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墓葬壁画内容之思想观解析
2019-03-18李波
李波
摘 要:由于厚葬之风的盛行,西汉时期社会各阶层在墓室建造上普遍追求豪华气派,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在墓室壁面上绘制壁画,内容包含灵魂升天、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田园农耕以及墓主人生前权势地位的象征等,虽然庞杂不一,但细究起来也可看出当时社会的一些流行风尚和思想观念,这对我们研究西汉历史、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汉墓葬壁画;思想观;灵魂升天;朴素宇宙观;尚贤尚义
西汉时期的墓葬壁画在技法上偏于写实,无论是东王公、西王母等各路真神仙圣,还是人间百态和祥瑞神兽,大都以一个实实在在的形象为原型,再赋予艺术夸张,一眼望去眉眼、手脚、姿态等都栩栩如生,鲜少有写意之处。在黄老、識纬、方士之说盛行之下,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便更趋于重实轻虚,于朴拙之中呈现社会真实。同时,这些文化遗存共同构成了汉代早期意识形态和文化构架,影响整个社会的审美倾向,“重视客观存在”也便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因此,西汉墓葬壁画的内容往往离不开墓主人的日常生活和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影响,所以,我们大可通过解析其背后蕴含的思想观念来研究和探析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鉴往而知来,识古而明今。
1 西汉墓葬壁画的主要内容
目前,从已知的西汉墓葬壁画中可以看到,其内容几乎都是以美好为主题,涵盖历史、天文、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具体来讲,即为:
一是天界众神众仙,他们生活在精美的宫殿之中,是人间最美好的集萃之处;
二是如灵芝、仙草、祥纹等装饰图案,寄托在世之人对已故之人的美好祝愿;
三是如麒麟、四灵等瑞兽,起到护佑墓主人的重大作用;
四是日月星宿、天地四荒等自然形象;
五是各式各样的历史典故和名人贤闻;
六是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和实际权势地位的再现。
2 西汉墓葬壁画蕴含的思想观
2.1 对美好生活的追寻和向往始终如一
西汉时期厚葬之风的盛行,主要原因便是统治者对孝道的过分宣扬和“事死如事生”观念的盛行,简单说,即是人们相信轮回转世、魂魄分离,相信人死后会升天成道,相信陪葬什么已过世的人在另一个世界就会享受到什么。因而,为纪念过世之人,人们往往在墓葬壁画中绘上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车马、仪仗、奴仆以及最能代表其身份地位的政治事件等,甚至即便墓主人生前未享用过,只要在等级规定允许的范围内,都会为其绘上,希望其能在另一个世界享受到生前未享受到的待遇。尤其是在权贵之家,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
不过,从今天的思想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确有一定荒诞和偏颇之处,但另一面,其实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冀和深度渴望,否则,便不会如此花费时间和精力为墓主人“美化”和“陪葬”。诚然,确如某些分析家所说,部分人大兴厚葬是为迎合统治者而谋求官位或跟风、故意讲排场所致,但是,在批判前者“虚伪”的同时,也理应看到,更多的人是出于孝道和情义。
除此之外,多数墓葬壁画中的灵芝仙草、祥云龙纹等装饰一方面表达了希望墓主人身后继续享受富贵的期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希望世事美好如愿的思想。可以说,对美好的向往始终是我们中国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古今同理。
2.2 对超自然神力的崇拜有增无减
西汉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普遍低下,对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遂生膜拜和敬畏,由此便产生了“天地之力无尽、自然之力无穷”的思想,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傩仪的无处不在。人们之所以在墓葬壁画中绘制神仙瑞兽,就是因为相信他们会驱邪镇灾,能够保佑墓主人远离山林怪兽的侵扰,更能保佑后世子孙福康安宁。
