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3-18陈强
陈强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于趣味识字教学法应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如何高效准确地运用趣味识字教学法,将会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阐述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意义目的和要求,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趣味识字的引入必须具有趣味性、合理性,趣味识字必须发挥出小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引导作用。分析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将趣味识字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趣味识字;小学;语文教学;部编版
趣味识字是情境教学法常用方法之一,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深入贯彻,也是达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它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趣味识字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对语言文字学科拥有更加准确的理解,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学习能力。此外,趣味识字教学法拥有贴近生活、靠近日常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语言文字知识抽象难懂的教学难点,使学生更加容易透彻地理解语言文字知识。
一、趣味识字法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手段、思路和态度都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和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为了克服语言文字学科的象形、系统和繁琐的特点,积极探索和采取新颖、高效的教学手段是目前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趣味识字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得到了广大教育界同仁的认可和贯彻实施。将趣味识字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采用科学合理的趣味识字教学方式,营造出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从实际与现实的角度考虑趣味识字教学法,就是教师能够熟练且准确地掌握教材的优点和缺点,能够扬长避短。但是,语言文字学科的特性决定了语言文字学习的乏味和无趣,势必会阻碍语言文字学科的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必须加强趣味识字与小学语文的有机融合,提高语言文字学习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二、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求分析
1.发挥出趣味识字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尽管当前众多教育工作者普遍采用趣味识字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趣味识字的激发兴趣作用未必有效发挥。因此,要求教师在选取趣味识字时候能够充分考虑其激发性和趣味性的平衡。新时期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博学强识、视野开阔、思维创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识字教学案例的选取要达到“化象形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和“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发挥趣味识字教学法的引导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采用趣味识字教学法,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在解决小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处理生字、词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准确把握趣味识字教学法的精髓。在语言文字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和案例采取正确的语言文字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让他们能够感受语言文字的功能性和趣味性,使他们能够爱上语言文字并学好语言文字。使学生爱上这门学科,这正是小学语文乃至小学教育的真正作用。
3.在趣味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创建生活情境
合理创建生活情境,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前提。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法的创建生活情境不能过于生硬。趣味识字的引入是为了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在采用趣味识字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时,应当极力避免“生硬引入情境”和“过分引入情境”情况的出现。生硬引入生活情境会使趣味识字与教学内容衔接出现问题,情境与知识的脱节会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教学效率,甚至会使学生更加困惑和苦恼。同样,过分引入情境则一样无法完成预定教学目标。过分引入生活场景的趣味性,不仅容易使学生浮想联翩、思维不集中,甚至无法专心听讲接下来的知识。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过分引入趣味识字,教师必须拿出必要的课堂教学时间分散到不必要的非教学任务,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准时完成,容易引起“拖堂”“加課时”等现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的趣味识字引入必须做到合适、合时、合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采用趣味识字法,是新课改形势下的必然趋势,它是解决汉语语言文字象形难懂同时又必须学好、用好基本方法之一,它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对于语言文字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背景,趣味识字教学法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在小学语文教学引用趣味识字法,要牢牢把握趣味识字的趣味性、合理性,努力发挥出趣味识字教学法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栾建雪.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82-83.
[2]孟伟.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趣味教学探讨[J].祖国,2018 (8):172.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