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9-03-18关威
关威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在农村小学中,美术教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经验,从“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注意学生差异,满足学生需求”和“完善作品评价,增强学生信心”这三方面入手,就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有效策略
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美术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升高,农村小学美术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在小学教学中开展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小学生必学的课程之一。以下,本人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与感悟,围绕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北宋教育家张载曾经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美术教学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会画画,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这其中,丰富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引起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你们猜会是哪里呢?”接着教师播放了《海底世界》影片中的片段,然后对学生说:“海底世界是不是很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底世界这一课。”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了本节课的课题。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海底世界都有哪些动植物吗?”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说出了鱼、珊瑚、海星、乌龟、龙虾、海螺等等。教师由此引导学生说:“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海底中共有两百多万种动植物,都非常的珍奇。”通过多媒体播放影片可以将学生带入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中,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视觉的享受,使学生欣赏了造型各异、纹样独特的鱼,还使学生感受到了海底的神奇和魅力,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做了良好的铺垫,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注意学生差异,满足学生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成长时期,其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逐渐出现差异。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在美术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七彩飞虹”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寻找颜色”的游戏,首先展示了彩虹的七种颜色,接着请学生选择出自己非常喜欢的颜色,然后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颜色开始,依次说出彩虹颜色的顺序。但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这对有些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这些学生表现得非常没有自信。由此,我立刻调整了教学活动的内容,以免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之后我还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同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颜色,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彩虹进行重新排列。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灵活地调整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美術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完善作品评价,增强学生信心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评价非常单一,通常是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分或口头的随意评价,这对学生美术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有着崇高的地位,教师的期待和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如果教师不用心地去评价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
基于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例如,在教学“生日快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带学生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如“如果让你以‘生日快乐为主题来画一幅画,你会画谁过生日时的情景呢?画面中会有谁来参加呢?围绕‘生日我们可以画哪些动作呢?”讨论之后教师又给学生欣赏分析了几幅生日画的作品,接着教师请学生进行自己的创作。在学生画完之后,教师请学生相互评价其他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可以从创新、构图、想象、观察、美观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在相互评价时,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不管他人的评价如何,要培养学生虚心学习的习惯,使其能够平和地接受他人的意见。教师还需要请学生自我评价,最后是教师的总结评价,使学生对画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阶段,也是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美术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由此出发,我们小学美术教师应重视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为之后美术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美术工作实践中,我将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做进一步研究,以促进个人美术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国庆.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难点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8(11).
[2]朱春弟.关于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研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