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高职院校进行审美教育的经验

2019-03-18陈可人

卷宗 2019年5期
关键词:艺术鉴赏审美美育

陈可人

摘 要: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特征,尤其是在学习习惯方面,容易表现出消极与被动。像《艺术鉴赏课》这类理论性较强的审美课程,开展得好是能够给学生甚至老师自身带去很多提升的,关键难点还是在于授课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高职院校;审美;美育;艺术鉴赏

1 高职院校的生源特征

以我校近五年的招生情况为例,新生们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报考进入我校:第一种是普通高中参加高考,第二种是中专学校参加单招,第三种是“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在联办职中经过了考核,进入我校进行最后两年的学习。

普高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偏好,学习习惯较好,思维相对更严谨但不够活跃,兴趣爱好相对单一。单招和五年制的学生文化课成绩相比之下稍差,学习习惯也不尽如人意,但兴趣爱好非常广泛,逻辑虽然不太严密但思维活跃,敢想想做。

虽然不同类型的学校毕业的学生虽然有一些各自的特征,但从整体上,相较于考取了本科类院校的学生,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还是偏差的。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逻辑方面也有很多待纠正、引导的地方,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更容易表现得被动、消极。

所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课程,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时,都需要老师们发挥自己创造力,在有限的课时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且能够逐渐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掌握一些更高效的学习方式。

2 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虽然我是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审美课是我们的必修课,但是实际上,审美教育同样适应于其他所有专业的学生。审美课艺术设计的大一新生每两周4课时,计算机应用技术或市场营销的学生则可以每学期听一到两次讲座,实际的课量可以根据专业方向进行调节,但审美课应该被列为大学生们的必修课。

审美最初是一种懵懂体验,但是慢慢地,它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审美课从字面上理解会让人以为它仅仅与美术或艺术有关,但实际上它拓宽的是我们的眼界,丰富的是我们看世界的角度,积淀下来的是我们的谈资。

拥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学生,自身上他会更加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素质上他会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有趣的人,与人相处上他会更加包容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这些都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它顺应时代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的老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3 我们的《艺术鉴赏课》

2014年起,我们专业开设了《艺术鉴赏课》。开课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譬如会使用Photoshop)的同时,还能够有基础审美、专业相关知识面、甚至演示文稿制作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提升。我们希望,即使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不会从事艺术设计工作,但这门课程却能够让他成为一个更有深度的人。当他有一天跟人聊起敦煌壁画或清朝官服上纹样时,能得到一句“你大学时还是学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的充满佩服的夸赞。

《艺术鉴赏课》给我个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第一讲《工艺美术运动》,我还是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做了一份演示文档,插入了大量的自以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彩图,然后开始了长达90分钟的侃侃而谈。象征性的提问,得不到任何答案,教室里除了我的声音,一片死寂。学生一开始还表现出了想要与睡意、分心斗争的努力,特别积极者还在努力跟着节奏记着笔记,随着时间流逝,后来也都歪歪倒倒一大片。课后我反思,自己当学生的时候,若不是那点儿常年养成的学习习惯以及对挂科的畏惧,这样的课,它真的有趣吗?答案是否定的。那当我面对着的是前文中讨论过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学习态度也相对消极的高职学生,传统的讲授法会败下阵来,也的确是情理之中的事。

第二讲《装饰艺术运动》,我拿出了新的教学方案,我给这种教学方案取名为“兴趣点演讲课”。首先,我要求同学们把电脑带到了教室;然后,我给同学们分好了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里性别平衡,并让同组组员围坐在一起;第三,我扔掉了我的演示文稿,以一部《了不起的盖茨比》主题曲MV作为本课开场,并且提了几个不需要预习也貌似与专业无关的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实际上,《了不起的盖茨比》本来就是一部“装饰艺术风格”的电影,它的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装饰艺术运动风靡美国的时间完全一致,这部电影单项提名86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并最后得奖,足以说明其艺术指导方面的严谨与成功。90分钟的时间里,我只讲了5分钟:1)言简意赅地引入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念;2)介绍它与电影的关联;3)布置各小组的任务,即提取MV中的某个画面(可以是人物发型饰品或服装鞋履,可以是建筑或室内设计,还可以是汽车外形),自行学习其设计风格并形成演示文稿,派出代表下节课演讲。

“兴趣点演讲课”每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课内小组讨论并制作演示文稿,是一个准备的过程。它的上课情形是热闹的,我鼓励同学们离开座位,到处走动,互相观摩学习,交流搜集各种资料的方式方法,我自己也离开讲台,轮流去看各小组的进度,与他们交流。这个部分能锻炼到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制作演示文稿的能力、排版专业技能。第二部分稍微严肃一些,各小组代表上讲台演讲,并且随时接受我的提问和补充。这个部分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学生当众演讲的胆识和面对突發情况的应变能力。

虽然不是每一讲都能选到《装饰艺术运动》这样具备先天优势的素材,但出发点是不变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找一个所有素材中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这样当我给出一段视频资料或几幅画的时候,再让他们自己去找兴趣点,才能是真的兴趣点。它带给我的备课时的挑战,则是必须随时紧跟学生的兴趣点,关注他们在关注的内容。

为了与“兴趣点演讲课”有所区别,也为了让同学们缓口气,我还准备了“讲座课”和“观展课”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

“讲座课”其实就还是以老师为主以讲授法为主的专业知识普及课,但是吸取了之前失败的经验,我在“讲座课”主题选择上下了很大功夫,于是就有了《岛国吉祥物营销成功案例——熊本熊》,有了《毕加索情史》,有了《敦煌壁画九色鹿》……我的演示文稿也不再是严肃精美的学院风,它充满了各种GIF动图,我的语言也变得诙谐幽默“接地气”,必要时候还得“讲段子”。我也严格按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的注意力集中15分钟开始下降的规律,控制自己抛出关键知识点的时间,并在期间穿插视频资料,以另一种形式重复我之前讲授的内容,给学生休息放松的时间。

“观展课”更是顾名思义了,这也是最受学生推崇的上课方式。现在成都市内能够看高品质艺术展的地方越来越多,仅天府广场侧的成都市博物馆,我们就组织看过《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现代之路——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观展课”的上课效果,从对知识点的掌握来看,其实不如“兴趣点演讲课”,但是从长远的印象来说,它优于前两种教学方案。尤其是现在社交网络发达,学生使用得频率也很高,他们非常乐于把观展的过程拍成照片分享给亲朋好友,这时那些参与社交互动的亲朋好友们就扮演了提问者的角色,会在照片、视频下提很多问题,学生再来一一回答,加深了一些印象。一问一答间,学生获得了非常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从长远上看,他们会更愿意更期待更喜欢《艺术鉴赏课》。

三种教学方案交错进行,《艺术鉴赏课》一学期十次课总是飞也似的就上完了,学生不再觉得枯燥乏味,作为老师自身也学习了很多新知识。同时学生在这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过程中,通过四个月的学习,还取了很多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让人欣慰。

参考文献

[1]迈克尔·苏立文[英],中国艺术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赵声良,敦煌石窟艺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艺术鉴赏审美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艺术鉴赏的经验性论纲
美术课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