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学实录
2019-03-18陈嫦娥
陈嫦娥
摘 要:杜甫由湖北的江陵公安漂泊到湖南的岳阳。这里有著名的洞庭湖和岳阳楼,杜甫独自登上了岳阳楼,并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登岳阳楼》,这首晚年之作,可以说是欣慨交织。
关键词:《登岳阳楼》;教学实录
1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诗——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杜甫,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杜甫,字子美,唐朝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被后世称为诗圣。他生在一个奉儒守官(通过做官来推行儒家之道),未坠素业(不从事平常的职业,也就是书香门第)的家庭里,所以他跟其他的读书人一样,都希望能积极干预这个社会,如何干预社会?当然是通过做官,左右天下。所以杜甫的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希望能在仕途上能大展身手,有所作为,但是我们知道,杜甫一生是不得志的,在仕途上可以说是一无所获的,再加上唐朝政治的日渐败坏,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的生活也处在颠沛流离中。这首诗是写在唐代宗大历三年冬,这时距离杜甫去世的时间是两年,杜甫由湖北的江陵公安漂泊到湖南的岳阳。这里有著名的洞庭湖和岳阳楼,杜甫独自登上了岳阳楼,并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登岳阳楼》。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2 解读诗歌
2.1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理解,很简单,以前我就听说过洞庭湖、岳阳楼的大名,现在我终于看到了洞庭湖,终于登上了岳阳楼。此时杜甫的心情是怎样的?
喜悦、激动。因为如愿以偿,仅仅只有喜悦吗?昔:以前我怎样?我年轻、朝气蓬勃、有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现在的我,年老多病,饥寒交迫,到处漂泊;以前国家繁荣昌盛,政权稳定,现在国家动荡不安,政权摇摇欲坠。此情此景登上岳阳楼,心情该是复杂的,一言难尽的,绝不仅仅是用喜悦来概括的,应该是悲欣交织的,既有如愿以偿的喜悦,又有沧海桑田,人事不可捉摸之感,也许还有很多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情感在里面。
2.2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是写洞庭湖的名句,历来为人所传颂,它的精妙之处在哪里?
吴楚两地以此划分疆域;东为吴,南为楚,坼,裂开,吴楚有多长,洞庭湖就有多长,写出了洞庭湖的浩大辽阔壮阔,也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氣势,我们仿佛看到了洞庭湖波涛汹涌,使得天崩地裂,气势何等的浩荡。乾坤日夜浮,整个天地,日月星辰日日夜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不仅写出了洞庭湖的辽阔,当然也写出了洞庭湖的亘古不变,永恒。,洞庭湖在杜甫以前的地理位置是这样的,在他现在,也是这样,相信在他以后也是这样的,也就是说整个天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浩大辽阔和亘古不变。面对此景,杜甫的情是怎样的?我们说,大自然的壮阔和永恒,反衬出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人事的不可捉摸。
在这种巨大的时空反差之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悲痛之情。为什么?在我们文学作品上,有很多士不遇的题材,不遇就是不得志,那什么才叫得志?仕途要得意,仕是实现个人价值或世俗的理想价值的途径,是济世理想的自我实现,也就是他们努力了一辈子,就是要展现自己的才华,这个才华就是在经世治世里,如果在宦途上受挫,这几乎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隐痛,如果你不能体会,就不能理解他们的焦虑和心中最剧烈的疼痛在什么地方,而且你要知道这种价值观是非常纯粹而又单一的,没有第二选择,所以当他们面对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仅会悲从中来,这种悲已经成为古代那些怀才不遇的士人的共同心理,不变的是大自然,变化的是人生,所以当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他会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以当李煜看到那轮明月,会写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所以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的追求越执着,内心产生的悲、痛就越巨大。一个没有追求的人,面对这种巨大的时空反差,他不会有感觉的。也就是从他们的这种悲,这种痛,恰恰看得出他们的此情不渝,至死不休。所以欧阳修会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所以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会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回顾这一生,之所以挫败,之所以蹉跎都是太多情。无情就会放下,就会潇洒。所以当杜甫登上了岳阳楼,看到如此浩瀚辽阔的洞庭湖,看到整个天地日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他一定会有人事短暂,不可捉摸的悲叹,不变的是宇宙,变化的是国家,是政权,是自己。国家没办法,政权没办法,自己也没办法。所以马上就会想到自己。
2.3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我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漂泊,饥寒交迫,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身边没有亲人,朋友,也没有他们的信息,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他们也不知道我过得怎么样,陪伴我的只有那一条小船。
2.4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靠在栏杆上远望,杜甫流泪了,为什么流泪?
除了为自己,为国家,为天下的百姓流泪,我们说,男儿有泪不轻流,更何况是这样一个历经沧桑,垂垂老矣,,又饥又寒居无定所的人,自顾尚且不暇,但他却还为国家,为遭受战争之害的百姓而流泪,这就体现了他的伟大的胸襟。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从道德层面上来讲,就在于他的诗经常都能表现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这种情怀是一以贯之的,已经融入他的血液当中,成为他个人的一部分,所以当你读到杜甫的诗,你会觉得这种情怀与杜甫这个人是没有违和之感的,你不会觉得他矫揉造作,附庸风雅。而且你要知道他自己的个人生活是一团糟的,但却还能心系天下,心系苍生,这怎能不让人佩服?我们说儒家的处世哲学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杜甫不管是通达还是穷苦,都要兼济天下。比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你再看看这两句诗:筑场怜蚁穴,拾穗许村童。自己要建造一个地方,看到一个蚁穴,就不忍心,饿了去捡稻穗,看见村童拾穗,自己把自己捡的稻穗也给他,因为看见他也饿了。这就是杜甫,一个仁民爱物的杜甫,一个心中有别人有国家的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