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护生职业素养培育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

2019-03-18黄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护生职业素养思政教育

黄芳

【摘要】护士肩负着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护士职业素养不仅与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除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新时期国家人才发展政策对高职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护理类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全面融入护生职业素养要素,使学校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遵循职业道德、牢记社会主义核心意识,将学生专业素养和思想素养全面融合,培养更具社会价值和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实践型专门技术人才。

【关键词】护生 职业素养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20-02

一、护生职业素养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职业素养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

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认知自身能力价值、完善职业能力发展观念、提升职业素养道德意识,具体到教育实践中来看,职业素养教育包括信念教育、知识技能教育、职业行为习惯教育三个方面。其中信念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均与思政教育有大量重合,而且信念教育依赖思政教育支持,同时也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基石。因此职业素养教育不能够脱离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前提,职业素养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核心所在。

(二)护理职业特殊性是两者全面融合的基石

一般职业素养更强调观念和认知,在多数情况下思政教育成果仅能够在学生未来就业后的职业道德自我约束方面产生影响,而在护理岗位上,职业者的观念与行为必须统一,这是医疗护理的公共服务属性以及健康保障严谨性所决定的,因此针对护理职业的职业素养教育必须强化思想观念向行为转化的内生动力,这使得思政教育的价值更为凸显,因此,面向护生的职业素养培育有必要与思政教育全面融合,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护生职业道德观念与职业行为的高度吻合。

(三)护理职业教育为思政教育实践提供基本平台

思政教育的核心部分在理论教育和思想指导方面,思政教育的价值最终需要在实践层面来实现,同样的,思政教育的成果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所以,实践是思政教育价值实现及其检验的基本平台,而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性教育活动的比例较高,同时护理职业教育面向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普遍将实践活动作为主要平台,这恰恰与思政教育的需求相吻合,能够为思政教育实践提供基本平台。

二、护生职业素养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将护生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高校思政教育最基础的平台是思政课教学平台,这是学校组织中开展党政工作的独特优势。思政课本身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修科目,思政课本身承担了思政教育理论内容传授任务,同时思政课在具体职业教育专业领域内的内容选择也有一定针对性,更强调职业素养发展需求与目标。当然,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在内容和目标精准性上还有一定缺失,实际职业倾向不够明显,例如在护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知行统一、高水平职业价值观的理论解读并不是十分深入,这并不利于思政课在护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价值发挥,未来高校思想工作中加强对思政课教学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与护生职业素养的关联性,最大化发挥思政课在护生职业发展中的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二)在党建工作中融入学生团体职业素养教育内容

党建工作是将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教育融入全民教育,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切入点,是思政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方式。在高校中,党建工作对于学生思政教育有更显著的支持,这主要在于高校党建有两个覆盖层面的叠加效应:其一,院校基层党组织内部的党建工作通常涉及社会性活动,相应社会活动中的思政工作能够在学生群体内形成有效辐射;其二,高校较之普通行政机构、社会企业还具备独特的党建工作平台优势——学生党建,学生党建的核心任务在于发展大学生党员,这一工作中涉及大量面向大学生群体的普遍性思政宣传内容,能够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影响力。思政教育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而高校党建工作又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持,因此必须加强党建工作的思政教育功能,在党建活动中适度增加与职业素养培养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

(三)在校风师风建设中融入职业先锋示范性内容

职业素养培育通常面临观念教育与实践教育分離的障碍,这一问题在护理等医学专业中的问题尤为显著。一般职业教育中教师大多有相当程度的实践经验积累,院系党政工作人员通常也对具体行业有较高理解,更容易在实践层面对学生职业素养发展进行指导。而在医学专业中,校内专业课教师与校外实践教学老师一般责任分离,因此学校教育阶段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指导效果较弱,而院系党政工作人员负责院系党务行政类事务时间较长,对医疗领域一线实践的经验与观点更新相对滞后,因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指导能力也会弱化。由此来看,高校内部思政教育对于护生实践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发展支持偏弱,但不能因此而放弃思政教育支持,院系基层党组织应充分认识院风、系风、师风建设与职业素养培养的同质性、相似性,大力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形成知形合一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护生职业素养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方法

(一)创新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教学体系

目前护理类高等专业面向护生的思政课教学存在课程体系与护生职业素养关联性弱的问题,对此基层党组织应联合思政教学部门、课程改革部门及早进行思政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的针对性改革。首先,针对护生职业素养理论教学需求,重点从职业信念培育、职业价值观培育、职业行为自我约束意识培育角度出发,总结并整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对相应科学观念的哲学理论解释、方法论指导等,强调思政理论教育对护生职业观念发展的支持。其次,全面加强思政教育的实践化教学比重,充分利用护理专业教育中实践期长、实践内容丰富等特点,由基层党组织与合作实践单位展开合作,定期在实践单位内部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育,进一步扩大党在护生实践学习期间的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水平。

(二)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开展护生职业素养宣传

高校党建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支持有两个层面,可以分别从这两个层面开展融入职业素养宣传的思政教育内容。首先,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应大力开展公开性党建宣传、党建成果展示活动,通过相应活动展示兼职教师队伍中、向外(医疗、护理领域内)输送人才的优秀党员,通过相应宣传活动展示护理职业优秀党员在工作中思想水平、行动能力等,增强学生对护生职业素养的认识,提升党建思政教育对护生职业素养培养支持的覆盖面。其次,在学生党建中开展多样化的涉及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利用学生党建工作的亲和性、受众广泛性优势,在学生社团、学生会、共青团、学生支部的各类工作及宣传活动中开展普遍性护生职业素养教育,实现在线上线下学生党建活动、日常学生管理事务、学生内部交流、先进后备学生党员评选等多种活动中全面渗透思政教育,并将护生职业素养宣传融入其中,全面扩展高校思政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渠道数量和信息数量。

(三)加强党员教师在专业教育中的职业素养示范

党在面向群众的思政教育中主要运用示范性工作手段,在教育组织中,学生作为思政教育受众对于教育者的行为观念会有潜在模仿意识,因此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师职业约束及管理中就能够传播正确思想价值观念、行为理念,从而为职业素养教育提供特色渠道支持。就护理职业教育而言,护生职业素养的职业特殊性高,校内专业教师长期脱离实践岗位必然存在实践教育指导能力的权威性、可信度削弱现象。护理专业在党政工作中应认识到学校教育阶段教师职业素养与护理职业工作者职业素养的相似性,强调以党员教师示范来带动“全面学习和实践护理职业素养”的校园风气,推动师风对学风、学生职业素养观念的正面促进性。

总体而言,护生职业素养培养与高校思政教育有多种融合点,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对党建、一般党政工作中开展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視度偏低,同时在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方面的创新略有不足。护理职业院系基层党组织应主导加强思政课与护生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教学体系创新开发,加大在党建工作中的思政教育内容覆盖及受众覆盖,全面强化党员教师示范作用,由此充分发挥党的思政教育工作对护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汪行舟. 四字攻略 激活红医精神[J].江西教育, 2017(z2).

[2]张勇, 张亮. 基层党建拓展创新创业教育[J].先锋, 2017(5).

[3]张静华, 白阳娟, 代静. 护理专业学生的领导能力[J].医疗装备, 2016(13):179.

猜你喜欢

护生职业素养思政教育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