用路程回答的,也有用路标来回答的。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哪种方式最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理解了就能找到目的地,如果理解不了就会“迷路”。

四、教师输出的语言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

课堂教学面向的是中职学生,年龄大概在 15 岁,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否则就容易导致“对牛谈琴”的情况出现。中职学生的思维更多体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因此教师输出的语言要通俗、活泼、直白。

(一)创设的情境应当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英语课堂中教师语言的输入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容易产生联想,易于接受,同时让学生印象更深刻,教师的课也更有特点,更有魅力。在平时课堂中,经常会听到学生反映教师的思维跳跃比较快。其实这一现象说明学生理解不了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老师所讲的或许过于抽象才导致学生觉得跟不上老师的思维,这时老师如果能将要传授的知识说得更直观一些,换句话说就是说得更通俗易懂一些,把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As a result,I suffer from time lag. This similar to the jet leg you get from flying,but it seems you keep getting flash backs from your previous time period. 这句话是在向我们解释什么是飞行时差反应即时间滞后症。按字面上解释这个句子就是飞行时差反应也称为时间滞后症,你在飞行的时候会呈现这个症状。它似乎会阻止你闪回你之前那个时空。如果照这样解释,老师即使解释得淋漓大汗,学生可能也没办法理解和体会那句话的意思。但是如果这时教师把这句话进行形象化解释,学生就都可能懂了,我们可以说这个过程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倒带,不断在脑海呈现出过往的记忆。

学生对英语中的时态总是难以理解,因为在汉语中并没有太多时态的体现。例如英文 He goes to school today. He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 He will go to school tomorrow. 而中文是这样的:他昨天去学校。他今天去学校。他明天去学校。但一位教师这样说让学生对时态有了较深的感受:“英语是一位优雅的女士,在不同的场合会换上不一样的服装,大方而得体。将事态比喻为不一样的场合,是生动而形象的,让学生距离时态更进了一步。”

(二)活动设计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设计活动可以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更适合中职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他们处于信息时代,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更容易接受。例如,英语影视资料、动漫课件等作为一种特殊的电教媒体,把声音和影像合二为一,使语言信息与具体特定的情境相结合,提供声画并茂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两种感官来获取信息。这是一种真实的、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可以有效降低学生课堂焦虑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潜能。

关于中职英语课堂教师语言的输出和学生的输入是否对等,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活动来进行检测。

根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分为“输入、加工、输出”三个阶段。“输入”是指学生通过听或读接触的语言,“输出”是指学习者在经过输入吸收后,通过说或写而产出的语言和信息。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层面的输出活动来检测输入和输出的对等性,也就是学生是否理解教师的输入。

第一个层面是简单地复述教师上课的内容,包括短语和句式。在这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活动检测的输出。以《英语基础模块》Unit 1 School becomes interesting 这个单元为例。关于单元主题的提问 What subjects do we have in the school?教师可以借助于 PPT,展示图片,帮助学生参考 PPT 上的图片用 We have…回答“English”“maths”“cookery”“computer basics”“car repair”“chemistry”“sill training class” “Accounting”“Secretarial Skills”“Travel and Tourism”。

第二个层面是创设语境,让学生进行交际运用。这一个层面是语言更进一步地输出,比词汇和句型的簡单复述难度更大,也更能检测教师的语言输入和学生的语言输出的一致性。语言的目的就是用于交际,如果学生能够在创设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证明教师的语言输入是有效的,也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以《英语基础模块》Unit 1 School becomes interesting 为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道具,例如英语单词小卡片、蛋糕、修车工具,三角板、算盘、试管等,让学生分组合作选其一进行专业的介绍。这个专业所学的课程、就业前景,等等,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提供一些线索,例如关键词、图片之类。

中职英语课堂教师语言输出和学生语言输入的对等性研究的意义可以借用“输入语假设”理论当中的一点:习得者通过理解性输入达到一定语言能力时,语言能力自然产生,但它不能直接教会。教师尽力做到语言输出和语言输入的对等就能使学生理解,理解后才有可能习得语言进而输出语言。

【参考文献】

[1]张继红.关注课堂语言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J].基础英语教育,2009(2)

[2]谭海玲.论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输入[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3]黄小平.没有点着的煤炭[J].意林文汇,2015(4)

[4]车艳艳.英语影视片段在听力课堂上的运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责编刘 影)

猜你喜欢

输入输出
“四环节”下的牛津英语课堂模式
虹桥THALES二次雷达S模式信号输出配置探讨
浅议习得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调整
专利申请中的新兴输入技术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丰富输出活动提升语用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