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2019-03-18李弘刚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新课改小学数学

李弘刚

摘 要:新课改中提出:任何教学行为都应以学生实际作为出发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及学习水平。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教师无视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选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讲解,导致学生对于任何数学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基于此,提出了几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新课改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要保证学生可以站在数学角度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应用意识[1]。只有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才可以在后续数学学习中实现独立思考,实现全面发展。

一、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是否具备问题意识

小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需要一定的观察才可以获取到解决问题的有利信息,而后结合大脑中的数学知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自觉地去解决问题。而良好的问题意识是整个上述过程的必要条件,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发现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对所有问题条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中规律,进而发现问题,迈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二)是否具备问题转化能力

问题转化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一般情况下,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了解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要想培养此种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天赋进行深入挖掘,并多次试验,只有具备了问题转化能力,才可做到解决问题。

(三)是否具备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该方式抽象性相对较强。但是在数学问题中应用此种方式可有效降低学生思考压力,帮助学生在问题中应用多种数学定理、公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一)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丰富教学方式,除了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最终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用情境教学以及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开展实际教学,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学习意识[2]。比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前面所学到的“长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内容创设问题:多边形与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在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寻找出多边形中的“长方形”“三角形”。在学生思考后,教师不应立即给出答案,而是要给学生留白,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分别制作长方形、三角形,而后将其组装为多边形,在组合过程中学生就会观察到当前多边形的构成部分,最终学习到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此种情境教学方式,不仅可有效引导学生融入教学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学生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会尝试自主解决,长此以往,可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利用探究活动,丰富学生间接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真正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并不能单纯模仿、记忆,而是要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識大都是一些间接性知识,是由他人在实践中总结的最终定理。因此,要想真正帮助学生理解它、消化它,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要在真实实践中了解它、认识它。而自主探索就是丰富学生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可有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在五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如若教师只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要如何总结、分析,学生学起来势必会觉得枯燥无味,且记忆时间短暂。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数据分析中发现规律,根据不同的统计图做出简单的判断及预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出生月份,并将其记录统计,看哪个月份生日的人数最多[3]。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一次“小调查”活动,让学生对学校里的树种进行调查,在校园生活中收集数据,最后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在此种活动中,亲自实践已经成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由于学生参与了整体实践过程,所以,学生会过度关注其最终结果,在此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活知识、数学活动得到了有效融合,在通过一定的整合、分析后,学生会形成解决问题技能,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当以自身为入手点,丰富自身教学方式,选用多种探究活动,来充实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石伟,刘敏.试论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08.

[2]张洪银,巩素芳.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51,53.

[3]于长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52-53.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新课改小学数学
借力“三度开放”探究设计,点燃课堂思维之花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