西汉芒砀山梁王陵,其墓葬壁画中,一条长达5-7米的巨龙横贯南北,威猛可畏,具有不可忽视的震慑力量,而龙舌处又衔一怪兽,很明顯,这条巨龙是一个“守卫者”,它的职责就是驱逐来犯的魔兽。此外,该墓中还绘有朱雀、白虎等四灵,为墓主人驱邪。又如渭水两岸的京畿陵区,不仅二十八星宿以及日月等形象赫然列在墓葬壁画之内,更可看见青龙、白虎、朱雀、黄蛇等瑞兽形象,在严密的构图排列和色彩搭配下,他们愈发庄严威武,以刚正凛然的姿态共同守卫墓主人。西汉人崇尚傩仪,于是以祛除墓内瘴气为目的,方相氏率众索室驱疫的场景便时常出现在壁画之中。
而且,还有一些壁画以灵魂升天为主旨,如卜千秋墓,墓主人坐于仙鸟和龙舟之上,在伏羲、女娲等天界众神的指引下,缓缓升入仙界。人们生前无法实现飞升的愿望,便寄希望于死后能如愿以偿。这何尝不是对天地和自然神力的一种崇拜,只有像幻想中的神话传说中的仙人一样得道飞升,人生才算圆满。
实际上,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古人对超自然神力的膜拜与敬畏,同时也是对自身力量薄弱的过分自卑和漠视。其实,历史事实证明,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是生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人定胜天”固然有偏颇之处,但过分尊崇自然神力而漠视人类自身的潜能和力量同样有违客观真理。这是古人的思想局限,此处无需赘言。
2.3 朴素宇宙观的萌芽
西汉墓葬壁画大体上来看,可分割为两个部分,上部以墓室顶部为中心,或延伸至隔梁、四壁上端,一般的绘制内容为日月星辰形象,而下部则多绘制地下阴宅。透过这些布局,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朴素宇宙观的萌芽。
在古人眼中,上为天,下为地,天圆地方,天地平行延展而非球形环绕,并且,天在上为世界之主宰,而地在下则顺天知命,天主阴阳坤载万物,阴阳合则万物生,阴阳斥则损万物。
同样以渭水两岸的京畿陵区为例,所绘二十八星宿天象图为内外圆形构图,外为二十八星宿,内则为日月、玉兔、蟾蜍及祥纹装饰,一眼望去,整体构图如同天幕剖面图,充分展现了古人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尽管有些简陋和失真,但却开启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新征程,自是意义非凡。
2.4 对尚贤尚义之风的推崇备至
西汉墓葬壁画中还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其中蕴含的尚贤尚义之风。河南洛阳烧沟61号出土的西汉壁画、八里台壁画就属此类,其中的壁画主题便是“孔子师项橐与入周问礼图”、“二桃杀三士图”等历史典故。
据典籍记载,孔子曾言:“吾闻老聃博古而达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即吾之师也,今将往矣。”(出自《孔子家语》)因于此,当孔子适周时,便亲自拜访老子并问礼。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更是古今闻名的大学者,而老子则是道家的创始人,同样是品学双馨的大学者,他们二人会面既彰显了爱学、好学、永学之风,也表现出谦虚、好问的优秀品格。而“二桃杀三士图”则是晏婴献计齐景公,赐三勇士二桃,最终三勇士为争夺桃而先后自刎,这则故事既是对智计的赞扬,也是对贪婪损义的警戒,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将这两则故事绘进壁画,侧面反映了西汉时期人们对贤能、上进、聪敏以及洁身自好、重义轻利美好品格的推崇。
无独有偶,古人在选择把历史故事作为陪葬壁画时,基本上都会选择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的主题,而且大多会以圣贤为主,一来提升墓主人学识品位,映衬其高尚德操,二来也是社会尚贤之风的生动再现,体现时代之音。
3 结语
总而言之,从西汉墓葬壁画的内容来看,既有儒家的天人感应,事死如事生,也有道家的阴阳学说,体现朴素宇宙观,其中的一些观念,如对逝者的感念、对长辈的孝心、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对圣贤学者的爱戴和敬仰等,即便放在现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我们去传承,唯一要摒弃的,便是贪婪奢华之气和封建迷信之风。
参考文献
[1]许宜兰.洛阳汉代墓葬壁画中所表现的儒、道思想[J].宗教学研究,2006(3):177-181.
[2]洛阳地区汉代墓葬壁画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李娇珑,王晓玲.汉代墓葬壁画中的升仙思想[J].山海经,2016(11).
[4]雒启坤.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墓葬壁画二十八宿星图考释[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3):23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