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鲁迅小说《风筝》的精神

2019-03-18薛漠涵

中文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鲁迅小说风筝兄弟

摘 要:本文首先对鲁迅的经典小说《风筝》的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然后探讨了鲁迅的经历以及以前相关的作品,最后从对弟弟“精神虐杀”一幕的解读、从《风筝》中显现的封建教育和兄弟失和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对鲁迅小说风筝进行的精神进行分析,从而探讨该作品的精神意义。

关键词:鲁迅小说 《风筝》 兄弟

中图分类号:I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1

引言

在整个中国文坛上,鲁迅小说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鲁迅作为我国现代的教育家、文学家,其有很多作品被纳入国家的教科书之中,因为其作品的中基本都可以反映时代的发展,带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可以对人的内心带来启发,下面本文就以鲁迅著名小说《风筝》为例,谈一谈该小说的精神意义。

一、鲁迅小说《风筝》的简述

鲁迅的《风筝》属于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创作于1925年,主要讲述了鲁迅与弟弟发生的故事。文章的一开始,描述“我”在北京冬季中看到了天空中的风筝,从而回忆起故乡的往事。在“我”的回忆中,弟弟非常喜爱放风筝,而“我”认为风筝属于没出息孩子所做的东西,并不喜欢,但是,有一天弟弟背着“我”做了一个风筝,结果被“我”发现,“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没出息的行为,所以就给弟弟一定的惩罚,将他的风筝破坏掉。结果到多年以后,“我”发现自己的行为非常愚蠢,这不仅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也破坏了和弟弟间的情感,所以感到十分愧疚,但是弟弟已将此事淡忘,“我”已经无法弥补遗憾,所以心中感觉沉痛。

二、鲁迅的经历以及相关作品

其实该作品的创作和鲁迅的生平有关,鲁迅在1923年和自己的亲兄弟失和,这对鲁迅的一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痛,所以之后的一两年里,鲁迅就创作出两篇文章关于兄弟感情的作品,一篇是《弟兄》,而一篇就是《风筝》。作者就是在这样兄弟失和的情感中完成了作品,从而表达自己痛苦的感受。鲁迅其他的作品中也出现了对兄弟关系的描述,《狂人日记》里的大哥是代表着具有封建思想的家长群体,而《风筝》以及《采薇》中的哥哥基本都是带有威严的高高在上的形象,这些兄长形象其实都是来源于鲁迅自身。鲁迅十三岁的时候家道中落之后,其因为长子的身份挑起了家中的重担,所以鲁迅和他笔下的兄长一样,都具有承担责任的养家意识,这就表现了鲁迅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1]。在鲁迅的现实生活中,他的责任基本已经超过了兄长的职责,更像父亲一样,承担家庭的义务。所以在鲁迅作品中较少出现父亲的角色,而更多描绘的是母亲和兄弟情谊,即便是需要有承担责任的这些形象也通常是由兄长来代替,可见鲁迅的作品都受到其成长经历的影响。

三、鲁迅小说《风筝》的精神分析

1.对弟弟“精神虐杀”一幕的解读

在《风筝》这部作品中,其中最受关注的部分就是“我”对弟弟的精神虐杀的一幕,“我”之所以这样做,原因之一是担心弟弟因为风筝而玩物丧志,不想让弟弟继续没出息,就产生了愤怒,毁坏弟弟的风筝。这与作者的个人情感有关,这就让人联想到鲁迅在真实世界,其中兄弟失和这件事情的发生,对鲁迅无疑是一种刺激,对其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创伤。然而鲁迅经历这种感受,使其处在痛苦的矛盾之中,所以鲁迅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自责也反映出他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拷问和指责。在鲁迅面临了打击的情况下,他希望沉醉于儿童时期,在绝望彷徨中,用儿时的记忆寻找一丝感人亲情,添补兄弟失和的伤痛,所以就回忆起关于自己和兄弟的童年往事。《风筝》回忆的是多年前的事情,带给读者一种梦一样的感觉,可是这对作者来讲确实现实深刻的。但是究竟“我”因为真正爱弟弟怕弟弟玩物丧志,还是因为权威受到侵犯而产生了报复心理这都是有待商讨的问题。

2.从《风筝》中显现的封建教育

在《风筝》这篇文章中,“我”破坏风筝的行为其实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有我国封建的传统思想,体现了中国专制文化的本质,尤其反映出封建家庭中长辈的权威地位。在封建家族中长辈的权威是不可違背的,小辈一定要绝对服从长辈的教导。其实这种伦理道德并不是作者所赞扬的,所以将这种批判心理体现在作品之中。兄长自己不喜风筝,于是将这种意识强加给弟弟,不许弟弟放风筝,并嫌弃他做风筝的种种行为。而弟弟面对兄长的态度,只能张着小嘴发呆,在偷偷做风筝被发现以后,弟弟像受到惊恐一样蜷缩在角落中,这也意味着弟弟在潜意识中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是应该受到惩罚的,其实就是封建思想对于儿童心理压迫带来的效果[2]。所以风筝这篇文章也体现出作者对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批判。

3.兄弟失和的影响

在文章中,风筝事件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以至于在多年以后还会时常想起,久久不能释怀。其实作者在潜意识里希望能够得到谅解,但是却没有机会,这说明作者已经形成了潜意识的罪恶感,然而弟弟的忘却无法使“我”得到释然,这都会使作者的自我谴责永远的持续下去。这其实也体现出在现实生活中兄弟失和对鲁迅带来的影响,表达出鲁迅一种深深的痛楚和悲哀。作者是通过这种回忆,不断地拷问自己的灵魂,挖掘自己潜在的思想意识。文中的我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忏悔,尤其认为自己不该用蛮横的态度,踏遍风筝并折断了风筝的翅骨,这里都深刻的体现出鲁迅的自责,可见兄弟失和对于鲁迅的心灵以及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风筝》这一部作品之中,作者通过回忆娓娓道来到来自己与弟弟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作者的痛苦与自责,这都与鲁迅自身经历息息相关,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于封建思想的批判,一方面也体现出自己对兄弟失和事件的难过与痛楚。这就是这部作品体现出的精神意义,让读者也体会到了那份沉痛无力的感觉。

参考文献

[1]金鑫.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选编与接受[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8(03):89-92.

[2]梁爽.《铸剑》:鲁迅“复仇”样式的集合[J].红河学院学报,2015,13(03):51-53.

作者简介:薛漠涵(2002.7.-),男,汉族,通辽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鲁迅小说风筝兄弟
鲁迅小说中景物描写的意境之美
初中语文中鲁迅小说的教学法研究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