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融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19-03-18王洁

中文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王洁

摘 要: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提供技术支持。利用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空间图形平面化,把统计问题归类分析,实际问题数学建模等,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1

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做好教学思想的转变工作,要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确保学生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中轻松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因此,本文以下面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与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为例对如何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的构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贡献点滴。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创新素养“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把现实生活、生产实际、宇宙探索等等学生感兴趣的例子用来创设情境,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调动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这样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观看有关神舟十号发射视频动画,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航天员有崇拜心理,教师借机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天体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学生激动的回答:椭圆)这种曲线你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哪些,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参与思考回答现实生活中见过的椭圆形,教师再用媒体展现生活中椭圆的实例图片,学生探索椭圆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兴致勃勃地研究教师提出的后续问题。

2.利用信息技术技术手段,变空间想象为几何直观,培养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由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局限,很多学生无法想象图形的特點,从而对问题望而却步,借助多媒体,可以把空间图形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辅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例如,立体几何中《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这节课,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归类分析各类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归类分析和直观想象能力。通过多媒体给出一系列代表空间几何图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特点观察归类,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归类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每一类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再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总结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直观感知,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抽象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中很多抽象的问题学生无法想象,致使学生的思维不能达到理解的高度,也就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为此,可以借助媒体技术,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来化解这个难题。例如,在《双曲线简单的几何性质》教学中,双曲线渐近线的引入是教学难点,学生无法想象有这样的直线与双曲线无限接近并且永远不相交,这时使用多媒体用几何画板演示,曲线上的点向外延伸时,与两条直线的距离逐渐接近,但永远不相交。教师适时给出:我们把这两条直线叫做双曲线的渐近线,也就是说双曲线与它的渐近线无限接近,永不相交。学生才能够很好地理解渐近线的概念,并且初步奠定“逼近”的数学思想。在双曲线离心率对双曲线形状的影响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对数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后,让学生在电脑上用“几何画板”操作直观验证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科学性,引发学生对研究的浓厚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把统计问题的数据归类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数学核心素养

当下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成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在数学课程中,加入了统计内容,面对大量的样本数据分析处理得出统计结论,学生比较茫然,对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教育技术手段。例如,统计案例《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的教学,有这样的例子:有关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例如: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肺病等都与吸烟有关,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这些疾病与吸烟有关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我们看下面一个问题:为调查吸烟是否对肺癌有影响,某肿瘤研究所进行随机调查,得到如下结果问题提出后,学生无法理解这些数据如何分析处理,此时,教师借助媒体技术将列联表中的数据输入到Excel表格中,将数据呈现到图形中。借助三维柱形图和二维条形图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会有关系。从中能清晰地看出各个频数的相对大小。通过分析数据和图形,学生看到的直观印象是“吸烟和患肺癌有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统计学原理独立性检验的统计方法来推断并检验统计结论。

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通常给学生的感觉与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总是困惑学习数学究竟有什么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课标教材增加了一些数学建模的内容,需要教师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例如《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这节课,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贯穿始终,抛出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时间随着日期的不同呈现出规律的变化”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研究这个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几何画板利用描点法较为精确地画出这个规律的散点图。让学生观察散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认为可以选择哪种函数模型来拟合所给数据呢?引出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后面的研究方法手段。数学教学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不再是抽象乏味的,而是充满了趣味性,实用性和探究性。

参考文献

[1]马晓菁.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2]曲丽萍.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证分析研究[D]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乐学· 自主·分享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