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2019-03-18林秋颖
摘 要:纵观儒家文化,从孔孟到历代名儒,他们的思想都是以“仁”、“礼”、“道德”、“敏而好学”、“君子自强不息”为核心的;道家的思想核心有很多种,像“天人合一,复归自然”、“以柔克刚”、“重身心,少物欲”、“上德若谷”等都是道家的重要思想。儒道思想一直贯穿于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两者并没有楚河汉界的明确截点。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当我们功成名就时,儒家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思想在发挥作用,而我们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给了我们一个心灵的归隐和栖息之地。
关键词:儒家;道家;人生观
儒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两大支柱,对于在孔孟与老庄思想的熏陶下成长的文人们来说,出仕与退隐,兼济与独善,乐观进取与消极退避这两种人生态度始终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选择。一般说来,儒家主张积极入世,以兼济天下为己任;道家则主张超旷出世,以逍遥自适为理想,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
1 儒家——“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纵观儒家文化,从孔孟到历代名儒,他们的思想都是以“仁”、“礼”、“道德”、“敏而好学”、“君子自强不息”为核心的,这些思想都在中国文人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在这里我们只谈“君子自强不息”的这一进取精神对于中国文人的影响。
无论是在治学,还是为人处世、事业的追求上面,儒家都提倡一种积极入世的进取态度。就像孔子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点是由小极大,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首先要格物致知,就是穷究事物真实本质,尽其所能把握外在世界各个方面的知识,去掉蒙昧,变得智慧起来;智慧者才可以剔除内心的私欲,尽可能地使自己公平、公正和善良,做到诚意和问心无愧;心地端正才会不断追求提高自身修養;在言行上达到君子所具有的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才可以让整个家族生活整齐、规范、和谐和良善。有了这种能力和品德,就有资格服务社会,以君子的风度去治理一个国家,成为一名好的官吏;治理好国家以后,才可以使得天下太平,使得人类世界和谐。这是儒家对积极进取的士人们从修身养性到治国平天下的要求,反应出儒家在处世方面的积极态度。孔子在《论语·子路篇》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由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对中庸之道看得很清楚,虽然他主张中庸之道,但是他也知道,真正能做到中庸之道的人并不多,所以他才能看到“狂者”和“狷者”的可取之处。继而之后的唐代文学家韩愈劝谏学人,“业精于勤荒于嬉”,清末的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要想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就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治学精神,这些都反应了儒家百折不挠的积极进取精神。
儒家的人生观虽然是我们社会所推崇的主流价值观,但也不是唯一的人生观,与之有着差异较大的人生观便是影响数千年的道家思想。
2 道家——“天人合一,复归自然”的人生观
《道德经》仅仅五千字被奉为道家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宇宙人生的顶峰之作。道家的思想核心有很多种,像“天人合一,复归自然”、“以柔克刚”、“重身心,少物欲”、“上德若谷”等都是道家的重要思想,在这里我们只谈“天人合一,复归自然”这一人生观对于中国文人的影响。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最能代表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人最终要顺应道,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够依照本心去生活。道家是提倡出世的,老子主张无名之道——天地万物都有道,但道无名,因为普通的语言和概念不能表达道;反者道之动——是对变动的合乎规律的表述。矛盾双方到了极端就会向对立方向转化。有得必有所失;无为而治——人要做到:知足、寡欲、弃智、抱朴,理想的国家是圣人当政,圣人的职责就是不做事,无为才能无不治。而且老子反对周公造作的礼乐典章制度。黑格尔说过:“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但是道家所提倡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表面上道家似乎是远离政治和现实的,其实正相反,道家远离政治和现实的行为本身即包含了在思想上对政治和现实的一种独特看法。事实上,道家不仅关心政治、关心现实,而且能从历史高度议政论政,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计谋和手段,以致有人把道家学说说成“君人南面之术”。由此可见,道家同儒家一样,非常重视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也有 “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精神和远大理想,只是在政治原则与方法上与儒家有很大的区别罢了。但是在乞丐与富翁的故事里,乞丐却把自己的“不作为”当成了一种安然的理想生活方式,这并不是真正的道家思想,一心只为自己的舒适安乐也不是道家真正的追求。
即使儒家和道家在思想上都各有其特点,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一直延续至今,但是在历史上这两种思想其实是一直互相影响并且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乞丐与富翁的故事中富人说过的话就是最好的例证,儒家讲求在应该奋斗的年纪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目标去奋斗,为之付出艰苦的努力,所以便有了富人劝诫乞丐的话,而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之后再选择安逸的生活,归隐田间,享受生活正是儒家的思想观点。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儒道思想一直贯穿于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两者并没有楚河汉界的明确截点。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当我们功成名就时,儒家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思想在发挥作用,而我们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给了我们一个心灵的归隐和栖息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梅.论“儒道互补”现象对中国文学的几点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2]刘云静.浅析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互补作用[J].沈阳干部学刊.2011(02).
[3]潘自明.道家和儒家思想的一体两面性[J].才智.2011(34).
[4]刘风雪.“人文”与“自然”——儒家与道家生命观之比较[J].江西教育学学报.2014(01).
[5]李汉兴.轮儒家与道家的体系性差异[J].学术探索.2016(08).
作者简介
林秋颖(1995-),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批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