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版画本质属性的再理解
2019-03-18刘广朋
刘广朋
摘 要:版画,作为从印刷术当中抽离出来的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已经颇具影响也已被广大群体所了解和接受,但是随着时代的迈进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版画本质属性开始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定义版画以及如何发展版画成为众多版画艺术家和理论批评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版;印痕;复数
20世纪30年代鲁迅把西方木刻艺术介绍到中国,创立了木刻讲习所,这次所谓的木刻版画“回娘家”开启了我国创作版画的历史进程。但是我国长期都存在着木刻版画,但它只是作为印刷出版的工具,承担着复制图形的功能,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刻版画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扉页图,直至近代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等也都只能称之为复制版画;同样,石版画、铜版画和丝网版画亦是如此。石版印刷术由德国人塞尼·菲尔德于1798年发明,之后一直应用于印刷工业当中。直到被戈雅、雷诺阿等艺术家使用之后才逐步走出印刷术的范围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铜版画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后多用于钞票印刷、出版和艺术家手绘草图等;丝网印刷更是起源与商业印刷且只有短短百年的历史。总体来看,和油画、国画、雕塑相比较,版画艺术显得最年轻,虽然艺术手法不断更新但理论基数相对薄弱,甚至对于版画概念的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作为间接性绘画的版画与其他画种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然而,经过近几十年世界范围内的创作和文献积累,人们慢慢认识到所谓的间接性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版画的创作必须有“版”的存在,版画必须是通过版的转印而得到艺术品;另一方面,这也预示着印痕的作用,通过版的转印必然产生一定的印痕,而这也被多数人看作是版画的本质特征,是与其他画种相区别的界限。另一方面,对于对印痕的解释,不同的艺术家和批评家也给出不同的理解,还因此产生一系列讨论,这其中最典型的是对于复数性和版画姓“版”还是姓“印”的讨论。个人认为这些讨论无疑对版画的发展有指导意义,但其中也有不恰当之处,以下本人就这几个问题一一叙述并给以个人理解。
1 关于版画中印痕的讨论
1)齐凤阁认为“作为特征必须是版画所有,其他艺术所无。有人认为印痕是版画的本质特征。其实印痕只是传媒的载体,载体不等于艺术,印痕需有绘画的创意及其精神品格,否则便没有艺术价值,没有艺术价值的印痕还未进入版画艺术的层次,怎能是版画的本质特征呢?”[1]齐凤阁之所以否定印痕是版画的本质属性是因为他认为不是所有的印痕都有创意和精神品格,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印痕都具有审美意义。但是这种说法不免有些偏颇,更有以偏概全的意味。审美意义不是这些物质属性的印痕所天生具有的,而是在于版画家如何利用。就拿鞋印和车辙印来说,在一般大马路上躺着的印迹当然没有艺术价值,但是同样的印痕,如果得到某位版画家的合理利用,将其布置于其作品当中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它无疑就具有了审美意义,也就是齐凤阁所说的精神品格。世间的印痕多种多样,但是作为艺术品当中的印痕,只有在版画当中的印痕才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和艺术价值。
2)尚辉以为“其实,任何艺术的本体语言都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材质和技术所形成的物性特征,一是由这种物性特征所承载的文化审美特征......因此,所谓版画本体语言,应是由媒材而形成的印痕特征和由这种特征所决定并承载的文化审美特征共同构成。”[2]这种采用辩证讨论的说法更加全面,从中我们或许能够看到一些版画发展的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产生“由媒材而形成的印痕特征”的方法和技术越来越多。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印痕的产生需要有版的存在,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这个“版”的定义也应该随之拓展,而版是通过艺术家支配驾驭的,是主动的在版上做文章。版不仅仅可以是实体的版,比如还可以是数字的“版”,把思维想法通过数字技术固定下来形成“版”,这个数字之“版”在绘制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刻的表现力和手法,而这些数字是靠艺术家在支配,能够产生特定的含有文化审美特征的印痕。这是将绘制与刻制结合一体的方式,集中完成了绘制与刻制的审美需求。而在印制过程中,对于媒介的把握如纸材、墨色、墨的控制、印制的方法等又集中体现了“印痕”的审美价值。
2 起源于印刷术的版画,自其诞生以来就带有重复印刷的特性,也造就了它的复数性。随着意识的提高,对于复数性也有一些新的解读
1)现在意义理解的复数性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较传统的观念,认为所谓版画的复数性即可重复性,认为“复数性本意是一种机械重复,数字的变化,是建立在商业销售和传播范围基础之上的,而这并非绘画艺术的必需构成要素。”[3]这种观点把复数性不看作是版画的本质属性,甚至认为由于复数性的存在,使得版画家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复制印刷当中而非创作中。还就平面设计、软件等对于单元重复的运用来讨论复数性的存在不能算是的特征等等。这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版画复数性的时候,一方面是局限的把复数性理解为重复的无意义的印刷;一方面不能把设计学和美术学混为一谈,因为其初衷和本质等都是截然不同的,我不否认设计学的学科中有关于复数的理解和运用,但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它是用当代技术、工艺来作为体现他们视觉传达图形符号的一个表现语言和手段,是信息致变的一个运用设计。他的着重点在于运用,其视觉信息之指定性很强、让受众迅速感觉到其设计品或其推销品的目的和优势。而版画的复数性是强调印痕艺术,是不受运用的限制,是复数的画刻印相结合。虽说对于版印来说也是一种表现手段,但版印的表现手段不受现实的受众终端來制约,其则不然。如果其受众不接受这种手段就属无用;而版画的复数性是指个人对生活感受过后的一种适合艺术家自身用的语言来表达情感,是艺术家个人的行为。二是超越传统的可重复论,认为复数性不是机械的重复印刷,而必须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开拓了新的复数意识观。这一观点的代表徐冰说:“我所强调的是作为绘画的具有美学意义的复数性。”[4]因此,他在创作中“极力发挥版画印刷中印痕及复数性所能产生的效果,使用重复印刷、由浅至深印刷、局部益印、错位、补充印刷、正拓反印等手段使整幅作品构成特有的节奏和强烈的视觉效:”[5]徐冰虽然强调了具有美学意义的复数性,但就其理解来说,强调的则是对于印刷手段的使用所产生的复数性,换而言之也就是借用不同的印制手段使同一块版产生不同的视觉形象。这无疑是对传统重复论的拓展,但我觉得,复数性除了这种变化的重复以外,还应该发觉它自身重复性的意义,其中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同一个形象在画面中重复的出现或局部复现能够携带何种审美意义。
就版画的复数性,纵观这些观点我认为比较同意徐冰的看法,版画的复数必须要有其审美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前沿技术的出现不应该排斥而应该加以利用,积极拓展版画的概念、复数的形式方式等可能性,由此,不论运用何种技术,只要能够达到印痕与复数并使其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都应该称之为版画。
参考文献
[1]《关于版画理论建设的思考》 【《中国版画》第8期 1995年12月】
[2]尚辉.跨越世纪的门槛——当下版画的问题与思考[J].文艺研究,1997(6):132-141.
[3]齐喆.版画间接性与复数性的重新解读[J].美术观察,2006(12):116-116.
[4]徐冰.对复数性绘画的新探索与再认识[J].美术,1987(10):52-53.
[5]徐冰.对复数性绘画的新探索与再认识[J].美术,1987(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